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战争年代的半边天——胶州妇女工作剪辑
作者: 李清华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敌人   胶州市   国民党   伪军   战争年代   丈夫   妇救会   剪辑   妇女工作   武工队  
描述: 革命战争年代,占胶州人口半数的妇女,在地方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许许多多党群鱼水情深的壮丽诗篇.抗战初期的妇女运动胶州市早期的妇女救国会组织建立于抗日战争初期.1939年8月,毛洪调任中共胶县工委妇女部部长,庄明辇(又名黄明霞)为妇女干事,组成了我县铁路南第一任县级妇女组织.她们从一街一巷的小型.活动入手,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战时期妇女应发挥的作用,进而组织妇女抗日群众团体,开辟地方工作.1940年春,由于国民党胶县县长徐明山转向反共,杀害了我党派来
简论“左联”时期的女性文学
作者: 连子   来源: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个体   在同一地平线上   文学传统   娜拉   女权运动   女性命运   “左联”   萧红   庐隐   人从  
描述: 一、综论 男女平等共享世界的日子是一定要到来的!这似乎已成为很长时期以来许多人尤其是女性心中一个极为美妙的憧憬。然而,这一理想境界的实现并不因女权运动在本世纪初使妇女获得世界性的选举权而轻而易举,也并不因男女两性在外在形式上仿佛已站在同一地平线上而立竿见影。事实上,它需要人类许多代人从观念和行为等方面进行深刻而自觉的斗争,单凭女性个体的孤军奋斗是很不够的。为什么太平天国时女子期待的“太平天国”遥遥无期?为何康有为《大同书》为女子呐喊的“大同世界”也无异于一个乌
女奴时代的谢幕——张爱玲《传奇》思想论
作者: 于青   来源: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狱   女性意识   张爱玲研究   女性世界   传统意识   国民性   新女性   女性文学   传奇   五·四  
描述: 张爱玲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谁都不会忘记二十世纪初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令人侧目的“新女性”,然而谁也会在心里对不仅仅是女性文学狂热时期根基的虚弱暗暗摇头。然而,有一个作家在悄悄地做着许多热血作家所不曾注意的工作,她就是张爱玲。她为女性文学掀开了女性心狱充满疮痍的一页。她真实地掀开了黑夜里女性生活的残酷画面。在中国女性作家里,还没有一个人象张爱玲那样以对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关注去孜孜凄惨于女性悲凉命运的写生。所以,有人说“鲁迅之后有她,她是个伟大的寻求者。”(胡兰成《评张爱玲》《杂谈》四四、五),固然,这里的评价有
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论香港女作家亦舒小说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秋蕙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风貌   亦舒小说   传统美德   女性形象  
描述: 亦舒小说既是现代的,又是传统的。这一点特别体现在她笔下的一系列女性身上。经济上的独立,使亦舒小说的女性形象具有自信、自尊、自立的现代风貌,然而传统的温柔多情,甘愿为爱情作牺牲的女性美德,仍是她们性格的主宰。在香港这个社会里,寻觅知音的理想难以实现,这一代不需再依赖男人的现代女性,仍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
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
作者: 季明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妇女理论   资本主义   妇女解放   社会主义   女权运动   妇女运动   西方女权主义   家务劳动社会化   马克思恩格斯  
描述: 本世纪60年代后在欧美诸国兴起了新的(?)活力的社会思潮——女权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在历史上曾经几度聚散离合,历在当今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得更加紧密。文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基本原理加以(?)指出,当今妇女解放除应继续遵循马克思提示的两个基本条件(消灭资本主义及一切剥削制度;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外,还应注重妇女自身醒悟与斗争等文化条件及社会制约的程度
中国妇女理论研究的开拓与发展(全国妇女理论研究信息交流会综述)
作者: 刘今秀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经济活动   妇女解放   妇女理论研究   妇女史研究   婚姻家庭   信息交流   农村妇女   改革开放   女性文学研究   妇女研究  
描述: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妇女理论研究蓬勃兴起,十年来获得了长足进展。最近,北京市妇女理论研究会和《妇女研究》杂志举办了“妇女理论研究信息交流会”,来自16个省市的150多位研究人员从妇女理论的分科研究、当前的妇女问题以及妇女研究自身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交流和讨论。 (一)与会者一致认为,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中国妇女理论的研究,是继五四新文化时期关于妇女各种权利和妇女解放道路的论争之后,而发展为对妇女系统的、全方位的理论探
巴黎公社妇女革命精神永放光芒——纪念巴黎公社妇女解放运动120周年
作者: 邓仲华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产阶级   蒙马特   国民自卫军   革命精神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运动   劳动妇女   妇女们   中央委员会   巴黎公社  
描述: 1871年3月18日,法国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建立,为妇女解放开辟了新的道路,为世界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 巴黎公社的妇女解放斗争,是世界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史上座新的里程碑。 120年前,巴黎公社妇女解斗争作为世界无产阶级妇女解放斗争的曙光出现在地平线上,在社会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的大道上迈出了
妇女参政的历史与现状刍议
作者: 林松乐   来源: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参政权   妇女问题   阶级斗争   妇女解放   参政运动   被选举权   资本主义国家   女权运动   政治问题   妇女运动  
描述: 妇女参政,就是妇女参与政治.列宁曾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孙中山说过,“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看来,参与国事的政治,具有两重性,既有阶级斗争的一面,这在阶级社会中是主要的、本质的一面;又有管理公众事务的一面.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面临的政治有两种,一种是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敌我政治问题,这是少量的,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时是激烈的;一
东西方“病态”女性形象价值探微
作者: 张业余   来源: 怀化师专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西方   作家   茨威格   女性意识   丁玲   内海   爱情   莎菲女士   女性形象   陌生女人  
描述: 奥地利的茨威格与中国的丁玲在文坛上有幸同生却无缘神交,最终成为擦肩而过的知己,实为文学史上一桩憾事。而得以欣慰的是,把名篇佳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为《陌生女人》、《莎菲女士》)进行比较,却仍可感受到他俩情感交流、声气互通的默契与热烈。无论是从创作的社会意识来考察,从对女性意识的剖析来鉴赏,还是从精神内海这一视角来探照,我们都可看到,他们塑造的两位女性形象有着惊人相似的文学价值,并各自散发出东西方女性所特具的芳香。
试述我国妇女解放观的嬗变
作者: 李沂靖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产阶级革命   人的解放   妇女问题   受压迫   妇女解放   女性价值   妇女运动   女子教育   全实   男女平等思想  
描述: 妇女解放观是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根本认识或看法,它包括妇女历史地位的演变,妇女解放的道路以及妇女解放标准等问题.本文试就我国妇女解放观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作一初步探讨.一作为资产阶级妇女观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前提,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随着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渗透也逐步加深,使我国的资本主义得以产生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这为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提供
< 1 2 3 ... 5 6 7 ... 30 31 3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