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28 条
-
明清经典小说女性形象荒诞性研究
-
作者:
徐国奎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清经典小说
荒诞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明清经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形态各异,集中国古典女性形象之大成。任何时期的女性发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前后相承继的。女性的发展是一部历史。女性的历史发展到明清时期,处于一个低谷。明清经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社会中处于压抑状态。女性作为一个生命个体,自我生命诉求同社会的不合理要求之间产生对立、矛盾。因此,女性形象命运呈现出荒诞性、无意义性。文学起源于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本身就蕴含着“荒诞,,因子。早期的文学只是把荒诞作为一种表现手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荒诞成为一种系统的理论,一种审美范畴,上升到了哲学的
-
波伏瓦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存在”
-
作者:
彭晶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存在
“人”
女性
-
描述:
二十世纪,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的目光开始转向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存在主义以及女性主义也在这种社会潮流中得到迅速发展。波伏瓦作为女性存在主义哲学家,将存在主义与女性主义两大思潮相结合,探究女性的“存在”。其有关女性“存在”的研究成果不仅仅局限在哲学理论领域,在文学创作上亦成就斐然。从早期的小说《女宾》到集大成的著作《名士风流》等等,这一系列文学作品无一不涉及对女性“存在”的思考。本文试图以其文学作品为切入点,联系其《第二性》等理论著作,探究波伏瓦对于女性“存在”的思考。
-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逃离》中的女性逃离
-
作者:
鲁伊莎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艾丽丝·门罗
《逃离》
女性逃离
-
描述:
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是当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她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敏锐的文学洞察力和对普通生活的关注而享誉文坛。在门罗作品中,女性一直占有主角地位,门罗善于用简洁亲切的笔调细腻地描写平凡女性普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她们的爱情、家庭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受。短篇小说集《逃离》是艾丽丝·门罗的代表作,在这部由8个故事组成的小说集中,门罗描写了关于几位女性“逃离”的故事。本文试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分析《逃离》中女性逃离的几种类型与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女性逃离的目的以及解决办法。论
-
后现代女性主义认识论述评
-
作者:
平静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实践
认识论
政治目标
现代女性主义
-
描述:
的社会实践背景和理论渊源,指出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相遇为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和新的可能性,使得女
-
析麦克尤恩《赎罪》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潘敏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麦克尤恩
布里奥妮
英国小说
《赎罪》
女性形象
艾米莉
-
描述: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其小说发展经历了从最初揭露人性黑暗面、颠覆中产阶级道德观到后期关注社会与政治等重大问题的转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女性主义运动不仅影响了麦克尤恩作品的主题,同时也影响了他对社会的看法和对道德的见解。《赎罪》作为麦克尤恩成熟期的一部佳作,女性角色的描写占有绝大部分篇幅,因此深入的探讨其中的女性角色将有助于更好地解读《赎罪》。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结合文本细读《赎罪》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小说在塑造女性形象时所表现的女性主义思想。第一章首先扼要介绍作者在英国文学界的影响力
-
张艾嘉电影的女性意识建构研究
-
作者:
周晨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意识建构
张艾嘉
艺术表达
-
描述:
两性和谐是大部分女权主义者的终极目标。在艺术领域,女性电影自然成为宣扬女性意识、倡导两性平等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华语电影圈里,张艾嘉是少数几位真正将女性意识贯彻始终的导演。多变的女性表达与灵活的市场运作使其电影文本无论是在商业还是艺术上都获得了成功。本文将从女性意识建构的角度对张艾嘉的电影进行系统研究,前言部分结合社会以及家庭背景对张艾嘉的从艺经历进行了简要阐述;第一章对女性意识与女性电影的概念予以界定,并从时间向度上对张艾嘉电影的女性意识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第二章将从爱情、婚姻、性三方面分析其影片女性意识
-
中国现代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变迁研究
-
作者:
朱顺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族解放
文化反思
现代女性作家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时期,中国社会正面临着新旧交替,由此引发了女性对自身身份的焦虑与不安。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最先觉醒的男性知识分子的启蒙引导下女性再现自我的能力与权力得到了实践。这一语境决定了女性写作的双重性。在这一时期,女性知识分子迫切需要重整性别秩序来确认和男性之间的性别差异,于是,女性作家对自身形象的设定和想象,一方面囿于传统男权制社会的规约,必须压抑自己真实的生命需求和体验,按照时代主流话语的走向与节奏、迎合男性欲望来调节自己的写作,参与对于启蒙、革命、民族、国家等宏大叙事话语的构建,以此来分
-
从《一位女士的画像》第三部作品看亨利·詹姆斯的女性观
-
作者:
潘向阳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一位女士的画像》
女性观
爱情观
-
描述:
亨利·詹姆斯(Herry James,1843-1916)的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巨大的作品数量和多样化的主题使他跻身于世界伟大作家之列。他塑造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女性角色在他的文学创作里占有主导地位。本文试图以亨利·詹姆斯的三部小说中的女性角色…美国女孩…为着眼点,并且从影响女性人物塑造的历史、文化和作家生平等因素出发,在阐述她们对男主人公的影响的基础上,探究亨利·詹姆斯的独特的女性观和爱情观。 全文共分三大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亨利·詹姆斯所处的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以及他的家庭生活等因
-
从《一位女士的画像》等三部作品看亨利·詹姆斯的女性观
-
作者:
潘向阳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女性视角
爱情
女性
-
描述: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的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巨大的作品数量和多样化的主题使他跻身于世界伟大作家之列。他塑造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女性角色在他的文学创作里占有主导地位。本文试图以亨利·詹姆斯的三部小说中的女性角色——美国女孩——为着眼点,并且从影响女性人物塑造的历史、文化和作家生平等因素出发,在阐述她们对男主人公的影响的基础上,探究亨利·詹姆斯的独特的女性观和爱情观。
全文共分三大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亨利·詹姆斯所处的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以及他的
-
女研究生择偶过程中的心理冲突:5例女研究生个案分析
-
作者:
王明月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研究生
择偶
心理冲突
择偶阶段
-
描述: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体制的完善,女性拥有和男性同等的教育权力,女性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多。在知识素养不断提升的同时,择偶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虽然各领域学者已经开始认识到女研究生群体择偶困境,但大部分
<
1
2
3
4
5
6
...
21
22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