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研究(1924-1955)
作者: 史立丽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   女子实业   妇女储蓄   妇女运动   银行业  
描述: 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是近代上海唯一一家以"女子"命名的银行,它是近代妇女运动发展的产物,同时也反映了近代上海金融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该行从1924年创立一直到1955年公私合营结束.长期以来,该行秉持一种稳健的经营作风,从而得以在时局频繁变动中生存31年之久,堪称近代女性创办、经营实业的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同时,它也见证了近代上海几十年的...
李渔戏曲展现的女性形象
作者: 浦部依子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曲文学   戏曲史   李渔   李笠翁   女性形象  
描述: 清初李渔(1611~1680)的戏曲《笠翁传奇十种曲》,日本学者已有了评价,例如有的认为“诸作概为轻佻之滑稽剧或风情剧,遂不免膚浅之讥,目之为‘平俗’者,蓋古来之定评也。”①但我们从明清戏曲文学中的女性以及两性关系方面来考察时,却发现《笠翁传奇十种曲》在中国古代戏曲文学中... >> 详细
中国女性问题研究:从中华民国到当代中国
作者: 秦怡安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女性角色   消费主义   西方化   女性形象   中国女性  
描述: 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中国女性的形象和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发生着改变。本论文将探讨现代历史上中国文化在若干方面对中国女性产生的影响。在中华民国时期,中国的新女性形象除了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主要还受到中华民国政府对“健美”和“修养”的提倡的影响。政府鼓励女性参加国民解放和政治活动,传统的“贤妻良母”的性别模式被认为对国家建设只有消极作用。到了毛时代,为了重建没有性别压迫的世界,政府提倡“单性”和“男女平等”的思想。女性获得更加平等的社会地位,从传统的家庭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公社的重要支柱。经过邓小平的改革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论述
作者: 李卓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女性主义  
描述: 以女性主义为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具有重要意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妇女运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们批判性地运用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范畴、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妇女生活、社会性别制度方面提出了启发性的?
清代后期青楼小说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陈道文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后期   女性形象   青楼小说  
描述: 青楼文学在中国文学传统中有着不可轻视的地位。到清代后期,在这个时局激变的时候,青楼小说却异常繁荣起来,这个状况不容忽视。在阅读文本后发现,清代后期青楼小说里的女性形象同样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现代性在她们身上悄悄展现出来。本篇论文将清代后期的青楼小说集合起来研究,在对具体历史背景和文本的细致解析中,以群像研究的方式研究这些小说里的女性形象,试图挖掘出这些女性形象在各方面的独特性。 论文由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语构成。 绪论部分全面回顾了清代后期青楼小说的研究情况,指出前人的贡献与研究中有
论新世纪小说中的转型期乡村女性形象
作者: 刘希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转型期   乡村女性形象  
描述: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变化中的乡村和农民在新世纪以来的当代文学创作中成为新的写作资源。很多作家关注并努力表现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过程中乡土中国的现代性演进及阵痛,考察中国农民在此社会转型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冲突、价值归依以及新人格的艰难长成。而女性,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符号,在这两种文明长期对峙的跌宕起伏中,从独特角度叙述出城乡冲突中人类真实的生存境遇。本文旨在从新世纪乡土题材小说中考察那些以乡村女性为线索描写农村生活,或以乡村女性为主角描写她们个体成长的优秀作品,从中探索当代乡土文学如何在展示个体生
上古汉语中的女性称谓语
作者: 桂敏玲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古婚姻制度   文化价值观   女性称谓语   上古汉语  
描述: 本文以上古时期的文献典籍作为语料,对上古汉语中的女性称谓语进行分析与考察。称谓作为一种社会习惯,是由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思想所逐渐养成的,千百年来深入人心。因此,称谓也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从而折射出人们文化、信仰和思想的变迁。 自古以来人们便十分重视称谓研究,以往的研究成果中既有运用传统的训诂方法研究称谓词语的,也有用科学一文化分析法对称谓进行综合分析的。在这些著作和论文中,称谓一般被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而本文则将“女性称谓”作为一个特定研究范畴。这首先因为先秦时期对女子
论海外华文女作家长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生命力——以张翎、虹影、严歌苓为中心
作者: 王鹂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华文文学   张翎   女作家   虹影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严歌苓  
描述: 形象进行精要概述。第二章结合张翎、虹影、严歌苓的长篇创作,从“母性”、“野性”、“个性”三个层面来解析其中女性人物所蕴含的文学、文化和美学意义,探讨人物生命力的构成。第三章简论中外文化对于三位作家人物塑造的影响。
摩登印象——大众传媒与上海“女性气质角色”的历史变迁
作者: 李佳佳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众传媒   女性气质角色   形象建构  
描述: 本文运用历史和结构的方法,以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中“女性气质角色”的相关论述为理论基础,研究上海开埠163年来五个历史时期的大众传媒文本,探索大众传媒中的叙事话语构建了怎样的上海女性形象,从而使得这个群体在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中扮演了怎样的女性气质角色。 研究根据中国,根据上海的历史发展的坐标,分为五个历史阶段:1843年一1911年,晚清时期。上海开埠,开始有外国租界建立,大量移民涌入,出具城市雏形。频频登上大众传媒的是被称之为“海上花”的上海妓女群体。1911一1949年,民国时期。上海建市,
从《断念》与《木乃伊的口红》看田村俊子的女性主义写作
作者: 黄叶娟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田村俊子   女性主义文学   《断念》   《木乃伊的口红》  
描述: 田村俊子(明治一七-昭和二O)是明治末期至大正初期活跃在日本文坛上的女性作家。她曾一度被誉为“第二个樋口一叶”,可见当时其文坛声望之高。俊子的波澜起伏的人生经历以及女性主义色彩浓厚的作品是研究明治·大正时期日本女性主义以及女性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比较遗憾的是,由于她的创作全盛期相对较短,不过区区七、八年,而且其作品多为短篇及中篇小说,因此对她以及她的作品的研究并不透彻。尽管日本的文学研究者,特别是日本的女性文学研究者对她以及她的作品多有提及,但是迄今为止对其做专门性、系统性研究论述的学术专著为数寥寥。更不
< 1 2 3 4 5 6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