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搜索到相关结果 56 条
-
爱的渴望与失落:《小镇畸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曲美茹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镇畸人》
失落
瞬间之美
渴望
-
描述:
《小镇畸人》是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杰出代表作。该作品通过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探讨了爱的渴望与失落这一主题。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分析四个主要女性人物的共同点,从渴望、失落与瞬间之美三个层面来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
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记载女性成为主体的过程
-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时时刻刻》讲述了三个女人一天的故事,她们的命运因为《达洛维夫人》交织在一起。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三位女性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品读她们的觉醒以及女性主体性的不同反映,来探讨和反思女性主义发展的历程。 一、引 言 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 cunningham),凭借其处女作《末世之家》蜚声美国文坛。1998年出版的《时时刻刻》是他四部作品中的第三部,该小说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很大反响,荣获福克纳小说奖和普利策小说奖;并于2002年被搬上屏幕,获得美国电影金球奖和多项奥斯卡提名,小说和电影在商业
-
海伦意象新辩
-
作者:
林书舟
凌海衡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题分析
海伦
美
-
描述:
《致海伦》是爱伦坡创作的著名诗歌,在诗中诗人用了不同寻常的比喻来描绘海伦动人心魄的美。笔者根据画作和文学典故对诗中少见的比喻进行探源,尽管希腊神话中没有明确交代海伦的结局,但笔者从塞姬(psyche)的意象中找到证据证明爱伦坡笔下的海伦的归宿应该是明朗的。 《致海伦》与爱伦坡的大部分作品都有明显的区别。例如,在爱伦坡的作品中,大部分女性人物结局都非常惨淡,《黑猫》中女主角被残忍地谋杀,《安娜贝尔李》中少女病逝。有人认为《致海伦》一诗同样反映了爱的消逝,但笔者认为以上观点有失偏颇,并尝试从古代神话中寻找证据
-
“我者”与“他者”
-
作者:
史敏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他者
自我
莫里森
-
描述: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托里·莫里森已成为当今美国黑人文学的领军人物,在关注种族歧视的同时,作家开始审视性别问题给女性造成的身心创伤,并通过人物塑造、话语结构和多声部叙事探讨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和发展,力求超越他者与我者对抗的立场,解构白人权力话语的神话,摆脱黑人女性无言或失语状态,倡导一种交流对话和多元共生的文化话语观,代表了黑人女性文学的新走向。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tony morrison, 1931- )已成为当今美国黑人文学的领军人物,她的小说题材全部取材
-
《孟祥英翻身》与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乡村妇女的解放
-
作者:
王荣花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孟祥英翻身》
太行山
妇女解放
社会化
-
描述: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实行妇女解放政策,极大地提高了本地区乡村妇女的社会地位,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孟祥英翻身》记录了孟祥英从平凡到英雄,从受气的媳妇到成为抗日时期妇女运动的一面旗帜的历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乡村妇女社会化的过程,歌颂了我们党在根据地进行解放妇女这一带有全民性质的社会变革的伟大成就。 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是1937年11月八路军挺进华北后创建的以太行山脉为依托的革命根据地,地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根据地建立后,为了动员乡村妇女参加抗战
-
《白鲨寓言》:一个典型的女性文学范本
-
作者:
傅金祥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叶冬莹
悖论
《白鲨寓言》
清高
-
描述:
作为一个典型的女性文学范本:赖妙宽的中篇小说《白鲨寓言》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让人不忍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的现代寓言。女主人公以清高自诩,而当进入金钱左右的世俗化社会,知识教养失重了,历史文化传统遗留给读书人及知识女性的那份自尊和优越感一步步坍塌,她仅仅剩余了女性身份,却叉拒绝不了虚荣、富贵的生活,于是也便陷入了女性的悲剧。这正是许多现代女性的人生悖论所在。
-
异质文化背景下的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研究
-
作者:
王军
李艳红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
异质文化
身份认同
-
描述: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是一种在特定的异质文化背景下所进行的艺术创作,它诠释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元文化概念,提出了关于种族、阶级、性别、自我身份等问题,传达了美国多元民族共存的心声。研究美国当代少数族裔女性作家与作品,不能单纯地从性别角度分析,还要运用西方后学批评理论,从种族、阶级、性别、社会、文化、宗教等多维视野入手,挖掘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与批评对西方传统文学的颠覆与填补意义。 一、异质文化碰撞下的少数族裔女性文学概观 所谓异质文化,指具有不同文化特质和文化内涵的两类文化,代表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意图,在文化整体中最
-
朱淑真诗词接受史解析
-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评价
传播
伦理
女性文学
朱淑真
诗学
-
描述:
朱淑真是我国宋朝与李清照齐名的著名女诗词作家,其诗词作品具有鲜明的女性文学的特征。但在对其作品的选择和接受上受封建伦理观、传统审美观以及受众的男性视角等影响,接受史较为曲折复杂。 朱淑真是继李清照之后的宋朝著名女诗词作家,也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其诗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魏忠恭《断肠诗集序》)。但相比李清照,淑真的接受史却曲折复杂得多。直到当代,高校通用教材版本,从20世纪60年代的游国恩等人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到90年代末完成的袁行霈等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对她只字不提
-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分析
-
作者:
黄文娟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芙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
-
描述:
伍尔英的女性主义创作体现出的是一种超越具体性别的人道关怀,其一系列作品中均蕴含着女性主义思想。本文从创作手法中的女性美学、对女性文学话语的构建、女性文学传统的注重、对“双性同体”创作理想的实践四个方面,阐述了伍尔芙女性主义创作的意义与价值。
-
本我.诗意.和谐
-
作者:
李一媛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性
女性意识
本我
-
描述:
凌叔华作为新文学初期的女作家,其代表作《酒后》不仅完成了对女性本我意识的探讨,也完成对人性的深层次探究。凌叔华坚持从生命本相出发,几乎是在凡人俗事的“安稳”当中还原女性真实心灵历史,展现女性作为“女人”的隐秘、复杂而又独特的生命感受,对女性倾注了“为人”与“为女”的双重思考,并试图为女性探索合理和理想的诗性生命存在方式。这种女性意识超越了狭隘的两性之间的对抗和剥离,体现了“性别诗学”的审美内涵:即和谐两性的终极建构。 从“五四”到现在,中国女性文学经历了“人——女人——个人”三个层面的发展,女性也朝气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