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废墟上的女人——论法斯宾德“女性四部曲”中的女性形象再现
作者: 杨翊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法斯宾德   情节剧   欲望   间离   “女性四部曲”  
描述: 本文以新德国电影导演法斯宾德后期(1978-1982年)的电影作品“女性四部曲”为主要研究对象,这四部作品是:《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The Marriage of Maria Brown)、《莉莉玛莲》(Lili Marleen)、《劳拉》(Lola)和《维罗尼卡•佛丝的欲望》(Veronika Voss)。法斯宾德在这四部影片里,改造了传统的情节剧模式(melodrama),将其与自己的间离策略(alienation)相结合,创造出了有别于主流电影、拥有一定主体欲望的女性形象
论苏曼殊小说女性形象的塑造
作者: 谭惠敏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塑造   苏曼殊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苏曼殊是近代杰出的文学家,毕生写了六部小说:《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非梦记》、《碎簪记》、《天涯红泪记》(未完稿)。苏曼殊多才多艺、才华横溢,在多个学术领域皆有杰出成就,其小说也独树一帜,别具风格。然而,直至今天,苏曼殊犹被部分人仅仅看作为鸳鸯蝴蝶派小说作家,对苏曼殊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也寥寥无几。有鉴于此,本文试由表及里从四方面集中研究苏曼殊小说女性形象的塑造这一课题,详细分析探讨其小说在女性形象塑造上的特点、价值和意义。 第一部分:综述目前苏曼殊文学研究的概况,析出在苏曼殊小说研究
永井荷风与谷崎润一郎的女性观之比较
作者: 陈嫣玲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同比较   主动   女性观   谷崎润一郎   永井荷风   被动  
描述: 永井荷风和谷崎润一郎这两位作家在人生生涯中几乎是处于同一时代,在日本文学史上也同属于唯美派,因此两者之间有许多相同之处。在以女性为中心进行作品创作这一点上,更是突显出了两者的共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两者都强调妖艳的恶魔主义,极力赞美女性的肉感和官能刺激,追求颓废的病态的美学意识以及都沉溺于性憧憬和性享受的环境气氛中。本论文在提出进行此次课题研究的动机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把着重点放在各自的女性观的形成渊源之上,分别在生活经历,作品中的女性表现及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女性观方面进行了平行比较。
性别平等与媒体倡导——全球妇女的视角与本地个案研究
作者: 陈雯锐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策略   话语   权力   GMMP   表征   媒体监测   性别平等  
描述: 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全球媒体监督项目” (Global Media Monitoring Project, “GMMP” ),是一次女性主义(Feminism)和妇女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对媒体进行的介入和研究。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厘清GMMP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分析全球化的妇女性别视角这一视野的理论基础;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指出:GMMP作为女性主义对媒介的干涉,在女性主义理论和媒介研究这一交叉学科的背景下呈现出怎样的理论特点和前景。在此基础上,本文亦将试图对本土的媒体倡导和性别平等状况进行个案研究,并以此反
颠覆经典 重塑想象:英美女性主义者对经典好莱坞电影的研究
作者: 冯芃芃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经典好莱坞电影   观看行为   颠覆式解读   明星   女性主义  
描述: 本论文聚焦英美女性主义电影研究,主要讨论197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学者反思经典好莱坞电影的成果,重点关注学者们围绕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女性形象、凝视理论、黑色电影、明星现象和观看方式等问题展开的对话与思考。1960年代后期开始的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特别关注妇女在文化中的表现,研究者从性别立场出发,在文化批评领域发出具有鲜明立场的声音。经典好莱坞电影带有鲜明的性别等级制,这些电影确立了好莱坞的主流叙事风格,因此也最先受到女性主义者关注。女性主义电影研究融合了当代文化批评理论的各种思潮,从妇女的经验和需要阅读电
女性主体性的另类探寻:薇拉·齐蒂洛娃早期先锋电影研究
作者: 郭燕平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薇拉·齐蒂洛娃   女性气质   女性主体性   先锋电影  
描述: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捷克导演薇拉•齐蒂洛娃于“捷克新浪潮”时期创作的三部电影:《世界餐厅》、《野雏菊》、《天堂禁果》,它们也是齐蒂洛娃创作以来仅有的先锋实验作品。齐蒂洛娃甚或没有某种女性主义电影导演
《茶花》:经典与现代演绎——跨艺术文本中一个形象的变迁
作者: 张早鸣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茶花女   浪漫爱   女性情欲  
描述: 本论文从女性主义重读经典的立场出发,以不同艺术形式(小说、歌剧、电影)的《茶花》为研究对象,并把它们看作一个作品序列。笔者从经典艺术作品如何再现妇女的视野视角进行分析,探讨其建构了怎样的女性形象
1979——2000:中国女性小说叙事话语的演变
作者: 陈淑梅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小说   叙事话语   叙述主体  
描述: 本论文运用叙事学的方法,结合社会语境与叙述主体,对1979年——2000年间女性小说叙事话语的演变进行考察,目的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女性小说发展的构想。本文认为,新时期初期的女性小说既要满足宏大话语的要求,又试图表达女性个人的情感故事,从叙事话语的问题,可以看出叙述主体在主导意识形态重压下的弯曲变形。八十年代前期,在强调伦理道德的社会氛围的笼罩下,女性小说倾向于使用精心谨慎的修辞维护女性人物的道德形象,并为女性大声疾呼。叙述人的女性立场是鲜明的,除了以“自由间接叙述体”表现对人物的认
禁闭与逃离——特洛塔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黄小琴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妥协   电影   对抗   特洛塔   女性再现  
描述: 本文以德国导演玛格丽特•冯•特洛塔((Margarethe Von Trotta))的四部电影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这四部作品是:《克里斯蒂塔的第二次觉醒
基于微博媒体的女性形象分析:以“苍井空”及“郭美美”事件为例
作者: 李冰洁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刻板印象   微博   女性形象   符号化  
描述: 本文将正在蓬勃发展的社交媒体,尤其是微博媒体中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个典型案例的剖析来探讨今天中国社交媒体上女性是如何被再现和被讨论,这种性别叙事是否区别于传统大众传媒,促进了女性自我主体性的表达?还是相反,仍然落于陈套,依旧复制大众传媒所生产的刻板印象,以男性视角为中心进行女性塑造。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二手数据分析、个案研究和对微博内容的内容分析方法。本文的发现是,女性线上活动模式以及媒介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延续了传统媒体甚至是社会文化规范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模式以及呈现方式,是一种展演性言语与行为,
< 1 2 3 ... 5 6 7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