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925 条
-
俄罗斯文学中俄罗斯女性的悲剧命运:论肖洛霍夫小说《静静的顿河》中婀克西尼亚和娜塔莉娅的形象
-
作者:
张勉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静静的顿河
文学评论
女性形象
-
描述: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洛维奇·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作品之一.肖洛霍夫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丰满而典型的人物形象.在这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占据中心地位的是小说的男主人公—格里高里·麦列霍夫,以及他悲剧性的生活道路和性格的?
-
继往开来推动我国妇女运动深入发展:彭珮云同志在八届六次执委会议上的讲话(二00三年七月十七日)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
中国
讲话
会议
-
描述:
继往开来推动我国妇女运动深入发展:彭珮云同志在八届六次执委会议上的讲话(二00三年七月十七日)
-
王洪玲精耕换来丰收日
-
作者:
谭志湘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杀妻》
《浣纱女》
河北省梆子剧院
演员
王洪玲
女性形象
《大登殿》
-
描述:
2002年岁末,河北省梆子剧院青年团进京演出了新编历史故事剧《浣纱女》和折子戏《杀妻》《大登殿》,青年演员王洪玲塑造了西施、王宝钏和王玉莲三个年龄、身份地位、经历各不相同,性格有别的女性形象。
-
永瞻风采:废名小说中的阿尼玛原型
-
作者:
金昌庆
来源:
宁夏社会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废名
阿尼玛原型
小说
-
描述: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的理论视角来观照废名的小说世界 ,论述了废名小说中塑造的两个女性形象系列———母亲系列和少女系列 ,都是作者的阿尼玛心理原型的投射、变形 ,从而揭示了废名小说具有特殊魅力的原因所在。
-
她们只是认为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
作者:
巩磊
郭健
蒲德贵
谢正义
李杰
彭飞
来源:
当代矿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煤矿运输
组形
事情
总工会
重庆市
技术保安
成人素质
女工
淮北矿区
摄影报道
-
描述:
感受“素质教育”带来的个人利益、班组荣誉的重庆市石壕煤矿运输队2.8米绞车班女工以“技术保安全、素质求生存”的“成人素质达标”活动塑造了新时期职业女性形象、班组形象。被重庆市总工会授予了重庆市
-
两株水仙花——《情人》和《一个人的战争》主人公自恋倾向之比较
-
作者:
李雪莲
来源: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恋
自我
女性文学
-
描述:
杜拉斯和林白作为女性作家,都以自身特有的生命体验来抒写情感。在其作品中,《情人》和《一个人的战争》中的主人公往往关注自我,有自恋倾向,但前者情感是独立的,后者则具有依附性,体现了中国女性的无奈。
-
信息互联网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妇联
中国妇女运动
春蕾
妇女创业
农村妇女
互联网
妇女干部
家庭美德建设
妇女劳动
妇女儿童
-
描述:
●2003年10月17日,《中国妇女运动百年大事记》出版座谈会在中国妇女活动中心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会上作了讲话,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主持会议。座谈会
-
艰难的言说
-
作者:
徐雁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个体
生命意识
母性
女权主义
女性文学
-
描述:
现当代女性作家的创作,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呈现出以非理性的生命意识为底色的文化特质。这是女性文化相对于人类总体文化最富有建设性的独特之处,也是女性文化的核心。 在社会历史题材中,女性创作既表现出对宏大主题的天然继承,又体现出由特殊的性别身份所造成的有意味的疏离。其中,对于生命的书写最为别具一格。这不仅体现在感知和表述外部世界的手法上,更体现在主题选取和价值判断中。这种对生命的关注,触发了女作家对人性异化的多角度揭示。但无论现代或当代的女作家,对自由选择,即主流话语中克服异化的主要途径,都表示出程度不
-
三维视野与张爱玲的国民性观察和审视
-
作者:
杨亮辉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传统
国民性
视野
现代
女性
-
描述:
张爱玲是一位融现代、传统与女性身份于一身的作家,这三个方面又各自形成了她的西方视野、本土视野和女性视野。本论文通过研究她在现代、传统、女性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进一步研究她在各个维度的视野下分别对国民性进行的发掘工作。张爱玲以西方视野观察出中国人因循守旧、个性粗俗、喜多生多育;以本土视野观察出中国人性格中知足常乐、超脱老猾、道德自律的方面;以女性的视野审视出女性国民的最内在的性格:自我奴化,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女性本质。她以最深渗透中国人性格的传统京戏与宗教为载体来发掘国民性,非常独特,但由于受成长背景
-
明末清初世情小说对《红楼梦》的影响
-
作者:
雷勇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情小说
情
悲剧
女性形象
才
-
描述:
本文从女性形象塑造的角度 ,对明末清初世情小说与《红楼梦》的关系作了具体考察 ,认为 ,《红楼梦》的成功与明末清初世情小说创作经验的积累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才子佳人小说首先对《金瓶梅》以来小说创作中人欲横流的现象进行了反思 ,强调了恋爱婚姻中“情”的重要地位 ,因此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对“欲”进行了净化 ,使之升华为情。同时又一变男才女貌的婚姻模式 ,着力突出女子之“才” ,并塑造出一批情深似海、才过须眉的才女形象。《金云翘传》、《林兰香》等小说继承了才子佳人小说重情崇才的特点 ,但抛弃了大团圆的“俗套” ,力
<
1
2
3
...
77
78
79
...
91
92
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