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不寻常的一天
作者: 安德里亚·威龙尼卡·迪亚滋   来源: 科技潮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际劳动妇女节   妇女运动   女新闻工作者  
描述: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制定了在新闻界实现男女机会平等的目标。20001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号召全世界新闻媒体在3月8日即国际劳动妇女节那一天,把当天新闻报道的责任
池莉与潘诺娃日常写实小说的文化魅力
作者: 万莲子   来源: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潘诺娃   日常写实小说   池莉   双性和谐  
描述: 池莉和潘诺娃的日常写实小说显示了女性写作或女性文学表达的共相性———女性格外青睐带有人道关怀意味的日常生存众生世相 ,因而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方面 ,从平凡人本然的生存愿望出发 ,把日常生活表象视为诗性的、不乏深刻意义的载体 ;另一方面 ,隐含着“双性和谐”的哲理追求 ,反衬出离开生活实在的任何反男性或反女性的创作 ,都是畸态的。这种女性主义立场 ,也许正是人类完形文化理想期待
面向时代 归向自我
作者: 范宇娟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对于40年代女性写作,如果纯粹按政治地域划分对其进行分类研 究,并强调其间的巨大差别,将会产生一定的片面性。事实上,从文化 整合的视野重新审视,40年代女性写作姿态各异的个性言说中蕴含着整 体的意义生成性。 本论文在40年代女性写作“整合性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以文 化平等的态度对之进行更为全面的解读。40年代女性写作立足于由女性 生命体验和生活实践所决定的观物方式,不断地参与到对时代境遇的理 性认知和深度掘进中,由此,又更丰
爱的失落泯灭了她的人性——也谈《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形象
作者: 刘立杰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张爱玲   人性   《金锁记》  
描述: 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在其名著《金锁记》中 ,以独特的视角及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塑造了一个因失落了爱而泯灭了自我、泯灭了人性的女性形象曹七巧。作家以一个女性真实的体验和人生感悟 ,展示了人性丑恶的一面 ,辛酸而又不无美感地反映着生命的本来面目。《金锁记》警示人们 :人性的自私与丑恶才是毁灭一切的根源
从文本之潜能与读者之诠释谈令词的评赏
作者: 叶嘉莹   来源: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读者的诠释   境界   文化语码   文本的潜能  
描述: 中国词学批评是从困惑与争议中发展起来的,而词的美感特质,则是从《花间集》的出现建立起来的。《花间集》虽多写荚和爱情,但其中的女性形象却以现实的女性而具含了使人产生非现实之想的一种潜藏的象喻性,从而
护肤Q&A
作者: 宝洁   来源: 饭店现代化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白   表皮细胞   早稻田大学   肌肤   皮肤细胞   黑色素   皮肤癌   女性特征   维他命E   中国女性  
描述: 皮肤美白由内到外? 答: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早稻田大学的齐滕美穗博士根据一项针对中国女性的研究指出:80%的中国女性渴望拥有白皙的肌肤,这是因为她们一直认为,白皙的皮肤能更好地体现纯洁、温柔女性特征。 假如你想获得健康美白的肌肤,就必须从滋美、美白、防护三个方面着手。 健康美白源于内,内层肌肤的滋美
二十世纪人们是如何看待乳房美的?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保健杂志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20年代崇尚平坦 "爵士乐时代"的姑娘们,不崇尚发达丰腴的胸部,理想的倩影是前胸较平。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妇女运动第一次进入劳务市场,并刚刚成为选民有关。那时的年轻女子流行窄的胸罩以减少胸部的突出感。 30年代崇尚纤细柔美在此时代,上述的崇尚被优雅文静、馥郁醉人的风格所取代。以性感明星简·哈洛为首的时髦女性们,纷纷钻入肌肤毕现的贴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日本形象
作者: 卢德平   来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形象原型   留日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  
描述: 以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人为代表的 2 0年代的留日作家 ,在其作品中对日本社会的政治结构、风土人情、教育体制、自然景观等均有比较详细的描述。这类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日本女子形象系列 ,可以讲 ,已经成为众多中国人心目中的一种理想的女性形象原型
浅谈《简·爱》中的简·爱形象
作者: 夏郁芹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性格特征   新女性  
描述: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作者通过简·爱的前半生 ,再现了她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英国社会 ,使我们认识到了资产阶级的本质 :剥削、压迫、金钱万能。作者以自身的亲身经历为蓝本 ,在英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的新女性形象
形象的意味:张弦解读
作者: 柏文猛   来源: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表现   张弦   女性形象  
描述: 张弦把目光专注地投向女性形象 ,创造了一个个关于女人的酸甜苦辣的色彩斑斓的世界。她们承受着生活的重负 ,并不意味着她们对命运的逆来顺受。张弦的作品所呈现的这种高尚乐观的理性向往和它苦涩的艺术基调形成的鲜明反差 ,生发出意想不到的审美效应 ,让我们从中捕捉其积极的价值取向
< 1 2 3 ... 47 48 49 ... 54 55 5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