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搜索到相关结果 147 条
-
当代妇女运动之我见
-
作者:
王爱英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参政
妇女利益
女干部
妇女解放
城乡妇女
妇女运动
不缠足运动
女性自身价值
五四时期
参政议政
-
描述:
在我国,妇女解放作为确立男女平等,完善女性自身价值的运动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从康有为的不缠足运动到孙中山的女子参政;从五四时期妇女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到新中国成立妇女当家做主人,妇女的解放已经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毛泽东同志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选集》合订本P1328)新中国的成立,使广大妇女在政治上获得了翻身解放,但是由于我国还是一个生产
-
市场经济与妇女组织的重新定位
-
作者:
许平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代表和维护
妇联组织
妇女解放
男女平等
解放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改革
经济发展过程
妇女组织
传统经济
-
描述:
1994年,随着一系列整体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中国迅速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全方位的市场经济改革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层变革,这种变革又会导致各个社会集团、社会群体的相对地位的变动.妇联作为传统经济、政治体制中的一个环节、一个机构,也必然受到影响,也必须根据已经变化的情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座标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因势利导地完成自身的“体制转换”.
-
下岗女工再就业的现实困境及其社会工作的介入
-
作者:
蒋美华
党曼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现实困境
再就业
下岗女工
-
描述:
下岗女工是职业变动中的弱势群体。下岗女工在再就业过程中遭遇着包括性别排斥在内的种种现实困境。当前针对下岗女工的社会工作已出现了妇联、民间妇女组织等多元整合的实务运作局面,这是可喜的进步。但其间也明显存在专业社会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介入不到位、本土化运作模式尚不完善等诸多缺憾。这需要在社会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拓展对下岗女工再就业的服务领域,提升对下岗女工再就业的服务水准,来更好地为下岗女工服务。
-
女权运动的一种反动——法西斯主义的妇女运动
-
作者:
王爱英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团体
参政权
侵略战争
法国大革命
资本主义国家
资产阶级
女权运动
妇女运动
法西斯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描述:
世界女权运动从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基本上取得了参政权,达到了运动的目的,随之便出现了暂时的沉默。
-
战后国际社会党妇女组织的新起点
-
作者:
马方业
岳经纶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际联系
党代表
妇女委员会
苏黎世
国际社会
妇女组织
新起点
妇女代表
社会党
代表会议
-
描述:
在1947年国际社会党苏黎世代表会议的会议记录中。一项决议案上面写道: “出席1947年6月在苏黎世召开的国际社会党代表会议的各国社会党妇女代表,已经注意到了奥地利妇女提出的议案,指出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和战争中断了社会党妇女之间的联系。社会党妇女想要表达她们重建国际联系的这一重大愿望以便肃清战争残迹,团结起来重建世界。”
-
构建和谐性别文化对和谐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
作者:
马焱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谐文化
和谐的性别文化
-
描述:
和谐文化催生和谐性别文化的发展。和谐性别文化与和谐文化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和谐文化的提出,为性别文化赋予了新的内容;和谐性别文化的发展,又能够有力地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和谐的性别文化具有主导性、本土性、现代性和动态性的特征。构建和谐的性别文化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以性别平等为前提、区别对待、博采众长等原则,建设反映和谐性别关系的制度文化,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正面引导作用,强化女性自身的主体性意识,注重发挥妇女组织在和谐性别文化建设中的监测和宣传功能。
-
何香凝女性主体意识确立与社会角色定位及其意义
-
作者:
姜晓丽
夏志兰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何香凝的女性主体意识
妇女社会化进程
-
描述:
何香凝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妇女运动领袖和杰出的政治活动家,毕生献身于国家的民主解放事业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在追求理想真理的革命生涯中,她不仅对自身的社会角色进行了正确定位,自觉履行着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还积极主张并帮助广大妇女争取经济上的独立,争取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平等权利,提高其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充分体现了近代妇女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对于实现其自身价值并参与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意义。
-
世界妇女运动漫谈——女权运动的起源
-
作者:
王爱英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妇女运动
资产阶级
女权运动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主义思想
女权主义者
男子
起源
爱伦
男女两性
-
描述:
女权运动即资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它是由少数资产阶级妇女领导的、以争女权为目的的革命运动。 对于女权运动的含义至今说法不一,但总的来说,所谓女权运动就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要求获得同男子平等的权力。也就是说,女权主义者不反对私有财产和阶级支配的存在,而只反对男子对女子的支配权,不要求改变现行社会制度,而只要求和男子同权,能在国会、议会当中获得一、二个席位,她们只承认男女两性的对立,而否认社会阶级的对立,这种思想,本质上就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思想的产物,是代表当时正在解放过程中的资产阶级妇女解放的思想。
-
世界妇女运动漫谈——女权运动的发展
-
作者:
王爱英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团体
妇女参政权
世界妇女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封建统治
女权运动
吉伦特派
英国
发展过程
-
描述:
女权运动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而发展的。 早期的女权运动产生于十八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时代。一六四○年,英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
-
邓小平理论开拓了中国妇女运动新思维
-
作者:
鹿立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妇女解放
中国妇女运动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男女平等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社会主义本质论
新思维
理论旗帜
-
描述:
邓小平理论开拓了中国妇女运动新思维
<
1
2
3
...
7
8
9
...
13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