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165 条
-
秦始皇独筑高台礼妇清的价值思考——兼谈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生存状态
-
作者:
周淑舫
来源: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筑高台
秦始皇
女性文学
女性政治
素比封君
-
描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将小国寡民分散的自然经济向封建地主管辖下的农业经济转型的缓慢过渡中,独筑“女怀清台”,礼遇擅守丹穴祖业而行商致富的巴寡妇清。此举所显现的价值思考,是秦始皇对中国农业经济结构模式的一种探索和对中国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一种反拨,也是对中国传统轻视女性的一种否定。
-
表意策略:大众时尚与欲望消费——论二十一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一种流向
-
作者:
王金城
陈盈
来源:
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消费时代
大众时尚
文化生产
女性写作
道德重构
-
描述:
本文对女性市场写作路向的发展轨迹、深层原因和思想启悟进行了客观描述与理性透析。认为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女性文学已经出现一条欲望狂欢的市场写作路线,其根本原因在于大众文化消费时代的审美嬗变,作家另类出征的名利心理,作品欲望叙事的话语构建,读者隐私窥探的欲望想象和出版流通的营销造势及其相互运作。最后指出市场写作的局限性以及道德重构与家园守望的必要性。
-
由蹒跚而稳健 从边缘到中心——百年中国女性文学摭谈
-
作者:
郭怀玉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立场
在同一地平线上
横向拓展
女性视角
续结婚十年
摭谈
中国女性文学
激进性
叙述方式
凌叔华
-
描述:
中国的女性文学在20世纪初诞生,一开始就显示了其歧向性和激进性。经过了五六十年代的断裂,在新时期又重新得到张扬。现在,已经开始向纵深前进,往横向拓展,成为一股强大的思潮、运动向独立于社会的中心地带。
-
志贺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形骸化和男性中心主义
-
作者:
林婉娇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中心主义
男性气息
志贺直哉
形骸化
女性形象
-
描述:
志贺直哉是私小说的典型代表作家,被誉为日本的“小说之神”。纵观志贺的小说,其作品与作家生活经验重合的私小说性显而易见,同时也正是这些作品中所存在的深厚的私小说特性,使得作品充斥着浓厚的男性气息。这表现在作品中的时候,其情形往往是这样的:作家自始至终所关注的无疑都是折射该作家本人影子的男主人公形象,其敏感而又洁癖的内心世界始终是作家娓娓诉说中乐此不疲的直接对象;而这样一来,女性形象在作家的男性视点中则被最大限度地形骸化了,且仅仅浮于表面而已。 本篇硕士学位论文选取志贺直哉为数不多的中长篇小说中的《大津
-
当生活在痛苦之中:严歌苓小说中女性人物心理深层分析
-
作者:
丁元骐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救赎
心理深层分析
希望
苦难
严歌苓
女性
-
描述:
作为海外华人文坛上的一朵奇葩,严歌苓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的文学大奖中屡获殊荣.她塑造了许许多多生活在苦难中的东方女性形象,表现了她们在生活磨难中所爆发出的韧性与坚强,以及在这种坚强后面透出了一种超然和解脱.论文将《扶桑》、《人寰》、《白蛇》三个文本作为?
-
人性的毁灭与呼唤-鲁迅与曹雪芹笔下年轻女性的婚姻悲剧比较研究
-
作者:
刘康杰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实主义小说
人性
鲁迅
曹雪芹
女性
-
描述:
本文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对《红楼梦》与《呐喊》、《彷徨》进行比较研究。本文基于曹雪芹与鲁迅的客观环境和主观个体的相似点,从婚姻悲剧的角度,以人性为中心,对两人小说中的年轻女性进行对比和分析,梳理他们成功塑造女性形象的异同,总结出一个公式:“人?社会规范-人”,高度概括曹鲁两人的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和思想特点。第一个“人”,指的是两人的小说都从不同角度真实深刻地刻划出人性-人性美和人性缺陷复杂而矛盾的统一。“社会规范”指的是两人的小说无情地揭露了人性被毁灭的原因就是因为社会规范-封建礼教,就是毁灭人性的思想。正因
-
二十世纪女性文学中的“上海书写”——以张爱玲、王安忆、卫慧为例
-
作者:
刘秀芳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时间
“上海书写”
日常生活
“上海书写”的美学
-
描述:
文学成功的“上海书写”中,有三位作为阶段性代表的人物:张爱玲、王安忆、卫慧。这三位女性的小说,创作背景多为上海,笔下的
-
中日女性文学作品中承载的社会功能之比较——以《小姐你早》与《乐谱帐》的景物描写为中心
-
作者:
花超
来源:
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一相关背景 、 中国与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文化上的相互渗透是多层面的,在文学形象的塑造上既存在着 相似之处,也有着 不少差异 。20世纪后半叶,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东方女性的生存提供了优厚的物质条件和保障。然而,理想的失落,价值取向的迷惘使她们虽然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却受困于贫乏的精神世界。特别是 80至 90年代,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身处社会结构的重新构建、经济改革的重新调整、新思想的冲击之中。 池莉和中泽惠,同是女性,同样出生于 20世纪 50年代,对 20世纪后半叶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同身受。以池莉
-
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第一届妇女研究优秀组织奖获奖名单
-
作者:
暂无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妇女研究
妇女学
社会性别
云南民族大学
名单
研究中心
妇女理论研究
少数民族女性
妇联
女性研究
-
描述:
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第一届妇女研究优秀组织奖获奖名单
-
美国第二波妇女运动历史研究之回顾:兼评王雅各《台湾妇女解放运动史》
-
作者:
俞彦娟
来源:
女学学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美国第二波妇女运动历史研究之回顾:兼评王雅各《台湾妇女解放运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