首页>
根据【检索词:柔石】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古代诗歌中女性形象的表现艺术
-
作者:
沈彦
来源:
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俗通义》
兰芝
《琵琶行》
美女篇
表现艺术
汉乐府民歌
《陌上桑》
古代诗歌
罗敷
《古诗十九首》
-
描述:
在古代母系社会,女子形象一定是人们赞颂的中心。《淮南子·览冥训》所记载的流传至今的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的神话那么奇特,那么美丽,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法力无边的救世主形象。《风俗通义》中所描写
-
文明与愚昧冲突下的妇女命运——三位女性形象小议
-
作者:
毛有为
来源:
山花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在反映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小说创作中,那些美丽、善良、勤劳和纯朴的青年妇女,常是作家们特别钟爱的人物。仅在近期内,我们就从作家笔下先后认识了桂儿(见石定《天凉好个秋》,载1985年11期《人民文学》)、福旦儿(见映泉《嫁出去的姑娘》,载1986年1期《当代作家》)和丑丑(见贾平凹《火纸》,
-
泰戈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宁宁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技巧
艺术力量
世界灵魂
诗人王维
诗中有画
种性制度
一个女性
乔答摩
罗摩
象征主义
-
描述:
在艺术大师泰戈尔的画廊里簇拥着众多的女性形象:高贵的不可一世的后妃,卑贱的忍辱含辛的贫女,大慈大悲救济百姓的佛陀弟子,冷酷残忍草菅人命的皇后,刚烈的英杰,温柔的少女……琳琅满目,而无一不具有震憾人心的艺术力量。浴罢的王后,为了驱寒竟指令点燃起千家茅屋,
-
社会角色与女性文学
-
作者:
花建
来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角色地位
女性角色
社会结构
社会角色
女性文学
现代女性
主导地位
角色规范
角色心理
-
描述:
女性文学的“非女性化”倾向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从苏联电影中的“女强人”到英美女权主义作家蒂丽·奥尔逊等人的小说,它在遥远的中国也引起了深沉的回声。在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中,一改过去浓郁抒情、纤柔风格,出现了一种由多维视野的开拓、理性成份的强化、强者气质的渗入等构成的反传统倾向。如何解释它的成因?如何分析它的进程?让我们从文艺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一次新的探索……
-
“莎菲型”女性形象的美的历史价值
-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丁玲创作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丁玲是一位善于塑造女性形象的作家。她笔下的"莎菲型"的女性,具有鲜明的个性,倔强的灵魂,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并且往往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不是发生叛逆的呼喊,就是向因循守旧的思想进行无情的斗争。她笔下的女性常常是在女性的温柔里蕴育着倔强的灵魂,对未来美好热烈的追求中又满怀着浪漫的诗情。本文仅就丁玲塑造的莎菲、贞贞、陆萍、黑妮、杜晚香等女性形象及其美学价值作些探讨。一丁玲笔
-
一个丑陋而美丽的形象
-
作者:
王秀珍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生活
女主人公
性格因素
逆反心理
性功能
张贤亮小说
中篇小说
形象色彩
女性形象
作风问题
-
描述:
张贤亮的中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自问世以来,便引起了评论界极大的关注。尽管对章永璘的形象褒贬不一,可是人们普遍对作品的女主人公——一个因生活作风问题而坐过牢的黄香久产生同情甚至好感,这大概不是一种简单的逆反心理的反映,而是形象本身富有的魅力所致。张贤亮小说中有一系列的女性形象,他曾把自己所喜爱的这些形象比作天上的“洛神”。和张贤亮写过的诸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一样,黄香久的形象是很动人的。但这种动人之处既不同于类似题材中李秀芝的温柔与沉静,也不同于马缨花的聪慧和善良。黄香久经历之复杂,性格之复杂,都远远地超
-
教师、护士、教师 一位美国护士的自述
-
作者:
李懿秀
来源:
中华护理杂志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每个人
护理教师
年轻妇女
妇女运动
教师工作
小学教师
护士
工作服
护理工作
工程学
-
描述:
、整天柔声地说话、给病人服用各种药品、庄严地执行医嘱的年轻妇女。当然,对护士,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想的。大学毕业后,我整整教了12年书。虽然我并不觉得教师工作特别重要,但我总是努力地去做。婚后,我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