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民国的女权领袖
作者: 王开林   来源: 政府法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政治活动家   领袖   妇女运动   男女平权   女权   南京临时政府   参政议政  
描述: 民国初,万象更新,百废待举,然而南北局势紧张,男女平权仍只是纸上空谈.尽管如此,南京临时政府还是为女子参政议政营造出某种假象,各地妇女纷纷组织参政团体,从中涌现出一批职业政治活动家,林宗素、吴木兰、王昌国、沈佩贞等等.在这些妇女运动领袖中,唐群英具有鹤立之姿,坚毅果决,审时度势,无人能出其右.1912年2月20日,唐群英做出了举世瞩目的大动作——在南京组织“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直接动机就是“要求中央政府给还女子参政权”.
安东金氏家族的女性教育与女性创作
作者: 左江   来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东金氏   女性教育   金盛达   女性创作   金浩然斋  
描述: 虽然朝鲜社会的主流思想认为女性的职责是"中馈织纴","文墨之才非其所宜",但士大夫阶层从家族传承与子女教育的角度出发,认为女性也应该学习《小学》、《内训》、《诫》等等,这就为女性读书识字开启了门径
论严歌苓作品的女性视角
作者: 李红朵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人性   性格   严歌苓  
描述: 严歌苓是当代著名的旅美作家,其大多数作品均是从女性视角出发创作的。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严歌苓的作品里充满了对于女性生理独特性的描写以及女性在父权制度社会的压制下对于生命的独特感觉的表现。本文以严歌苓小说中众多的女性人物为着力点来探究严歌苓作品中独特的女性视角。
女性的心灵成长之路——《接骨师之女》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于海   来源: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接骨师之女》   心灵成长   女性主义  
描述: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接骨师之女》描绘了女主人公露丝和她的母亲茹灵的心灵成长之路,从小在美国长大的露丝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双重禁锢而倍感窒息,同时复杂而微妙的母女关系也令露丝母女命运多舛。面对种种挫折,她们不断历练成长,渐渐走上了觉醒之路,成为坚强、独立的女性。文章揭示女性人物精神和生活受到压制的原因,并在她们的成长与觉醒中寻求解决女性生存困境与精神压抑的方法。
助推妇女发展 共创美好未来——“妇女·发展·未来”中外妇女论坛侧记
作者: 周琳   来源: China Today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妇女大会   妇女事业   全国妇联   陈慕华   中外妇女   妇女就业   宋庆龄基金会   行动纲领   妇女代表   农村男性  
描述: 20年后,北京再次迎来了30余个国家或国际组织的100多名妇女界领导、杰出女性代表和专家学者,出席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的“妇女·发展·未来”中外妇女论坛。北京,1995年9月14号下午5时,时任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主席的陈慕华女士敲响了木锤,标志着《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正式通过,成为国际妇女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女性的“小”
作者: 曾强   来源: 都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刻画人性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只要写人,就要涉及不同的人性.虽然人性有很多相似或共性的一面,美的比如淳朴、善良、诚实、热情等,阴暗如自私、贪婪、狡黠、凶狠等,但千人千面,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地域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不同时期,其表现也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判若两人.正因为人性如此千差万别,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有异化特征,丰富而复杂多变,使得人性挖掘,成为很多作家努力开采的文学“富矿”.作家邓瑞芳的中篇小说集《茱萸》就是一部很好的刻画女性人物人性的佳作.
高句丽女性研究
作者: 王欣媛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族   高句丽   女性  
描述: 在人类发展史中,女性作为人类繁衍的核心纽带,是历史活动中的鲜活角色。论文选取高句丽女性为研究对象,依据现有文献及考古资料,对婚姻、家庭、社会中的女性活动加以研究,并解读其生活习俗。对高句丽女性的研究对于深刻理解高句丽历史,完善东北民族史,乃至丰富中国女性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现依据行文顺序,将各部分的内容概括阐述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该部分主要介绍本选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全面梳理学界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并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论文进行的可行性,创新点,总结研究方法并归纳不足之处。第二部分
林语堂的女性观及其对当下女性的启示
作者: 朱翠   来源: 文化月刊(下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人道主义   人物   林语堂   女性  
描述: 今年是林语堂诞辰120周年。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林语堂终其一生关注人的生活与命运,特别是在新文化运动发现“女性”之后,林语堂凭着对女性的尊重和敬爱,把女性人物置放到了人生的前台。深入了解林语堂后,人们会发现林语堂不仅关注女性,而且还有着独特的女性观和女性崇拜情结,在他所创作的一系列的文学作品中,他倾尽才情塑造女性,特别是对于主要人物,他极尽描绘其婀娜多姿的身段、贤良淑德的品行以及独立的人格思想,饱含喜爱敬慕之情。
湘鄂赣苏区的“双枪芙蓉”
作者: 徐丽婵   来源: 世纪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英   双枪   苏区精神   女英雄   湘鄂赣苏区   鄂东   农民运动讲习所   潘涛   游击战争   革命运动  
描述: 贾春英,传奇女侠,在湘鄂赣苏维埃大家都称她为"春姐"。贾春英1912年出生于阳新县陶港镇,13岁时,身为童养媳的她跟随表哥罗冠国投身革命,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8岁担任鄂东特委妇委书记(直属中共中央),领导十几个县的妇女运动,20岁担任湘鄂赣省委巡视员,管辖三十几个县的革命运动。新中国成立后,这位一度"威震湘鄂赣"的女英雄却归隐乡里,辞去一切职务,回到丈夫故居,在湖北筠山脚下
例谈男女作家关于“第三类女性”创作的差异
作者: 左惠连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德森   陷阱之门   伍尔芙   到灯塔去   第三类女性  
描述: 伍尔芙与安德森作为二十世纪初英美两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意识流派作家,都表现出对于现代社会人类内心世界的极大兴趣。在《到灯塔去》与《陷阱之门》中,伍尔芙与安德森分别成功塑造了两位兼备传统女性素养与现代女性思潮的第三类女性——拉姆齐夫人和沃克夫人。本文试图通过里波韦兹基教授在《第三类女性》中所提出的第三类女性的概念,深入对比剖析两部著作中的女性形象,为读者展示现代社会女性的生存状态,解决女性如何实现自我身份探索的问题,并且试图分析男女作家对于同一类女性角色塑造的差异及其原因,借此鼓励更多女性进行女性文学写作。
< 1 2 3 4 5 6 ... 205 206 20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