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中国女性小说的起步
作者: 薛海燕   来源: 东方丛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女性小说   小说创作   中国  
描述: 当代许多女作家以创作小说闻名,但古代小说创作则少有女性问津。女性大量创作小说,始于近代。古代女性为什么很少创作小说?近代女作家大量创作小说出于何种原因?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从小说与女性文学在传统文学中的“低级文类”地位入手,分析古代女性对创作小说有所顾忌的原因,并探讨近代女性小说起步的意义,以期为研究女性小说史提供新的视野和开拓新的天地。
论中国女性小说的起步
作者: 薛海燕   来源: 东方丛刊(2000年第1辑 总第三十一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当代许多女作家以创作小说闻名,但古代小说创作则少有女性问津。女性大量创作小说,始于近代。古代女性为什么很少创作小说?近代女作家大量创作小说出于何种原因?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从小说与女性文学在传统文学中的"低级文类"地位入手,分析古代女性对创作小说有所顾忌的原因,并探讨近代女性小说起步的意义,以期为研究女性小说史提供新的视野
男男女换位对舞
作者: 李丽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时代   美人   男性人物   阅读感受   换位   流浪汉   泉华   男男女女   对舞   女性人物  
描述: 男男女换位对舞
女性聊天的革命
作者: 徐凤莲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聊天形式   聊天内容   聊天行为   女性形象   女性  
描述: 女性聊天的革命
新疆妇女研究的开拓性成果——评《新疆妇女运动史》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疆妇女运动  
描述: 刘云、徐霞主编的《新疆妇女运动史》面世,代表了新疆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书作者坚持马列主义,以中国共产党对新疆妇女运动的影响和领导为骨架,概述了近60余年新疆妇女的解放奋斗历程。该书填补了新疆妇女运动史和新疆历史研究的空白。
高师散文创作论:兼谈中国现代女性散文的发端
作者: 傅瑛   来源: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高师   叛逆   感伤浪漫   现代散文   人生   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描述了一个以往不曾为现代文学史家所重视的创作群体--高师散文创作的发展态势。作者以高师散文的迅速崛起、逐渐分化、终归寂寞为线索,评介了早期高师散文表现的强烈的与世抗辩的女性文学特色,认为它堪称中国现代女性散文的奠基之作,同时指出种种历史局限性决定了它只能成为一个光辉的开始而难以走向深入。
中国妇女50年理论研讨会综述
作者: 刘宁   来源: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学科建设   妇女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妇女发展  
描述: 中国妇女研究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总结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新世纪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概述了“中国妇女50年理论研讨会”的主要内容,这包括马克思主义妇女基本理论;妇女发展和妇女热点问题;妇女研究与妇女学科建设。
论《一千零一夜》中的女性形象:兼论中古阿拉伯妇女的社会地位
作者: 徐曙玉   来源: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地位   女性形象   《一千零一夜》  
描述: 《一千零一夜》女性形象虽千姿百态性格各异 ,但将其分类整理可分为美丽、温柔、善良的理想女性和阴险狡诈、刁蛮淫荡的邪恶女性两大类。本文从智慧美、勇敢美、情感美和奉献美四个不同的方面对理想女性的内在美进行论述 ;对邪恶的女性形象从淫荡、阴险狡诈、嫉妒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另外本文还从妇女的人身、婚姻家庭、社会思想观念等不同的角度兼论了中古阿拉伯妇女的社会地位
近代中国女子教育与知识女性的觉醒
作者: 乔素玲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教育   中国教育史   女子教育   妇女教育  
描述: 本课题旨在对近代中国女子教育与知识女性的觉醒进行研究,探讨教育对女性性别意识、人格、知识水平和社会角色的影响,从而证明教育对于提高女性素质及其社会地位的重要作用,为实现男女平等提供历史借鉴。 绪论简要回顾了近代女子教育与知识女性的研究概况,指出已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 >> 详细
奥斯丁与英国女性文学的兴起
作者: 罗红卫   聂涟涛   来源: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斯丁   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主要论述了英国女性文学的形成,说明了18世纪以前英国女性文学未兴起的主要原因,指出真正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不再成为配角,使她们从美的幻想中走出来融入现实社会,从“假”人变成“真”人的英国女作家当属简·奥斯丁。她的《傲慢与偏见》标志着英国女性文学的形成。书中的伊丽莎白聪明机智,既有人格的尊严,不卑不亢,又有温柔女性的特点,是理想女性的化身。她不同于传统女性,但又不是女权主义者。书中更具有女性意识的应是贝内特太太,借她的嘴奥斯丁遣责了社会对女性的各种不平等,发泄了内心的愤怒。 英国女性文学是在英国妇女受压迫
< 1 2 3 ... 6 7 8 ... 54 55 5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