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559 条
-
命蹇情殇诗愈工——论薛涛和温琬
-
作者:
陈晓芸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薛涛
娼妓诗人
温琬
-
描述:
两代娼妓诗人的杰出代表。本文拟通过分析她
们二人坎坷的人生经历及其诗歌创作内容和风格的差异,以期深入到娼妓诗人丰富
而又活跃的内心世界,了解她们的生活、她们的心绪、她们的灵魂私语。
薛涛和温琬分属于不同的朝代,然而命运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她们都是良家女
出身,同样是父
-
孙犁小说创作研究述评
-
作者:
李玉霞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审美追求
阐释美学
比较研究
-
描述:
综观1980年至1999年这二十年间对孙犁小说的研究 ,无论是创作风格、审美追求、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的把握 ,还是小说其他方面的研究都有了许多新的进展和突破。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孙犁小说研究的状况作了评述
-
试论梁凤仪小说的崇高美
-
作者:
刘佳
来源: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梁凤仪
崇高美
小说
-
描述:
梁凤仪小说之所以受到读者欢迎 ,是因为在她的一系列小说中 ,讲述了一个个缠绵悱恻的现代爱情故事 ,塑造了一个个追求美而又被生活所欺骗 ,直至奋起的女性形象。读者阅读作品 ,从而为作品主人公的磨难深表同情 ,为主人公的成功感到振奋。从作品中得到启示 ,产生美感。
-
希望更多的雕塑家走近曲阳……——河北选手刘同保访谈
-
作者:
慧文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大奖赛
石雕艺术
雕塑家
大国风范
专业委员会
记者采访
女性
-
描述:
河北曲阳与福建惠安都是我国著名的“石雕之乡”。10年前,雕塑专业委员会在曲阳举办了首届石雕艺术大奖赛;今天,刘同保再次身临赛场,以一尊盛唐女性的形象体现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与大国风范,并获得三等奖。在临行前的夜晚,记者采访了他。
-
论丁玲创作中的自我挑战性
-
作者:
冯俊锋
来源: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重人格
独特性
丁玲
-
描述:
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发展的进程中 ,占据着承上启下位置的丁玲 ,有着卓越的才华、惊人的敏锐、丰富的经验、独特的情感体验 ,从而使她在急剧变化的现代文学领域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具有双重人格的丁玲 ,始终用挑战的姿态去发掘、开拓 ,这是其创作具有独特性的重要原因
-
陈慧琳人气热爆
-
作者:
暂无
来源:
音乐世界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慧琳
化妆品
新鲜感
海报
代言人
平面广告
商品广告
日本
女性形象
电视
-
描述:
后 Aube 的新代言人,据知,Kelly 是早在去年十月至十一月期间到日本拍摄了这品牌的电视及平面广告,在广告片中,Kelly-改往日温柔的女性形象,而是以女铁骑士造型亮相。而平面广告则是“硬销”她
-
西飏的小说
-
作者:
葛红兵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人公
作家
茨威格
花旦
中国现代文学史
舞蹈
自由发挥
女性形象
奥地利小说
事实参照
-
描述:
让我们从《青衣花旦》开始认识西飏。“舞池中,唯独两个姑娘,她们相距很近,正缓缓地舞蹈。因为两个人的形体实在是有很大的相似,有时她们就像一个人,一个站在镜子前独舞的女子和她的影子。她们差不多一样高矮,胖瘦也一致,而且她们沉浸在相同的情绪中,进行中的舞蹈显然属于她们的独创,是纯粹的自由发挥,舞蹈的过程始终是相互模仿和追随。”这是一种非常细致而有富于韵味的笔法,对两个舞蹈着的少女的细密描摹,就如一个人在抚摸着一件珍藏,它的基调是安宁的、平静的,字里行间看不出丝毫煽情的成份,
-
扇子
-
作者:
段巍
来源:
人民文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随皓腕以徐转,发惠风之微寒”,曹植在《九华扇赋》中对扇子的赞美,笔触间隐约者持扇者美好的形象,同时也揭示了扇子的一个最基本的功用——带来风、阴凉和抚慰。扇子和风像形影相随、互相呼唤的姐妹;阴凉,则近于女性的品格。在中国古代诗歌里,扇子最初出现时,正是和女性形象联系在一起。汉代的班婕妤,汉成帝时入宫,失宠后,她写下这样的诗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诗句单纯、朴素,诗人的形象与一把鲜洁如雪的白色纨扇叠合在一起,
-
干花散入百姓家
-
作者:
陈莉丽
来源:
江苏农村经济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八十年代
干花
颜色
新生事物
妇女运动
中国
百姓
变化发展
二十世纪
-
描述:
红颜薄命,这是人们对美女的叹息,而佳人常被喻为花,可见花的命运也好不到哪儿去。常言道:好花不常开啊!可事物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妇女运动日益高涨的同时,花儿的命运也随之改变,经过漂染、封干等一系列程序,红颜不再薄命,青春可以永在,而这时它们的芳名叫"干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干花出生在日本,八十年代末,它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初来乍到,中国百姓看它有点不顺眼:颜色太暗,灰里灰气,与中国人崇尚的大红大绿格格不入,加之干花属于新生事物,身价不菲,一盆有点造型的干花动辄四五百元,这对于八十年
-
张一麟与抗日“老子军”
-
作者:
经盛鸿
来源:
百年潮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一麟
史传文学
老子军
抗日战争时期
-
描述: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将士与英雄事迹,还出现了许多爱国团体。人们较熟悉的有:青壮年组织的“武救会”,妇女组织的“妇救会”,少年儿童组织的“儿童团”与“童子军”。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抗战初期,还曾酝酿成立一个老年人的抗日爱国组织——“老子军”。那是1937年七八月间,日本帝国主义相继制造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与“八·一三”上海事变,对我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日寇的侵略野心与野蛮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义愤。全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都以不同方式投入抗日救国斗争。其中,以苏州爱国老人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