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684 条
-
聊备一格:评电影文学剧本《与往事干杯》
-
作者:
燕樵
来源:
电影创作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文学作品
女性视角
女作家
《与往事干杯》
散文化风格
心理障碍
电影文学剧本
性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聊备一格──评电影文学剧本《与往事干杯》燕樵电影文学剧本,既是电影的,又是文学的;既具可拍性,又具可读性。以此标准衡量,《与往事干杯》(以下简称《干杯》)尚属可拍可读之列。作为女性视角下的女性题材,它又是独特的,在电影文学画廊里,它似应占有一席之地,...
-
编者絮语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外国文学研究
东方主义
后殖民话语
外国文学教学
新历史主义
学术规范
外国文学史
女性文学研究
“问题意识”
-
描述:
编者絮语说快也快,这九五年的热闹似乎还没有过去,却已到了发排岁末的一期,到了该写点叙旧迎新絮语的时刻。大家都知道,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又赶上联合国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躬逢其时,我们开辟了两大专栏:“女性文学研究”和“反法西...
-
吴藻及其《花帘词》
-
作者:
俞浣萍
来源:
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词人
陈文述
李清照
广播电视
封建社会
愁情
满江红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吴藻
女性文学
-
描述:
在号称“中兴”的清代词坛上,涌现了一个庞大的女词人群。她们以极富女性特点的创作,为盛况空前的清词增添了一片绚丽的色彩。吴藻就是这个群体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有人把她与纳兰容若相提并论,有人称赞她的词“直逼嫩玉遗音”。这样的评价,都不是任情褒扬的过誉之词。
-
主编絮记
-
作者:
李巍
来源:
大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世音
当今中国
主编
文学边缘化
多余人
女性角色
一点红
敦煌壁画
女性文学
专号
-
描述:
在文学失宠文人失落文学边缘化文人成多余人的沸沸扬扬中,以专号绽放一朵冷艳深寂的"女性文学"之花,未免太自作多情太不甘寂寞了。而今时髦给文学取名,似乎新名儿就能热闹文学。其实历史上不是早有过改敦煌壁画上的男性观世音为"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生天喜,朱唇一点红"的送子娘娘么?女性不是"观
-
《陌上桑》与壮族民间故事《刘三姐》之比较
-
作者:
杨宁宁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三姐
壮族民间故事
审美心理定势
民族性格
《陌上桑》
壮族妇女
伦理道德
壮族地区
地理环境
罗敷
-
描述:
在汉族文学史上,有一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罗敷。在壮族地区近千年来,人们也传颂着一个非凡的名字——刘三姐。
-
《婴宁》的命名及其蕴涵
-
作者:
赵伯陶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姑
婴宁
风云气
蒲松龄
男子
《聊斋志异》
异史氏曰
女性形象
小说
文人
-
描述: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许多关于男女恋情的美丽篇章,《婴宁》一篇向为国内论者所重视。这不仅取决于小说情节的曲折、语言的精采,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也是小说获得极大成
-
论潘金莲悲剧
-
作者:
周先慎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正统文化
《金瓶梅》
人生悲剧
人生追求
西门庆
悲剧命运
吴月娘
潘金莲
女性形象
宋惠莲
-
描述:
一 严格说来,一部文学杰作或一个艺术典型的产生,都并非纯然出于作家个人主观的艺术创造,还跟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尤其是跟深刻的文化背景分不开。《金瓶梅》所塑造的潘金莲形象及其悲剧,就包涵着不可忽视的文化内涵。 《金瓶梅》的主人公是西门庆。可是,小说围绕着这个有独特身分和地位的男人,却写出了一个女人世界,一个完整的涌动着生命活力的女人世界。在这个女人世界中,生活着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形形色色的市井妇女,演出了一幕幕令人惊心骇目的人生悲剧。
-
“神秘空间”的上下求索:韩健敏《神秘的空间》读后
-
作者:
吴野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眼光
女性作家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审美情感
女性诗歌创作
女性写作
女性审美
女性文学
美学原则
-
描述:
几千年来,女性——这个被西蒙·波娃悲哀地称之为“第二性”的人类的一部分。一直生活在父系家长制和男性文化的阴影之中。她们被排斥于社会历史的洪波大曲之外被幽闭于闺阁、家庭这个狭小天地之中。她们中的睿智勇决者也曾经过艰辛挣扎,攥起那支被“男性紧握不放”的笔,抒愤懑,诉衷情,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给后人留下了不算太多但已足可见出女性的美的创造力的文学作品。但是,攥起这支能倾诉心曲、抒泄感愤的笔之后,女性文学的创造者们才发现,人类寻求美、创造美的历史,人类既有的美学原则与美的规范,早已深深地打上了男性文化的烙印,女性
-
重塑“娜拉”:男性作家的期盼情怀,拯救姿态和文化困惑
-
作者:
丁帆
陈霖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十年代以来
男性作家
“娜拉”
妇女解放
作家主体
文化困惑
乡村女性形象
文化意识
男性中心
传统文化
-
描述:
本文在较为阔大的文学和文化背景上,从创造主体和创造对象两个方面,考察八十年代以来男性小说家创造的出走的乡村女性形象群落,探求其丰富的文化意蕴、时代精神及作家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指出它在乡土小说史和妇女解放主题表现上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小说家们的男性中心文化心理造成的矛盾困惑及其对把握对象的负面影响,呼唤作家主体对更为博大的现代意识的求致和男性中心文化意识的超越。
-
《沙恭达罗》:印度古典戏剧的一颗明珠
-
作者:
刁瑞珍
来源: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度人
奴隶社会
沙恭达罗
奴隶制
理想化
爱情故事
古典戏剧
女性形象
恢复记忆
婚姻制度
-
描述:
诗剧《沙恭达罗》是印度古代大诗人,戏剧家迦梨陀娑的重要剧作。一千多年来,它不仅受到印度人民的高度赞扬,而且蜚声全世界。《沙恭达罗》的故事取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莲花往世书》。描写的是净修女沙恭达罗和国王豆扇陀的恋爱故事:国王豆扇陀到林中行猎,遇见净修林中仙人的义女沙恭达罗,一见倾心,私自同他结了婚。临别时国王赠给她一个戒指作为信物。国王走后,沙恭达罗
<
1
2
3
...
62
63
64
...
67
68
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