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香港基层爱国妇女组织发展与公民政治参与研究——以「屯门妇联」为例
作者: 吴毅荣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民参与   发展障碍   资源动员   妇女组织   改善建议  
描述: 香港的妇女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由廿十世纪三十年代香港的妇女组织已相当活跃,一直在争取本土女性权益、推动社会服务及公民参与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作用。随着时代的演变,香港的妇女组织都经历过不同的转变。本文引用屯门妇联为主要研究对象,较深入地分析这类基层妇女组织近年的发展演变,并且讨论在推动公民参与方面,从公民参与的动员角度来看,基层妇女组织如何发挥资源动员、组织领导和网络建构的作用。本文希望透过此项案例研,探讨香港基层妇女组织内在人才、财力及管理方面的限制,并提出建议,从而拓阔这些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化身份的建构与书写——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
作者: 徐琴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藏族女性文学   民族身份  
描述: 藏族女性作为少数民族女性,处于族别和性别的双重边缘,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她们不仅要承受时代转折带给她们精神上的阵痛,而且还要经历男性优越感对她们的冲击。面对汉族中心话语和男性话语的强势地位,她们要找回曾经被遮蔽的女性自我,探寻和确认女性的主体意识,这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然而,她们不甘于沉默和被消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她们的创作呈积极挺进的姿态,在边缘之处以她们的创作昭示了她们对自我、对本民族历史和现状及对民族国家的思考。她们站在女性的立场上,以本民族女性为主体,以其生活为题材,以彰显女性意识为主旨,创
女性形象在侦探小说中的变化——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比较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马普尔小姐系列”侦探小说与爱伦坡的“杜宾系列”侦探小说
作者: 谢芳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侦探小说   马普尔小姐   阿加莎·克里斯蒂   爱伦·坡   女性形象   杜宾  
描述: 被贬低和边缘化的一类,所以最先出现在他的侦探小说中的女性完全是处于失语状态,她们只在为了衬托男性侦探杜宾。随着
民主化浪潮与波兰妇女权利的变化(1980-2003)
作者: zuzanna   kolucka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团结工会   波兰   民主化   妇女权利  
描述: 本文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对比波兰专制政权崩塌(1980年-1989年)和民主转型(1989年-2003年)这两个时期国家对妇女权利的介入和反应的不同。第二是总结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分析的领域包括就业、参政议政、生殖健康和消除针针对女性暴力等。本文发现,波兰民主时期早期的政府对女性就业和参政议政这两个领域的介入比较有限;在消除针对女性暴力方面政府做得较好;在生殖健康领域却发生倒退。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在民主转型时期妇女运动的缺失,在反对派的意识形态中缺乏女权意识以及波兰天主教在民主转型过程中占据了重要
追寻人生的意义:从《随风逝去》看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女性主义观
作者: 石林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观   同谋   玛格丽特•   米切尔   受害者  
描述: 《随风逝去》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唯一的一部小说,我们对该小说中的母女关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母亲在家庭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她既是受害者,也是害人者,或者说是父权社会的同谋。一方面,她必须遵守父权社会为限制女性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在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忍受着一代又一代母亲们所遭受的痛苦和折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另一方面,作为女儿的启蒙老师,母亲通过言传身教又在不自觉地将自己传统的女性角色强加给女儿。由此,一代又一代的妇女被父权社会压迫,对自己的悲惨境况浑然不觉,更不用说去改变了。通过对小说的分析,可
20世纪初中国女性形象的视觉性与现代性:以1911-1917年《妇女时报》封面画为例
作者: 陈捷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视觉符号   视觉性   文化意义   现代性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选取1911年创刊于上海的《妇女时报》——中国首份商业性女性杂志——作为研究对象,以视觉文化研究的角度,运用符号学、形式和风格分析方法,剖析《妇女时报》封面画的视觉符码和表征问题。这些封面画作为一个表征系统在运作,“新女性”视觉符号、封面画的主题以及在技术化观视作用下的现代视觉性话语,共同构建了20世纪初期新兴媒体创造的“新女性”之文化意义。“新女性”形象表征了现代与传统、民族性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和冲突,它显现了新兴媒体人意欲改善女权状况的主观愿望,但仍然充满了辛亥革命前后社会转型特有的男权特色,这也是
《诗经·卫风·氓》女性形象-----文体学角度
作者: 戴海敏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前景化   诗经   功能文体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  
描述: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诗经•卫风•氓》中的文体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聚焦于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的体现样式,旨在重塑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和考证女性当时的社会地位。 本文属于定性描述性研究,分析重点在于概念功能中的及物系统和语篇功能中的衔接系统。研究发现主要有:及物性分析着重于诗歌中涉及两个主要人物的不同过程类别。诗歌第一部分的及物性模式体现了女主人翁的个性特点:单纯真诚,直接向爱人表达自己的爱慕和喜欢;敏感细腻,为爱而笑为爱而哭;感情丰富,希望追求自己的真爱,而男主人翁氓却是精打细算
爱伦.坡“诗意主题”下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丁辉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强势女性   他者   诗意的主题   地位倒置   女性形象  
描述: 爱伦.坡在美国文学史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对其作品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他在自己《写作的哲学》一文中曾经提到:“美丽女人的死亡是最富诗意的主题”,这一说法的提出引起诟病。然而不难发现这一主题贯穿于多篇他的短篇小说与诗歌之中。本文拟从坡对于这一主题的迷恋出发,进行分析。指出这一主题的选取同坡本人的人生悲剧有关联,并且指出选取这一主题迎合了坡对于达到创作效果在作品中的需要。本文对出现在与此主题相关的小说与诗歌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比较,最终指出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虽仍然处在男性视角下的“他者”地位,但
论萨米拉·马克马巴夫电影再现女性的策略和意义
作者: 王奔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策略   性别再现   纪实   伊斯兰  
描述: 本文选取伊朗导演萨米拉•马克马巴夫的电影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女性主义理论视野下展开文本分析,探讨她自创作以来在电影中再现女性的策略和意义,并以此为契机总结到目前为止萨米拉作品的风格特征。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考察萨米拉个人的生活、成长经验,探讨这些因素对她创作产生的影响;二、按照时间顺序研究萨米拉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部剧情长片,分析她在再现这些女性形象时,在电影的形式和风格两方面用到的各种策略,论述这些策略背后隐藏的诸如性别政治、文化等的内涵;三、总体把握萨米拉的作品在国家
1920~30年代的开平侨乡妇女——侨刊的视野
作者: 王静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1920   侨乡妇女   开平   侨刊   30年代  
描述: 在中国海外移民过程中形成的侨乡,是中国较为特殊的乡村社会,在社会构成、经济构成、文化教育、居住形态、社会风俗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留守侨乡的侨眷生活形态也颇值得关注。在侨乡,女性因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男性大量出洋的客观形势而呈现出诸多与同时代的一般中国乡村妇女不同的面貌,她们在思想观念、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社会地位等方面都有许多自身的特点。随着近代妇女运动的开展,更是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选择了广东省较具代表性的侨乡开平市为例,用以乡情为主要基调、能最原始的体现侨乡状况的近代侨刊为基本研究资料,对处于这
< 1 2 3 ... 6 7 8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