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电影评介】搜索到相关结果 241 条
-
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
作者:
吴金娜
朱旭辉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农村题材
女性形象
电视剧
-
描述:
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到现在东北农村剧的兴盛已经走过了近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剧中具有东北农村特色的女性人物形象成为荧屏上亮丽的风景线。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在不同的时期,女性形象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化特征,具体由开始的"无我"、"知我"到"自我"的人物形象演变过程,并且电视剧中女性形象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而日渐改变。
-
从《让子弹飞》看姜文电影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叁平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
《让子弹飞》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让子弹飞》中,姜文在革命背景和充满雄性气息下塑造了若干女性形象:从妓女到革命者又到享乐者的花姐,誓要做官太太的县长夫人,被控制、生死无足轻重的师爷前妻、民妇、丫鬟。影片中的这些女性形象戏份不多,但分量不轻,具有画龙点睛、针砭时弊、点缀视觉层次、烘托刚性信息等作用,显示了不把女性当真正革命者的见解,体现了他塑造女性别具风格的表现形式。
-
简·坎平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周付丽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觉醒
简·坎平
女性形象
-
描述:
简·坎平是新西兰著名女导演,她在影片中塑造了一系列极具独立意识和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本文是对简·坎平影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先是从其影片中女性心理历程来看,她们大多经历了自我囚禁、觉醒反抗、最终重获新生的历程。进而从爱情观的角度来分析,简·坎平影片中女性成为真正意义的“主角”。总之,她是温和的女性本位主义者,旨在寻找男女新和谐,建立时代新秩序。
-
浅新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陈达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大喜剧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
描述:
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代表了莎士比亚喜剧艺术的最高成就.莎士比亚在他的喜剧创作中,以饱蘸激情的笔触,描绘了一系列理想化的人文主义青年男女形象,而其中尤为突出是女性形象.莎士比亚在这些文艺复兴时代的女儿身上倾注了人文主义的理想美、浑然天成的和谐美、爱憎分明的力量美.
-
浅析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陈达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大喜剧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
描述:
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代表了莎士比亚喜剧艺术的最高成就。莎士比亚在他的喜剧创作中,以饱蘸激情的笔触,描绘了一系列理想化的人文主义青年男女形象,而其中尤为突出是女性形象。莎士比亚在这些文艺复兴时代的女儿身上倾注了人文主义的理想美、浑然天成的和谐美、爱憎分明的力量美。
-
一切得失的因寓言-谈《茉莉花开》的女性形象塑造
-
作者:
叶菲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寓言性
自我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侯咏的《茉莉花开》是一部女性电影。在影片中,他刻画了不同年代的三个女性形象,较为真实地展现了当今女性的生存困境,借此呼吁女性应有独立意识:这体现了其“寓言性”电影的主张。然而,正因为过分强调影片的“寓意”,使得第三个人物形象“花”,本应拥有自主意识的成熟女性不够真实丰满,流于传统女性的单薄与肤浅:这是影片的遗憾。本文从影片的“寓言性”入手,探讨了影片中的女性形象。
-
浅谈《二拍》中女性形象塑造的积极意义
-
作者:
张金凤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积极意义
塑造
女性形象
-
描述:
凌濛初创作的《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二拍》中女性形象的积极意义,首先在于通过对忠于爱情者的描述,来表现主张婚恋自由、自主结合的进步思想;其次在于通过对女子智慧和勇气的肯定,反映了女性同男子一样有追求人生价值与人格尊严的权力;还在于对女子贞操观的突破及男女平等思想的萌芽,反映了女性对人生幸福的现实追求,颇具进步色彩。
-
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电影中的边缘人女性形象
-
作者:
吴坚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边缘人女性
关怀
-
描述:
边缘人女性是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电影人物画廊中引人注目的一种形象类型,边缘人女性形象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家的边缘人,另一类是社会的边缘人,她们呈现了一幅芸芸众生的原生态图。边缘人女性的出现首先是社会的必然,导演的求新求变以及自身的因素也促成了边缘人女性的出现,体现了对人的初级关怀。
-
浅谈《秋之白华》男权视角下女性形象塑造
-
作者:
张瑞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秋之白华》
男权视角
声画表现
女性形象
结构
-
描述:
电影《秋之白华》以两段式结构讲述了瞿秋白和杨之华这一对革命伴侣的相识、相恋、分离的故事,塑造了以杨之华为代表的一些革命年代中觉醒的新一代年轻的女知识分子。然而,由于电影创作者始终是以男权的视角来关注和塑造人物,表现女性对于革命对于爱情的追求的,因此,不可避免的使女性的觉醒带着传统男性审美需求的印记,折射出一种男权的压抑。
-
铁血中的绚丽:简评《亮剑》中的女性角色类型和女性形象定位
-
作者:
刘晓东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陪衬
女性角色类型
女性形象定位
-
描述:
军事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中的女性角色类型围绕着李云龙展露出不同的命运和性格,其类型可以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凸显政治意识和阶级身份的基层革命女英雄、美丽善良而又意志刚烈的知识女性和年轻貌美、温柔体贴的女性第三者。这些不同的女性角色类型在女性形象定位上却在重复着男性英雄主人公陪衬的尴尬。
<
1
2
3
...
5
6
7
...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