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析辛亥与五四时期妇女解放之特征
作者: 孟蜜哲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女性意识   男性特色  
描述: 20世纪初期是中国社会剧烈转型时期,接受新式教育的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在辛亥和五四两个时期体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辛亥时期的妇女运动从一开始就显露出了"男性特色"。而五四时期的女性不再盲目的模仿男子,开启了"女性的发现"。
我国妇女就业状况的宪法学分析
作者: 钟云萍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宪法学分析   妇女   就业权  
描述: 平等与发展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妇女运动的主题。平等与发展互为条件,只有在平等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性别与社会的和谐。我国妇女受到了社会前所未有的尊重,但依然在劳动就业方面遭受一定程度的歧视,文章从宪法学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妇女平等就业权是形式平等下的宪法权利,并提出一些实现妇女平等就业权的出路。
女性主体自我意识的复苏
作者: 暂无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严   执着   黄真伊   女性形象  
描述: 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中,关于女性的文化地位的研究始终处于边缘位置。本文通过对韩国电视剧《黄真伊》的解读,立足于女性主体本身看待黄真伊的命运变迁、价值观念、人生理想,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塑造女性形象。黄真伊对爱情的执着,对艺术的执着,对名利的淡泊,对友谊的忠诚,其真挚坚忍的性格尽显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感悟与觉醒。
现代小说女性流浪主题研究述评
作者: 章新利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流浪女性形象   研究价值和意义   研究现状   潜在主题   中国现代小说  
描述: 从五四时期开始,我国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一批精神流浪者形象,然而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流浪女性形象一直没有成为文学叙事的主流形象.她们的流浪比起男性的流浪来,更富有人生痛苦的深沉内涵,可以看作是现代文学的一个潜在主题.本文梳理归纳现代小说中流浪女性形象的研究现状,并阐释女性流浪主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由此上升到对现代女性生存状态的更真实理解.
伯莎·梅森:一个“疯女人”的反抗之路
作者: 赵俊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女人”   反抗   第二性  
描述: 《简·爱》这部伟大的女性作品不但成功地塑造了简爱这样一个拥有独立思想,敢于挑战男权社会的女性形象,同时也塑造了伯莎·梅森这样一个以另类形式来颠覆男权统治的女性形象。《阁楼里的疯女人》一书为我们开启了解读伯莎的密码。伯莎的疯,除了病理原因,更多的是被其夫罗切斯特压迫和指定的。被囚禁在阁楼里的伯莎,不甘被如此奴役,她用生命的力量去反抗。伯莎是挑战男权统治的伟大战士。
从女性主义解读英国荒岛文学
作者: 夏雅君   杨健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荒岛文学   女性缺席   女性主义  
描述: 在英国文坛,荒岛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从《鲁滨逊飘流记》到《蝇王》,英国文学史上产生了一系列以荒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随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这三部荒岛经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重新审视历来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传统。
《摩尔·弗兰德斯》中展现的女性主义
作者: 洪晓睿   来源: 鸡西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反抗意识   女权主义   摩尔·弗兰德斯  
描述: 《摩尔·弗兰德斯》是笛福第一次把低层女性搬到主人公地位的文学作品。摩尔成为笛福笔下广为人知的女性形象,也成为那些道德批评家们关注的重点。由于摩尔多次的婚姻和不幸的生活经历,历来被许多批评家冠之以"荡妇"的形象。笔者想通过女性主义视角来阐述在父权制思想的影响下,摩尔是一个具有鲜明反抗意识,敢于追求的女性形象。
论《围城》中女主人公的婚姻自觉
作者: 刘小红   来源: 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背景   婚姻自觉   女性意识   主动追求  
描述: ,众多读者都给她们冠以"恶"的头衔,包括作者都带有鲜明的爱憎倾向.紧扣时代背景,对小说中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四位性人格特质进行分析,抽象出她们强烈的婚姻自觉意识,并对她们"恶"的形象给以新的诠释.
温柔的怒放:蛮力女性的生存探究
作者: 李俊影   来源: 今日科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在意义   马缨花   生存形态   戴凤英   郭素娥  
描述: 本文透过三个带有蛮性力量的女性形象,凸显了原始生命力在人性深处的体现,进而反思人物的存在之难。
论凯特·肖邦的女性主义创作起源:从《她的信件》谈起
作者: 倪俭   来源: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颠覆   继承   莫泊桑   凯特·肖邦   女性主义  
描述: 以肖邦的《她的信件》为例分析作家是如何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借鉴莫泊桑父权制传统文学形式,成功塑造一位具有强烈自我意识、追求独立主体的女性形象。探讨女性,也包括男性生命个体在父权社会的制约之下生存空间萎缩、直至消失的悲剧命运,从而颠覆了男权主义思想和男性视角,开启女性主义创作的历程这一主题。
< 1 2 3 ... 60 61 62 ... 265 266 26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