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灰姑娘,永远的童话:兼谈童话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
作者: 申慧辉   来源: 中国儿童文化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灰姑娘   童话  
描述: 童话中的灰姑娘是个富有魅力的角色,其代表意义是什么?传统的宗教受难说、女性主义批评的观点都有失偏颇;不幸根源说、积极建设说、否定批评说,这三种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女性童话批评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在90年代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童话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就分别从家庭、伦理、道德、经济、科学等方面凸显了出来。灰姑娘是个永远的童话。
《埃涅阿斯纪》中女性性格分裂的文化内涵
作者: 蔡俊   来源: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对峙   双性同体   争夺   《埃涅阿斯纪》   男性化标准  
描述: 维吉尔作为第一位近代意义上的作家在欧洲文学发展中占据着一个关键地位。他在史诗《埃涅阿斯纪》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埃涅阿斯一生中的三个女人 - -克列乌莎、狄多、拉维尼亚的主要性格特征 ,试图探讨西方文明的初期 ,男性对女性世界的想象和价值判断 ,及男性以性别面具的方式曲折地诉说着的对自我性别的确认、反思、期待。
日本平安时期女性文学繁荣的原因探析
作者: 丁瑜   来源: 株洲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省精神   平安时期   女性文学  
描述: 在平安时期摄关白、一夫多妻的社会背景下,日本贵族女性集中了多重社会矛盾,她们不仅成为男性政治斗争的工具,还要承受男性的性压迫。苦难的命运激发起她们强烈的内省精神。她们以敏锐纤细的感受将生活体验艺术地表达出来,这种纤细、内省又与日本平安时期烂熟的贵族文化精神高度一致。正是这种时代精神的客观要求与女性作家的主观条件在深层次上的遇合,成就了平安女性文学的繁荣。
女性文学中创作自由与社会道德的悖反和统一
作者: 裘文意   来源: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自由   社会道德   个人化写作   女性  
描述: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以陈染、林白等为代表的一批女性作家 ,在日益开放、开明的社会环境下 ,凭借女性特有的情感以及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转型时期的社会变革。她们以“创作自由”为利刃 ,在传统的文学中开辟出一片独特的女性空间、在取得中国文坛上的一席之地的同时 ,也因频频触及传统社会道德的底线而备受社会的批评和争议。
李白诗中的女性生活习俗和命运新探
作者: 顾宝林   顾水林   来源: 长沙大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命运   李白女性诗   文化习俗  
描述: 李白涉及女性的诗作较多,但历来对其评析大多着眼形象或艺术手法,很少有人从历史文化背景的角度,对其人物的生活命运及习俗作一审视.其实,李白的此类角色不仅丰富了我国女性文学的画廊,还为我们提供了探讨唐前期女性生活习俗和命运的一个窗口,这对于考察唐文化或许也具帮助意义.
蒙古英雄史诗的女性形象文化学研究
作者: 额尔敦高娃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蒙古族   人物形象   英雄史诗   女性  
描述: 本文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蒙古英雄史诗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论文从史诗中的主要描写对象之一性形象的外形美入手,并通过其对情感、行为、心灵描写所表现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审美探讨。认为在对女性形象的外表和思想意识的描绘中,充满了古代蒙古族“光崇拜”意识。这种意... >> 详细
五四时期女性悲剧形象研究
作者: 陈苹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五四”   悲剧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描述: 通过分析"五四"时期悲剧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之所以会有此悲剧命运:第一,因为女性自身缺少经济独立的能力,她们必须依靠男性,服从男性.第二,因为她们生活的是一个封建的、非人的性别歧视的社会、一个男权主义的社会.如今,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法律制度、人们的?
当代城市女性文学与城市文化
作者: 傅建安   来源: 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男性的刚强与力量使他们有更强的谋生本领。农业社会是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城市,由于机器生产代替体力劳动,女性那种与生俱来的柔韧性,使她们比刚直有力的男性更能适应万变的社会,城市为女性提供了施展身手的舞台,女人和男人终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德莱塞和华顿笔下的女性形象对比
作者: 宋春梅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产物   德莱塞   道德意识   双重性   华顿  
描述: 德莱塞和华顿夫人都是美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作家,由于社会地位和人生观的不同,他们笔下的主人公迥异。以《嘉莉妹妹》和《快乐之家》为例,通过对两位女性形象的比较,表现两位作家的不同思想意识及美国社会的多个层面。
郁达夫小说中的日本女人
作者: 陈晓兰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   女性形象   郁达夫  
描述: 郁达夫主要从政治军事、地域、文化和日常生活三个层面认识日本,他的日本观也表现出三重性,三者既分离又结合。在文学创作中,郁达夫个人与日本的关系主要通过跨种族的两性关系得以体现,性别意识与国族意识、男性身份与民族身份相互对立。小说中的日本女性形象体现了郁达夫对日本的道德评价。
< 1 2 3 ... 58 59 60 ... 115 116 1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