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辽宁大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157 条
-
90年代以来韩中女性成长小说比较研究
-
作者:
张惠莲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韩国女性成长小说
比较
成长
女性意识
中国女性成长小说
-
描述:
女性成长小说作为20世纪90年代韩中文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由于社会背景、文化传统、文学思潮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两国女性成长小说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细读之下,90年代以来韩中女性成长小说在女性性别处境、叙事旨归、话语策略及美学贡献等方面都具有相同之处。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中女性成长小说为分析对象,采用比较文学理论的平行研究作为研究方法,试图比较分析90年代以来韩中两国女性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品,领会作者的成长意识与成长体验,及其对作品叙事结构产生的影响;努力探究两国作品的相同与差异,并进一步研究90年代以
-
毕飞宇小说女性悲剧命运论
-
作者:
丁欣荣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悲剧命运论
小说创作
社会文化
女性形象
毕飞宇小说
-
描述:
毕飞宇是1990年代以来非常重要的青年作家,他创作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而且逐渐走向深刻、浑厚的艺术境界。他以切身体验为基础,剖露现代人生存的挣扎,隐秘的心态。同时,他更加注意体察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层次原因,向纵深处挖掘女性的生存困境。毕飞宇近年来推出的几部小说,受到评论家和读者的热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塑造的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形象。他深入洞察女性心理,注重挖掘女性命运,细腻地表现人生常态,被称为“女人文学”。 玉米、三丫、小金宝等几个鲜活的女性形象身上所表现的遭遇与命运不仅仅代表女性,更真切反映着当代人
-
乔治·桑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女权思想的比较
-
作者:
王迪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乔治·桑
女权主义思想
陀思妥耶夫斯基
女性问题
-
描述:
女性问题作为社会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文学家关注的焦点。19世纪后半期,在父权制社会的主流意识中,促进妇女解放的思想开始萌发和传播。19世纪60年代,妇女开始接受教育,并且能够凭借自由意志选择职业和生活伴侣。这一社会问题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包括乔治桑、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在许多人眼里,十九世纪的法国,乔治·桑是其女权运动的代名词,她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她们勇敢追求自由与平等,而女作家自身也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有“天使”,也有“妖女”,不同的是,他笔下的“天使
-
论多丽丝·莱辛作品对传统两性关系的解构和重建
-
作者:
周丹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文学创作
英国女作家
莱辛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多丽丝·莱辛是活跃在20世纪文坛最重要的英国女作家之一,她经历独特,有着强烈的社会和文学使命感。她以多变的文学视角和丰富的创作成果享誉世界文坛。其作品几乎涉及二十世纪所有的重大问题和思想:种族主义、共产主义、女权主义、神秘主义、现代心理学等等,而其基本的主题是政治和妇女的命运,尤其她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一直是评论家们讨论的焦点。她的多部作品,如《青草在歌唱》、《金色笔记》、《暴力的孩子》、《十九号房》、《黑暗前的夏天》等,都对女性问题进行关注。然而,莱辛关注的并不仅仅是女性问题,就像她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女权
-
伍尔芙与波伏娃女性主义比较研究
-
作者:
姜珊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性同体存在主义女性观
伍尔芙波伏娃女性主义
-
描述:
二十世纪初期英国意识流代表女作家、批评家和女性主义文论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创作了众多蕴涵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宝库,真可谓是一位高举女性主义大旗的先锋旗手。著名文论《一间自己的房间》,综合体现出了伍尔芙独立自觉、清醒坚定的女性立场。伍尔芙提出了“双性同体”的创作理念,在当时的时代,无疑给沉闷的父权制度辖制下的文学界,带来一声巨响。同时,在女性主义的思想史上,西蒙娜·德·波伏娃也给父权制度以沉重的一击。她引领了众多女性以及后世的女性主义学者在妇女解放的道路上努力不息。在其作品《第
-
中英家族女性创作作品比较
-
作者:
金妮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勃朗特姐妹
张氏姐妹
-
描述:
家族成员群体式的文学创作在东西方文学创作的领域里是一个极为极为罕见的文化现象。而这种家族式群体创作的例子十分稀有,以女性文学创作为主的,其中最为突出和有影响力的当属英国的勃朗特姐妹和中国的张氏四姐妹。造就这种家族式群体创作的原因既包括大时代中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包含家庭环境对她们的人生和文学的影响。勃朗特姐妹的张氏姐妹的文学风格同样也受到建筑美学的影响。其中,勃朗特姐妹深受英国哥特式建筑的影响,作品多为哥特式风格(抑或女性哥特)。作品中的情节设置,环境描写,已经意象氛围等都被直观或隐性的尖锐凌厉的恐怖感覆盖
-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解析《芒果街上的小屋》
-
作者:
朱艳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混杂
多元化身份
女性主义
-
描述:
桑德拉·西斯内罗斯的小说主题大都围绕第三世界少数族裔女性的成长经验、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混杂身份的构建展开。《芒果街上的小屋》讲述了一位墨西哥裔美国女孩的成长故事。芝加哥城里破旧狭窄的芒果街是女主角埃斯佩朗莎既想依靠又渴望抛下的家园。简陋的环境和街上女孩们的不幸命运引发了埃斯佩朗莎对移民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西斯内罗斯的作品虽然算不上鸿篇巨制,但在反映美国境内墨西哥族裔群体,尤其是墨西哥裔美国女性的当代生活现状和集体心理状态上独树一帜,为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做出了贡献。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出发,论述遭遇文化碰
-
《吟风阁杂剧》人物类型研究
-
作者:
李茜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吟风阁杂剧》
情感
人物类型
根源
-
描述:
清中叶著名短剧集《吟风阁杂剧》,无论在文学史还是在短剧发展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为作者杨潮观赢得了声誉。《吟风阁杂剧》由三十二出相互独立又完整的短剧组成,继明代徐渭《四声猿》确立短剧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后,成为了短剧的集大成之作。本论文从戏剧人物入手,对《吟风阁杂剧》的人物类型进行全面研究。绪论部分对《吟风阁杂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其成就和不足,从而确立了本论文研究的切入点,即人物类型。主体分为三章:第一章对《吟风阁杂剧》人物进行分类,分为官员形象、女性形象、文人形象、“小人物”形象四部分。第
-
论乌利茨卡娅作品中的创作主题:女性话语和人性悲剧
-
作者:
徐传毅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话语
家庭主题
两性冲突
人性悲剧
家庭观
-
描述:
本论文旨在研究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夫娜·乌利茨卡娅三部重要作品《索涅奇卡》、《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与《您忠实的舒里克》中的创作主题:女性话语和人性悲剧。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是俄罗斯当代著名的作家和电视剧电影编剧。作为当代女性文学之中最著名的代表之一,乌利茨卡娅与俄罗斯众多的男性作家的区别是,她具有对女性特殊的感觉和体验天生的才能,描写了多种多样的家庭纪事,而她尤其准确地成功研究了女性的心理状态。乌利茨卡娅出生于犹太知识分子家庭,她积极寻找到了自己的民族风格,即“家庭关系是所有伦理和道德的核心”。她对普通人
-
论王尔德的女性主义思想
-
作者:
赵紫薇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尔德
女性角色
女性主义思想
-
描述:
作为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的著名作家,王尔德以其优美且反映现实的童话、戏剧及小说闻名于世。王尔德是当之无愧的唯美主义运动领军人物,文坛上对王尔德的研究也多聚焦于他的唯美主义思想。但是,在王尔德的一系列作品中,也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女性形象。虽然其作品中的环境及人物形象设置都以唯美主义著称,在研究王尔德时,也应注意,这位作家的女性主义意识十分明显。在他的作品中,女性形象从不是传统作品中的符号,更不是以往男性作家笔下的满足男性理想的形象,而是若干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而且积极寻求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王尔德认为,女性只凭
<
1
2
3
4
5
6
...
14
15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