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165 条
-
巴金前期小说中的男性中心意识
-
作者:
李玲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小说
男性中心意识
巴金
女性形象
-
描述:
巴金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小说,常常在价值取向和艺术思维两方面呈现出漠视女性主体性的男性中心意识。在天使型受难女性的形象塑造中,巴金赞美盲目从夫、泯灭女性主体意识的封建妇德;在圣女型革命女性的形象塑造中,巴金把女性抽象化为男性精神拯救过程中没有女性生命实感的革命符码、性别符码。巴金前期小说中的男性中心意识,暴露出了中国现代启蒙文学、革命文学在性别观念上现代性不足的致命缺陷。《寒夜》等后期小说中,巴金克服了这一缺陷。
-
The Language and Silence of Tillie Olsen
-
作者:
沈艳燕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方女权主义理论
蒂莉·奥尔森
小说
女性人物
-
描述:
本文以美国短篇小说家蒂莉·奥尔森写作中女性语言和沉默的关系为主题,在回顾了不同时期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对于女性语言和沉默研究的基础上,对奥尔森塑造的女性人物的沉默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奥尔森写作手法中沉默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奥尔森笔下,沉默与语言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辨证关系,并阐明了她对女性“人为的沉默”独特的理解和表现。 文章的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奥尔森作为边缘女性作家所承受的“沉默”以及她所做的抗争。第二部分以她的小说《告诉我一个谜》、《我站在这儿熨烫》和《哦,是的》中出现的边缘女性形象为例,
-
人类局限性的本质:对玛格利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浮现》的分析
-
作者:
毕利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无用
暴力
邪恶
剥削
重建
-
描述:
》被称为极具震撼力的女性小说,描述了一位女性探寻自我的历程。在文中所表现的现代女性形象及对父权社会所进行的抨击受到女权主义者的推崇。但是,《浮现》不仅描述了一位女性追求自由的过程,还对人类的局限性
-
母爱,自我,孤独及两性对峙
-
作者:
邢军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孤独
自我
女权主义
母爱
两性
-
描述:
《白夹竹桃》是美国女作家珍妮特·菲奇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小说出版后,连续数十周排在美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小说以一位名叫阿斯特里德·马格努森的女孩为主人公,叙述了她因为亲身母亲入狱而不得不在一个又一个寄养家庭中流浪的成长经历。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将一个少女特殊的、复杂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作者又以阿斯特里德为核心,将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女性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真实可信的女性形象长廊。作为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白夹竹桃》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当代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及精神危机。
-
就里滋味别
-
作者:
张红霞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元代文学对有元一代女性的存在状况有颇多的描述。元曲,特别是元杂剧对女性地位的提高、礼教枷锁的宽释有比较多的揭示,这一部分也是最引人注目、受人关注最多的,而其他文学类型,如正统文人的诗文、女性作家的作品等,其中的女性研究似乎受到了冷落。本文试图从元杂剧、正统诗文和女性作家的作品三个侧面切入,以求从不同角度挖掘元代文学对当时女性世界的反映。 全文由引言、正文、余论三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简述本文的选题缘起和论证角度。 正文由四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追溯元以前女性历程之后,
-
诗意的升腾和湮没
-
作者:
张艳芬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女性写作的现状进行梳理,从而将当代女性写作态势和女性性别意识萌生、凸现的脉络清晰而完整地呈现出来,并就其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做出评介。
文章将当代女性写作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一、80年代前期——面向社会的女性写作;二、80年代中后期——直面隐秘的性书写;三、90年代前期——真正的女性主义视角;四、90年代中后期——“新生代”的另类写作。通过对各个时期代表女作家的典型文本的细致解读,对她们的创作活动反映出的不同表现形态加以分析,提炼出其蕴含的性别意识
-
丁玲小说的复调式叙事结构探微
-
作者:
梁爱芳
来源: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多彩画卷——丁玲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丁玲是‘五四’以后第二代善写女性并始终持女性立场的作家,是她撕开了遮掩女性内心欲望的神秘面纱,公然推翻了由男性话语权威缔造的女性神话,并且将冰心、庐隐、冯沅君们笔下发于情,止乎礼的贞节观魅影笼罩下的女性最后一丝矜持完全敞开。几千年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抑,通过丁玲完成了一次非理性释放,她的出现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丁玲的独特性还不仅仅限于
-
在困境中追求 在黑暗中毁灭——繁漪与陈白露形象之比较
-
作者:
朱凤华
来源: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境
悲剧
个性解放
女性形象
-
描述:
蘩漪与陈白露是曹禺精心塑造的两位现代知识女性形象。她们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但又无法摆脱现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从而走上一条置她们于死地的绝路,并最终走向毁灭。本文拟就这两位具有相近性格、相似结局的女性形象作些比较。
-
论繁漪、陈白露、愫方的觉醒和反抗
-
作者:
李婷
来源: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愫方
繁漪
觉醒
陈白露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曹禺先生通过笔下女性形象的觉醒和反抗阐释了“人的觉醒和解放”这个时代人主题 ,本文通过比较繁漪、陈白露、愫方三位女性形象在觉醒和反抗的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揭示和反映在新旧交替时期女性觉醒和反抗的艰难历程。
-
承传与拓展——张爱玲王安忆都市小说创作异同之比较
-
作者:
邓玉莲
来源:
经济与社会发展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王安忆
女性意识
审美意识
承传
拓展
都市小说
-
描述:
张爱玲、王安忆是不同时代的上海女作家 ,但她们的都市小说在题材、女性形象塑造和美学风格方面 ,在似与不似之间存在着承传与拓展关系 ,这与她们的时代背景、家庭背景、女性意识以及审美意识的差异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