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559 条
-
贾平凹创作风格初探
-
作者:
李大健
来源: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嘲讽
魔幻笔法
地域文化
幽默
贾平凹
创作
风格
质朴
简洁
-
描述:
贾平凹在小说创作和散文创作两个领域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将东方神秘文化与西方现代派荒诞艺术融为一体,注重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精心垒砌女性形象大厦,追求质朴、简洁的语言和幽默、嘲讽的笔调。
-
魏晋时期的诗性和信仰
-
作者:
冯尚
来源: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性
信仰
自主性
形体
魏晋
-
描述:
本文讨论了魏晋时期的文艺和思想特征,认为它是个具有诗意和追求信仰的 时代,它在文艺史上的意义在于突出了文本自主性,关于人的理解方面,它强调人的形体 的独立意义,由此,女性形象和精神也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从自然的本体意识到山水诗的 写作意味着魏晋风格的消亡。
-
生命的美丽与哀愁──沈从文小说生命意义初探
-
作者:
刘丽宁
来源: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阴柔美
生命意义
-
描述:
通过对沈从文小说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 ,指出其作品塑造的具有东方传统阴柔美的如水般轻灵坚韧的生命形式 ,以及作家所推崇的水滴石穿的从容的生命理念和生命意义
-
“十九世纪的第一部小说”——试论《诺桑觉寺》
-
作者:
林文琛
来源: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
《诺桑觉寺》
艺术特色
-
描述:
:《诺桑觉寺》是奥斯丁第一部成熟的小说。从现实主义、内容题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女性文学等角度来看 ,《诺桑觉寺》在 19世纪英国小说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安娜的血
-
作者:
何向阳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杂性格
心灵性
男性作家
角色化
繁漪
面具
安娜
脸谱
图腾
女性人物
-
描述: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一百年来的女性形象,检索起来,存在两种被动,一种被动在男性笔下,图腾与禁忌之识,人物的被动性在脸谱——角色化;图腾式的“母亲”形象与祸水式的“妖姬”形象所表征的女性不仅划开了善恶的经纬——哪怕简单到图解地步,也将单人物置于某一理念的符号化境地,所以无论善、恶,人物的“被塑”性到了可以理念标本抹煞血肉性格的地步,虽也有兼有二者复杂性格的繁漪式人物,但大多现场化平面化结局化,性格是给予设定的,它已然成型,至于女性的内心,多不深入介人,看不出变化,纵有演进,也多线性、单向,男性作家致力于树立一种
-
奇“性”怪“词”
-
作者:
张洪兵
来源:
大学英语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性手术
英语词汇
自身性别
女性生殖器官
荷尔蒙
“性”
女性角色
器官移植
性行为
变态心理
-
描述:
说起性别,人们自然地想到男性(male)和女性(female)。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对自身性别辩别不清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男子出于某种原因更愿意以女性的形象出现在公众中间,也有些女子愿意以男性的形象展现自己,还有些人期待通过变性于本来改变自己的性别。那么,我们还能不能简单地用male或female来划分性别呢?显然不行。下面是有关这些方面的一些英语词汇:transgendered,这是一个统称。我们把所有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male和female都称为transgendered,包括in
-
避孕药新识
-
作者:
红妹
来源:
解放军健康杂志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
经前综合征
经量减少
孕激素
生育能力
经前期综合征
雌激素水平
卵巢癌
女性
-
描述:
虽然避孕药的名称没有变,发挥的作用(抑制排卵)也没有变,但是今天的避孕药已大不同于早期的避孕药。早期的避孕药含有150微克雌激素和10克孕酮。现在生产的口服避孕药的雌激素含量降低了80%,孕激素(合成孕酮)降低了90%。今天的避孕药已经不再有早年避孕药诸如增加体重、形成血栓、引起心脏病等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对1200名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服用低剂量雌激素和孕激素避孕药的女性罹患心脏病的可能性并不高于不服药的女性。最近有专家研究指出,避孕药除可用于避孕外,还有以下作用:……
-
本期导读
-
作者:
暂无
来源:
党史天地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殊贡献
共产党员
隐蔽战线
职工运动
妇女运动
妇女部
毛泽东
李公朴
闻一多
名门望族
-
描述:
侯志的风雨坎通路 她出身于名门望族,是山东最早的中共女党员;她担任过省、市委的秘书长和妇女部长,领导的职工运动、妇女运动蓬勃发展;她还在中央特科工作了两年多,在隐蔽战线上作出了特殊贡献……因受王明、康生的迫害,她的曾任中央军事部长的丈夫在苏联被捕,从此杳无音讯。为寻夫,她四处奔波几十年,并两次上书毛泽东。“文革”中一个“特嫌分子”的罪名,使她在监狱里度过了11年。尽管人生坎坷,但她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坚定气节,坚信“事实不灭,真理难欺”。
-
90年代中国文学景观
-
作者:
暂无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都市文学
中国文学
城市人
现实主义
文学景观
文学格局
文学评论
女性话题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
描述:
由1999年4月14日《中华读书报》转发的杨匡汉为《90年代中国文学观察丛书》所作的序中指出,90年代中国文学的风景线上有如下几大景点:1.都市文学的兴起。作家们以城市人的身份感受城市、表现城市
-
生命是一条流动的河:读段玫《流动的河》印象
-
作者:
栗子
来源:
飞天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文学评论
《流动的河》
段玫
诗集
-
描述:
诗集《流动的河》已经出版,作为责任编辑,我有幸最早拜读了整部诗集,感觉到段玫的诗作极富个性和独特气质,反映了诗人的艺术追求和高尚情怀。段玫的诗作从风格上和题材上对女性文学有很大的突破,所反映出的审美情趣与众不同。她的作品有高山流水般的气势和底蕴,一扫女性作者的阴柔幽怨之态,虽然不失女性诗人的温婉和柔情,但从中更多地蕴含着一种深沉的力量,成熟深刻,具有阳刚之美。作者擅长在广阔宏大的背景下抒情状物,抒发对人生、对生命、对整个人类生存状态的绵绵思考和深长忧虑。例如,《黄河落日》、《红松林》等篇,通过火山、岩浆、
<
1
2
3
...
51
52
53
...
54
55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