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试论池莉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作者: 张婧祎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生价值   自主意识   知识女性  
描述: 池莉在她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女性形象,知识女性是其中之一,这些女性形象并不是被动的一成不变地扮演着自己的人生角色,而是能够根据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变化运用自己的理智与知识主动地选择自己的人生角色,把握自身的命运方向,为自己寻找到新的出路。在此,本文将根据人物形象的角色定位从爱情婚姻的渴望者、挫折中的觉醒者、命运的自主者三个方面对池莉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进行论述。
韩中谚语中出现的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
作者: 郭鹤鸣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谚语   比较研究   女性形象  
描述: 谚语作为一种在人们群众中广为流传且具有相对固定性的简洁语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特定国家的社会意识结构及民族心理。韩中两国由于受到历史悠久的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在谚语方面表现出很多共同之处。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两国的谚语对特定文化符号的诠释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对于理解两国间的文化差异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先将韩中两国谚语中反映女性形象的部分筛选出来,从“女性的外貌”,“女性的性情及特点”,“女性的言行”,“女性的社会活动及经济能力”,“女性的命运”等5个方面,对两国的谚语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考察在韩国及中
《纽约时报》中国女性报道研究(2012-2014)
作者: 蔡弯弯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权益   性别歧视   纽约时报   女性形象  
描述: 在美国《纽约时报》被公认为是最具权威性和最受尊重的报纸之一,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信誉。本文在国际传播视角下,对《纽约时报》上中国女性报道进行研究。从议程设置和社会性别角度,分析《纽约时报》上中国女性的形象,了解世界如何看待中国女性。笔者对《纽约时报》中国女性报道的样本从报道数量、报道体裁、地域分布及议题内容选择进行量化分析。再从报道标题、消息来源、报道形象和主张提倡方面对样本进行文本分析。通过研究,笔者认为中国女性在《纽约时报》上呈现的形象有以下几点:首先,与《纽约时报》涉华报道总量相比,对中国女性的报道虽
古龙笔下女性性格背后的男权文化分析
作者: 宋川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文化   女性性格   古龙  
描述: 古龙笔下的人物各有其鲜明的性格特征,其中,尤以个性突出的女性角色性格塑造最为突出。分析古龙笔下的女性人物性格,不难发现决定了这些迥异多变的女性性格的根本因素是其作者的男权文化意识。对女性人物的性别期待,使古龙在创作中塑造了理想化的女性角色和与之相对立的所厌恶的女性角色。他对于理想化的女性角色往往给予善良温柔的性格和圆满幸福的结局,而对于所厌恶的女性角色,他往往重点描绘出她们邪恶的内心,并夺走她们的幸福。对男权文化进行解析,我们才能更好了解古龙对女性人物的性格塑造。
试论近现代中国女性服饰形象的重塑
作者: 龙玉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重女性形象   思想诟病   新旧观念   性别文化   服饰形象  
描述: 中国近现代是一个文明与蒙昧交织、发展与桎梏并存的时代,虽然“新思想旧道德”仍然充斥着妇女的发展,但在这千古未有的历史变局中,中国女性的主体意识逐渐加强,无论从经济上还是身份角色上以及思想上都开始从家庭的依附中摆脱出来,她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日新月异的个性形象在这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熠熠生辉,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上历史的舞台,此时的中国女性的形象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她们变得美丽了,而且更加赏心悦目了。文化趣味的转变,主体欲求的加强,都直接影响着中国女性的个性形象的塑造。走在时代浪潮前沿的中国女性通过不断的
解析托妮·莫里森作品中的黑人女性意识
作者: 王晓奇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托妮·莫里森   身份转化   黑人  
描述: 在美国,虽然白人主流文学占主导地位,但黑人文学也是美国文学及美国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在美国和世界文坛都取得了骄人的 成绩,被认为是美国黑人文学、黑人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崭新的能量中心”。黑人男性作 家主要关注的是停留在社会和经济层面上的种族问题,对黑人遭受的歧视和压迫发出抗议 之声,而新一代的黑人女性作家则描写美国黑人女性的独特经验,拓宽了文学的创作主题。 在众星璀璨的黑人女性作家中,托妮·莫里森当属其中的佼佼者,更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
绽放在苦难中的女人花—浅析王全安电影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贺文静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手段   王全安   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一名独立电影导演,王全安一直被称为“另类的第六代导演”。从《月蚀》到《惊蛰》再到《图雅的婚事》,对女性角色的偏爱几乎成为王全安作品的最重要的标签。本文通过对王全安电影中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深入挖掘这些角色背后所蕴含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探究导演对女性所投射的深切的人文关怀。
礼教初设而古风犹存——《诗经》女性形象浅析
作者: 杜蕊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教   功利主义   独独立意识   尴尬地位   女性  
描述: 《诗经》三百零五篇反映的是西周至春秋时期人民的生活图景,而其中给我们描绘的女性,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了她们所特有的形象特征。本文试从女性这样的尴尬处境出发,浅析《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她们一方面因循着上古时代的自由、奔放的生活方式,表现出积极主动、坚毅不屈的爱情态度;另一方面又受到来自渐趋完善的婚姻制度、礼教宗法的约束,在凄楚痛苦的生活之中挣扎,寻求解脱。
论苏雪林作品中的女性情结
作者: 解晨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雪林   女性主义文学   文学史   女性情结  
描述: 苏雪林是五四运动以后出现的著名女作家之一,无论是在小说、散文,还是戏剧、诗歌,甚至在学术研究领域,都有不菲的成就。在五四培养的新一代女作家中,她与庐隐、冰心、冯沅君等人齐名,有着突出的文学史地位。在五四新文学中,尤其是她的学者、作家、诗人、教授集一身的身份特征,更显出其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但是,一直以来,由于意识形态和学术研究外部环境的种种限制,使得苏雪林的研究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的探讨。尤其在八十年代之前,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她生前为人所评论的“声誉之著,学养之深,成就之伟和影响之大”与其目
美国妇女争取解放运动(1920-1940)的研究
作者: 李石涛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1930年代   妇女解放   美国妇女   1920年代   争取解放  
描述: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美国社会不仅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繁荣-危机-复苏),更是在妇女运动史上居于特殊地位。此外,这一时期虽被认为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发展黄金期,却是美国女权运动史上两次高潮之间的相对低潮期。美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教育、婚姻家庭等领域都呈现新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妇女运动发展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想要了解美国女权运动的曲线式发展,此时期妇女的生存状况和地位与角色变迁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理论,以这二十年的特殊历史时期为背景,深入
< 1 2 3 ... 5 6 7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