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贝思·亨利《芳心之罪》女性觉醒研究
作者: 罗双双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贝思·亨利   父权压迫   《芳心之罪》   “觉而未醒”   女性主义  
描述: 戏剧总是伴随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二十世纪初,剧作家在注意描述当代真实生活的同时,也开始注意挖掘人物的心里因素和动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进一步推动了美国女性戏剧的发展,大批杰出的女剧作家脱颖而出。她们的共同点是关注女性,探究家庭关系。贝思·亨利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她的作品为美国戏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贝思·亨利的作品一直关注南方家庭生活中的女性及其命运。其创作思想及主题与她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她的文学继承有很大关联性,这在其著作《芳心之罪》中体现尤
论迟子建小说的诗意品格
作者: 王猛猛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意   迟子建   小说  
描述: 刘小枫在《诗化哲学》对浪漫哲学传统的诗化主题进行过如下概括:灵性是个人生命的基础,人应该靠感性和信仰生活,倡导个人生命与自然契合。迟子建无意中践行了浪漫哲学的诗化主题:追求人物内心灵性的释放,将个体的生命机遇放置在充满原始风味的大自然的背景之下,对现实家园和精神家园的执着守望。无论是以《北极村童话》、《原始风景》、《70年代的四季歌》为代表的带有自传性质的清新活泼的追忆之文,或是《雾月牛栏》、《亲亲土豆》、《清水洗尘》、《福翩翩》、《解冻》式的呈现家庭伦理之爱的温馨小说,抑或《白雪乌鸦》、《伪满洲国》、《
智者的宽厚与博大:论池莉小说中的女性观
作者: 凌燕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池莉   女性观   研究   小说  
描述: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可谓是文学流派众多、异彩纷呈。“先锋派”、“寻根文学”等文学流派纷纷登上文坛,为当时的文坛输入了一股股新鲜的血液。但这些流派最终如昙花一现,很快就归于沉寂。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正当文坛危机重重之际,“新写实主义”开始盛行,此间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就是池莉。池莉是当代文坛上的著名女作家,“新写实主义”创作流派的开创者之一。作为一位具有“新写实主义”创作风格的作家,池莉自创作之初就一直以其犀利敏锐的目光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化,并以此作为自己创作的背景和出发点,并逐渐形成了自己
浅谈浮世绘及浮世绘对中国现代工笔人物绘画的影响
作者: 厉丽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唯美   平民化   意气   诗意  
描述: 浮世绘是17世纪到19世纪中叶日本江户时代描绘风景、市井风俗、女性形象为主题的风俗画。浮世绘版画早期以美人青楼歌姬以及歌舞演员为主要描绘对象,后期又涌现出以花鸟虫鱼以及风光景致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画作。虽然到了浮世绘后期由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影响,这种艺术逐渐走向了色情和衰败,但并不影响它作为日本最广泛影响的民族绘画艺术的地位。浮世绘艺术向西方传播影响了印象派的变革,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对中国的绘画艺术也有很深的影响和启迪作用。浮世绘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早期的单色绘、中期的彩色绘、盛期的多色绘、以及后期的风景花鸟
论沈从文的女性观
作者: 范培倩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沈从文   人性   悖论性   文学思想   女性形象  
描述: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独特的“这一个”,他一生致力于对人性的探索,他塑造的女性形象融入了他的文学理想和追求,是对人性美的完美解释或者反面映衬。沈从文的独特性不是因为他远离政治,相反,他有着一颗敏感多情的心,他以静观的态度、冷静的头脑来分析世间万物。 沈从文一生对人性执着追求,他建造的“希腊小庙”供奉的人性是以善与美为核心的,在沈从文看来,女性是真、善、美的化身。本文从沈从文女性题材的创作入手,并对其散文中的话语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总结出一条沈从文个人女性观发展变化和形成的抽象升华之路。 本
情感关系中的女性孤独:论江国香织的爱情小说
作者: 刘辉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江国香织   女性孤独   日式审美风格   现代叙事方式  
描述: 江国香织是日本当代文坛有重要影响的女作家。她以女性作家独特细致的笔触为读者讲述了现代社会的爱情物语,让读者认识了日本现代女性的孤独。江国香织的小说描写的是日本现代社会都市男女的情感纠葛,主要从变异的家庭、频繁的婚外恋、文化恋母情结、同性恋这四个方面着手,表现了她超越道德伦理的束缚,以主情为美的爱情观。江国香织在作品中着重塑造了四类典型的日本女性形象:家庭主妇、职业白领、单身母亲和无所事事的年轻女子,细致地描摹了这些女性内心最隐秘的部分,揭示了现代日本女性个体存在的孤独体验。江国香织长于现代性的叙事方式,采
《玲珑》杂志中的女性意识研究
作者: 周景芝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妆饰   《玲珑》   娱乐   女性意识  
描述: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这一繁华的都市里,有一本影响颇大的妇女生活类画报-----《玲珑图画妇女杂志》,《玲珑图画妇女杂志》是由林泽苍主办的、由以盈利为目的的三和出版公司出版发行的珍袖版本读物。1931-1937年在上海广泛发行。在1936年第221期其更名为《玲珑妇女杂志》,简称《玲珑》。《玲珑》如其名,小家碧玉,长仅13厘米。杂志可以顺着读,也可以倒着读。每页中的正面是有指导启迪意义的文章,而反面则是一些八卦小故事。作者都是一些正在就读或者刚毕业于女子学校的普通女学生,习文上喜欢走轻松活泼路线。作为一
刘向妇女观研究:以刘向多元妇女评价标准为考察为中心
作者: 刘一春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向   多元化   妇女   评价标准   《列女传》  
描述: 刘向作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及经学家,他所编纂的《列女传》,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古代学者多倾向于校注和考证,而现代学者的研究多为它的文学意义和历史意义。总结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大家缺少了对书中所表达的多元化妇女评价标准的分析。作为妇女史的开端之作,《列女传》表现出了西汉社会妇女真实而多彩的形象,她们有的才智过人、端庄有德,有的远见卓识、能识辨人才,有的相夫教子、孝敬父母,甚至有的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为国家助一臂之力。本文在研读这些女性形象的同时,系统总结刘向多元化妇女评价标准,并探讨其深远的影响力。本文
黑人女性寻求自我的艰难路程: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莫里森女性成长小说
作者: 李淑华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秀拉》   自我身份   《最蓝的眼睛》   《所罗门之歌》  
描述: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她是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她把写作视为一种思考方式,致力于描绘黑人文化价值的失落、黑人对自我的寻找以及对文化之根的追觅。莫里森的创作结合了西方传统文学因素与黑人民族文学特色,深刻地反映了美国黑人生活。《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是莫里森的前三部小说,它们对美国黑人妇女自我身份的寻求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国内外学者对这三部小说做了大量研究,但大多数是从女性或女权主义角度对单个作品进行人物、主题
三面夏娃
作者: 林存秀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刘向   再表现   女性书写   女性形象   《列女传》   阴阳观念  
描述: 由于女性文化地位的边缘化,女性人物形象一直处于被“再表现”的位置,被主观地塑造和赋予价值。男性作品来规范解释女性的行为举止,往往以男性为中心,把女性纳入“内”的规则模式,典范作品是表达妇女全身心投入到“内”的义务上。社会性别观点强调文化在人的主体身份塑造中的作用,语言文字符号中隐含着权力的运作。这种“再表现”中的女性形象,实质是一个矛盾价值的复合体,这决定了其不可避免的悲剧性格。 本文对《列女传》的研究,就在文化的视角下,对于文本的“再表现”进行破译,并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还原。由于刘向写作的
< 1 2 3 4 5 6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