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37 条
-
东北作家群的女性研究
-
作者:
汪诗滢
汪诗清
吴潇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作家
女性
-
描述:
为规定和言说的“他者”的身份。全文旨在通过对对东北女作家中的两位女性作家:萧红、白朗的创作类型和目的以及意义的同于不同进行分析,以期折射出东北女作家群体在沦陷区的整体创作情况,并透过她们的作品,我们以一斑
-
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群涌的必然性
-
作者:
刘涤
陈晓超
钟馨
仉桂香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九世纪
英国女作家
必然
-
描述:
19世纪的英国,女性作家异军突起,有30多位女作家相继登上文坛,创作出了大量反映当时妇女处境的文学作品,形成了绝无仅有的女性文学繁荣。英国文学史上这个独特现象的产生,有着当时英国的时代特征。本文从经济、文化、社会三个层面探讨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大量涌现的必然性。
-
《女勇士》的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想解读
-
作者:
连伟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汤亭亭在《女勇士》中,塑造了无名氏姑姑、月兰姨妈、母亲勇兰、"我"以及蔡文姬五位女性形象,描写了她们如何摆脱美国社会边缘人的地位,融入到美国主流社会中的蜕变过程。小说映射出后现代女性主义反对男性中心
-
郭沫若历史剧中女性主义浅析
-
作者:
邱海莲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郭沫若的现代历史剧或直接以女性为作品主人公,或以女性为主要参照对象,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无不闪耀着女性主义的光芒。郭沫若历史剧中蕴涵的女性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刻的现实影响。
-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乔女形象
-
作者:
赵文静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道德
美德
乔女
聊斋
-
描述:
《聊斋志异》中除了一大批内外兼修的花妖狐媚的女性形象外,还描写了一位富有道德美、心灵美等多方面不凡的丑女形象"乔女"。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着重论述"丑"女不"丑"的美好品德,使一个"卡西莫多"式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形象、焕发光彩。
-
《业主》中的“成功女性”——评卡罗尔·丘吉尔的女性主义名剧《业主》
-
作者:
员珍珍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身份
成功女性
业主
女性主义
-
描述:
英国“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剧作家卡罗尔·丘吉尔的剧作《业主》体现了英国资产阶级价值观和人性的贪婪,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角度分析《业主》里的“成功女性”玛丽安,展示卡里尔·丘吉尔在对女性人物塑造时对当代女性地位和身份的思考和探索。
-
浅析《安娜·卡列琳娜》女主角
-
作者:
王新宇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安娜
女性
-
描述:
精神的女性,爱情与悲剧是她人生的真实写照。以下,本文将对安娜这一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更好的理解这部作品有所帮助。
-
《聊斋志异》中女性反抗与觉醒:《聊斋志异》之女性意识探索
-
作者:
夏兴东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通过很多爱情篇章展示了众多女性的形象,这些女性形象都寄寓了作者的现实主义思想。《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她们都用自己的个性展示了封建时代的妇女形象,无论是依靠男人还是靠自己,她们都运用女性的方式为自己提出了解决的道路,这正是女性自主意识的萌芽。蒲松龄笔下的女性个个美若天仙,她们有的天真无邪,有的行侠仗义,作品中对女性的透视与解读定位在女性独立的基础之上,饱含了作者失意后的压抑与理想以及对封建腐朽的社会给予深刻的批判,作者突破封建礼数的禁锢,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聊斋志
-
论《诺桑觉寺》中的女性主义主题
-
作者:
王颖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英国著名女小说家简·奥斯汀素来以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幽默讽刺的手法描绘英国乡绅家庭的生活与婚姻见长,她打破了小说以男性为主的传统,塑造出了众多理性、追求平等的女性形象。历来,学界对她作品中的女性主义
-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对父权社会女性想象的解构
-
作者:
王晓宁
任洪玲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父权制
爱情婚姻观
女性文学
-
描述:
20世纪的中国女性拥有了自我表达的权利,中国女性文学不仅改变了父权统治下女性"失语"的状态,还批判了父权社会强加在女性身上的种种不合理规制,解构了男性制造的诸多女性想象。张爱玲、铁凝的小说颠覆了传统认知中"神圣"、"无私"的母亲形象,冰心、张辛欣指出女人不能以爱情、婚姻为毕生追求。这些文学作品呼吁女性重新认识自我,努力建构女性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