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权、躯体写作与私人空间——女性写作的旨趣悖谬
作者: 蔡世连   来源: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写作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   躯体写作   女性话语   欲望话语   女权主义   女性写作   私人空间   女性文学  
描述: 90年代以来,女性话语格外活跃,但由于其赖以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自身的矛盾并未解决,女性话语某些原发性矛盾也随之扩张,这就导致审美旨趣上的悖反:一、女性文学张扬的女权主义并未建立在男女平权的基础上,因而不自觉地崇尚女性霸权。二、倡导躯体写作的目的本是为了摆脱女性被书写的命运,但却以内应的方式强化了被书写的现实;躯体写作成了对女性躯体和性特征的暴露和展览,从而变成一种商业行为。三、女性文学把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尖锐对立,逼使主体向内心收缩,创作注入对自我身边琐事的无聊咀嚼,从而因失去了应有的文学价值而丧失了自我
刘少奇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初探
作者: 关小燕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少奇   妇女解放  
描述: 刘少奇把妇女的彻底解放当作党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把维护妇女的切身利益与党在不同阶段的任务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妇女的地位。发动妇女群众一道去完成党的中心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明确认识工作对象,和她们打成一片;通过解决妇女的实际问题来赢得她们的信赖和拥护;制定政策应根据妇女群众的觉悟程度。妇女解放必须妇女自己起来,要摆正党的领导和妇女自己起来的关系,建立妇女自己的组织,发挥妇女组织在不同阶段的作用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作者: 李掖平   来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  
描述: 张爱玲具有成熟深刻的女性意识,她对男女平等的思考建立在关于女性存在的终极意义的基础上,即女性应在真正意义上达到男女平等。围绕女性存在的终极理想,她思考女性存在的意义,认为女性存在价值即女性本质———一种具有神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等特点的女性原则,具备这种神性的女性本质者才是真正可爱而健康合理的女性。男权社会造成了女性本质的异化与失落,女性独立生存价值被男权意识遮蔽而生存处境艰难卑下。而女性骨子里深深浸淫的自甘依附男性,以男性为中心为世界的奴性意识、病弱心理及奴性性格,则成为阻碍女性自身发展的内因。女性
陶行知女子教育思想刍议
作者: 冯雪红   来源: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及教育   女子教育思想   男女同学   女子平民教育   男女平等   平民教育运动   女学生   小先生制   陶行知   中国女子教育  
描述: “妇女是人类取得进步的关键”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识,世界各国都以“平等、发展与和平”为目标,从普及教育和技术培训出发,把妇女“完全纳入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中来”,实施支持妇女进步的未来战略。建国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指出:“中国的普及教育问题,大半是女子教育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女子教育问题,无论什么方法,都是枉费心血。女子教育是普及教育运动中最大的难关”①。据1949年以前的统计,女学生占学生总数比例最高时,初等学校为255%,中等学校是20%,高等学校仅为亚78%,90%的妇女是文盲。所以
妇女成才之路的探索
作者: 周燕黎   来源: 天中学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才成长   性自卑   自身弱点   优化环境   家庭地位   女性人才   妇女观   社会因素   思想前提   成才之路  
描述: 今天,广大妇女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能力,才能在改革大潮中把握自己的命运,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中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大力开发妇女智力,提高妇女素质,为妇女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已成为当代妇女运动的重要课题,也是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本文就这一问题谈点浅陋看法。一、妇女成才的可能性妇女成才是可行的,这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客观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生理因素),二是主观因素。从社会因素看,中国妇女的社会性解放程度、政治权利、社会待遇、就业状况和家庭地位等,都是大多数西方资本主义国
新时期的“女性戏剧”
作者: 王新民   来源: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与女性本体   女性戏剧   人性与反人性   女性意识   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   女性文学   男性中心  
描述: 本文指出“五·四”以来,由于中国的女性问题始终是被作为反封建的内容之一来加以考虑的,所以中国的女性文学消融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文学中,新时期戏剧从“人”的角度,表现了女性新的社会地位与旧的家庭角色之间的冲突、女性的迅速进化与传统的男性中心意识产生的冲突、女性政治社会意识的觉醒与女性自我意识的蒙昧之间的冲突。对“女性文学”作出了贡献。但与小说和电影相比,女性戏剧的发展显然滞后,作为世界性永恒主题今后有进一步发展的必要。
女性神话的解构: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孙孝秀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神话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利用女奴主义有关理论,从创作心理学角度,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本文认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体有三类:“怨女”型女性形象,恶妇型女性形象和顺从型女性形象。其中“怨女”型女性形象的特点是“怨而不怒”,她们大多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内心充满了幽怨却无处发泄,广义地说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具有些“怨女”的特征。“怨女”形象中的““怨而不怒”,是完全符合中国儒家文化的本质特征的。“怨女”们的发展出路只有三条:其一是在繁重的压迫中日益变得麻木,逐渐变对丈夫和男主人公百依
职业女性的形象塑造
作者: 李薇   来源: 公关世界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文化素养   精确性   视觉效果   社会交往   形象塑造   数学家   认同   浪漫性   文学家  
描述: 著名作家冰心女士曾经说过:“世界上如果少了女人,就少了50%的真,60%的善,70%的美。”她的话,寓文学家的浪漫性、思想家的哲理性和数学家的精确性于一体,既能够产生具体、直观的视觉效果,又使人回味不绝,在细细的品尝中去更深刻地感觉女性,认识女性。那么,作为职业女性,应当有着哪些能够为社会所认同的形象风范呢?
女权主义与语言
作者: 顾嘉祖   张豫   来源: 外语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骚扰   社会性别   张爱玲   性别歧视   语言学概论   文化内涵   女权主义者   女权主义批评   中国女性   性别角色  
描述: 女权主义与语言顾嘉祖张豫美国第一次妇女运动产生在废除奴隶制运动中,当代妇女运动产生在公民权利运动中。女权主义者从“种族歧视”(racism)一词受启发而创造了“性别歧视”(sexism),继而在70年代后,受法国女权主义者西蒙·德·波娃(Simond...
世纪末的知识女性
作者: 刘岩   来源: 青年思想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传性   女主人公   文学作品   男权社会   高等教育   文化心态   现实生活   知识女性   金字塔形   实现自我  
描述: 众所周知,精神自传性是当今许多女性文学作品的重要待征,因此.本文从部分作家及作品入手,对世纪末知识女性的文化心态做一番剖析。我认为,当下知识女性的构成呈金字塔形.处于塔底基座上的大多数女性,她们也受过高等教育.曾经有所追求而不甘平庸,有着不同于一般凡俗女子的虚荣与清高。但最终被生活泥沙所裹挟而归于浑浑噩噩、停滞不前,缠绕徘徊于自
< 1 2 3 4 5 6 ... 48 49 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