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39 条
-
城市下岗女工的生活状况及其社会适应
-
作者:
王毅萍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下岗职工
城市下岗女工
总工会
下岗人员
职工下岗
社会适应
下岗女职工
国有企业职工
生活状况
失业下岗
-
描述:
劳动就业是目前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城市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失业和下岗问题,而在这当中,女职工下岗问题又首当其冲.根据全国总工会1993年对1230个企业的调查统计,这些企业共有职工92万人,其中女职工占37%以上,失业下岗女职工有2.3万人,占失业下岗职工总数的60%.另有数据表明,1994年全国失业职工达到180万人,相当于前7年的总和;城市富余职工达1500万人,其中约300多万人半年以上没有领到工资或待岗放长假,这些人当中女性超过半数.下岗女工已经成为我国城
-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新实践和新发展
-
作者:
王霞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女平等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创新
-
描述: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新实践和新发展,是对国际妇女理论和实践的疏理和借鉴,是我党在妇女问题上的一次认识论的升华,是我国对世界妇女解放事业做出的时代贡献,标志着我国妇女运动进入一个更加理性、更加自觉、更高层次的新阶段.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不仅为妇女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也为实现男女平等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
20世纪“十七年”时期女性文学的尴尬处境
-
作者:
王传满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时期
女性意识
政治夹缝
女性文学
-
描述:
“十七年”时期的文学给人的印象是英雄的文本、革命的文本、无性的文本,所以作为文学一翼的女性文学始终没有被另提别论,以至有人认为“十七年”不存在女性意义上的文学。通过戒除对“女性文学”作过于狭隘的理解,充分考虑“十七年”女性文学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语境,我们方可发现,“十七年”女性文学一定程度上仍然在对社会生活和女性生活的文学表现中,或隐或显地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正视它所内蕴的女性主体意识明显缺失的不足。
-
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主题
-
作者:
吴春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主题
女性文学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它的主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反叛性,从初始的女性与社会,女性与革命拓展到了对人的本质、女性的生存状态、女性自身内省和生命意义等开放性、多元化、多角度的哲学反思,其欣欣向荣的发展状态,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增添了很多亮彩.
-
俄国:世界“妇女、环境保护”研讨会
-
作者:
周洁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俄国
环境与发展
妇女联合会
研讨会
生态保护运动
国高等教育
方法与措施
生态危机
妇女组织
保护生态环境
-
描述:
由俄国高等教育妇女联合会和“支持生态保护项目”妇女联合会等组织共同举办的世界“妇女、环境保护”研讨会于1993年11月23—26日在俄国首府莫斯科举行。鉴于世界上生志环境日益遭受破坏的严峻现实,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保护生态环境的运动。早在1992年巴西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前,1991年在美国的纽约,已举办过一个题为“为一个健康的星球”世
-
国际社会民主妇女理事会
-
作者:
经纶
方业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党国际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发达国家
社会民主
妇女运动发展
第五次会议
妇女理事会
国际社会
印度尼西亚
尼日利亚
-
描述:
在社会党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国际社会党妇女代表会议于1955年7月9日至10日在伦敦召开。这是战后恢复各国社会党妇女运动之间的合作之后的第五次会议。来自下列国家的50名代表、友好代表和观察员出席了会议。它们是: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丹麦、芬兰、法国、德国、英国、印度、以色列、意大利、荷兰、波兰、瑞典、瑞士和乌克兰。希腊、印度尼西亚、卢森堡、尼日利亚、立陶宛和南斯拉夫流亡中的社会党妇女给会议发来了贺电。
-
《紫色》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尚玉峰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主义
性别歧视
《紫色》
种族歧视
-
描述:
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出色地继承前辈南方黑人女性文学的优秀传统,将主人公茜莉塑造为一个重要的象征,用来揭示黑人妇女所受的双重压迫,即:既受白人的压迫,又受黑人男人的奴役。由此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作为两条并列主线架构起这部颇具批判意味的现实主义小说,进而沃克就解决这两大社会问题做出了积极的开拓性探讨,提出了其著名的妇女主义思想。
-
困惑·探求·超越·——近年来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嬗变
-
作者:
宋晓英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子汉
女作家
口述实录文学
自我渲泄
张洁
题材
爱情
视境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十年来女性文学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由情绪型的“自我渲泄”,经历了寻求“爱的权利”,“寻找男子汉”,“寻找自我价值”等曲折的过程,终归于理性的“超越自我”,在题材上不断拓宽,认识上不断升华,创作风格由单纯的“纤丽婉约”发展为丰富多姿,这是新时代女作家们不断努力的结果。
-
批判与扬弃: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怎样在中国确立的
-
作者:
宋兆静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妇女问题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妇女参政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主义者
非马克思主义
妇女运动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五四时期
-
描述: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从传播到作为完整思想体系的确立,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艰难的过程。当时,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立的主要有三股势力;一是压制女性的封建礼教的妇女观;二是资产阶级女权主义;三是无政府主义的妇女解放观。以李大钊等人为代表的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及其他进步人士所承担的首要使命,就是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进行批判与扬弃。
-
女权运动的一种反动——法西斯主义的妇女运动
-
作者:
王爱英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团体
参政权
侵略战争
法国大革命
资本主义国家
资产阶级
女权运动
妇女运动
法西斯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描述:
世界女权运动从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基本上取得了参政权,达到了运动的目的,随之便出现了暂时的沉默。
<
1
2
3
...
8
9
10
...
12
13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