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165 条
-
媒体塑造“第二性”
-
作者:
赵金
卜卫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报道
形象塑造
大众媒体
女性形象
-
描述:
赵:卜教授,您好! 2003年底,在国内许多媒体的版面上充斥着关于“人造美女”的报道,今年4月,媒体又披露了引发公众热论的昆明“美女宴”,加上近两年媒体频频报道的“人体彩绘秀”、人体家具等现象,让人感到现在商家和媒体中出现了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就是拿女性人体作秀,或者说拿女性人体作卖点。其实,我们对媒体报道稍
-
找个“空间”给自己
-
作者:
王薇
来源:
经理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工作状态
生活方式
中国
婚姻
爱情
职业生涯
家庭
-
描述:
你要保留职业女性的形象,也要保持你热爱生命的灵魂。或许你需要一个中间地带可以让你自由游走……
-
《离婚》的悲剧意义解读
-
作者:
杨利香
来源: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离婚》
爱姑
-
描述:
鲁迅的《离婚》是一支女性悲歌。鲁迅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表现了主人公爱姑的人生悲剧,并且深刻地揭示出了她思想意识中的"奴性"和"愚弱",体现出他"国民性批判"的启蒙主义思想。同时,通过爱姑这个女性形象的命运,鲁迅对中国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异乎寻常的理性思考:中国的妇女并没有真正的解放。
-
“顺从”姿态下的主体取向——奥斯丁与张爱玲文本中的人物比较
-
作者:
张艳蕊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刻画
主体取向
反讽
扁平
残疾
-
描述:
奥斯丁与张爱玲这两位作家是女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 ,她们都在创作中体现出鲜明的主体取向 :在奥斯丁那里 ,反讽手法的成功运用 ,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和对男性的扁平化叙述等共同涂抹了女性主体色彩 ;张爱玲创作中的主体取向则是通过深刻犀利的心理刻画、近似于自然主义的细致描绘 ,以及女性的泼辣、活力四射 ,男性的精神残疾或身体残疾或二者皆有而实现的
-
《红楼梦》两性同体意识刍论
-
作者:
范凤仙
来源:
台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同体
《红楼梦》
人物塑造
曹雪芹
-
描述:
小说对主要人物的塑造,暗合了两性同体是完美人格的体现这一意识。其中富有魅力的女性人物,都融入了男性气质的因素;而令人喜爱的男性人物同时也富有女性的一些优秀素质。在作者看来,有魅力的女子应有一些男子一般的气质与才识,而可敬的男子也应具备一些女性的资质与品性。
-
《一间自己的房间》中的声音
-
作者:
董辉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叙事声音
《一间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
-
描述:
该文选取了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长篇论文《一间自己的房间》 ,试图借美国马里兰州大学比较文学和女性研究中心教授苏珊·S·兰瑟的思路 ,将社会身份的声音和叙述形式的声音联系并结合起来 ,从叙事声音的角度切入 ,分析其背后所反映的现实中女性主义的声音 ,并借此梳理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
“三八”寄语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妇女(英文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Party
江湘
孟建柱
慢进
副书记
江西省
比功
封砂
节日的祝贺
妇女组织
-
描述:
在中国,庆祝“三八”不仅仅是妇女组织的事情。成千上万真诚鼓励和支持妇女发展的人们,也会在这个日子里表达他们对妇女和妇女组织的美好祝愿。这里,本刊向读者们特别介绍他们当中的4位——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建柱,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藏族),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侯伍杰,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美香。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
在“人的文学”路上——毕飞宇新阶段小说创作论
-
作者:
陈昕
陈铭霞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飞宇
人的文学
女性文学
-
描述:
毕飞宇近一阶段的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了强烈的家庭感、日常化和私人性,所以常有论者将其界定为“女性文学”或“女人小说”。而实际上,她们都可以超越性别而被直接视作“人”。通过女性,毕飞宇表现了自己对冷漠、嫉妒、贪婪和虚荣等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恶”的一面的揭示,借她们表达自己对灰暗的文化心理的批判;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人在“疯狂”举动中释放出的生命的强大意志走向熄灭的眷恋和惋惜。
-
张爱玲对"第二性"生存困境之思考
-
作者:
郎学初
来源: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弱势群体
第二性
-
描述:
张爱玲以其独具的全新的角度对人性尤其是女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剖析,她为我们探索中国女性的心路历程提供了形象性的史料,揭示了第二性成为弱势群体陷入困境的原因.张爱玲对第二性生存困境的思考,有其一定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为我们研究女性文化及女性文学拓宽了道路.
-
徐坤小说论
-
作者:
邵敏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作品风格
中国当代文学
小说作品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徐坤
-
描述:
上世纪末,女作家徐坤及其作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面貌。作为“女性主义文学的新觉醒”,她的名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力求对徐坤的小说作品作较为全面的思想和艺术分析,着重剖析徐坤小说的文化意义以及作者基于女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