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499 条
-
两性对话:重读我们的身体和性
-
作者:
荒林
王光明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八十年代
中国文学
文学作品
王安忆
女性主义写作
性欲
女性写作
性话语
两性对话
-
描述:
荒林:在描写女性的文学和女性文学作品当中,人的身体的性欲被重新阅读和阐述,这是八十年代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常见的现象。为什么在八、九十年代的文学当中,身体和性欲被如此广泛地讨论呢?为什么这种讨论甚至不限于文学的范畴呢?性话已浮出历史地
-
突破传统束缚,塑造不朽形象:读《苔丝》有感
-
作者:
于海江
来源:
河东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比
情节
形象
苔丝
-
描述:
木文通过对苔丝形象的分析,及与文学史上其它女性形象的对比;对《苔丝》写作手法的分析,说明哈代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塑造了苔丝——这一不朽的形象。
-
杨红菊与她的绿园酒家
-
作者:
晓华
来源:
学习与实践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酒家
顾客
办公室
员工
连衣裙
经营
总经理
分店
价格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我的印象中,敢在商海弄潮的女人,都有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然而,见到绿园酒家的总经理杨红菊,无论如何也难将她同“女强人”一类的女性形象连到一起。见到杨红菊,是在她打理的位于汉口岳飞街的绿园酒家。那天,她身着一件豆绿色的短袖直腰连衣裙,脖子、指间各佩一枚小巧精致的饰物,显出一份成熟女性的简约与清爽。虽是外出联系开办绿园酒家分店的资金落实一事,刚从暑气蒸人的街上回到办公室,却一点不见她风风火
-
男孩应该有个男儿样
-
作者:
谷峪
来源:
家庭医学杂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角色差异
女孩子
生活环境
独生子女
女性化
社会化过程
男性气质
男孩子
女性形象
教育方式
-
描述:
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往往忽略了儿童性别角色的培养,致使教育方式走入一些误区。女孩子自待不言,男孩子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女性”的气质,越来越缺乏男子气,有的甚至产生男孩女性化的心理变态。这一切值得引起男孩家长们的重视。 一个人性别角色的获得是以生理因素为基础,通过社会化过程完成的,性别角色气质要从小开始培养。男性气质表现为阳刚气概,刚毅、顽强、善于自制;勇敢、沉着、当机立断;胸襟开阔、豁达大度;粗
-
镜头外的陈冲
-
作者:
程明
婧红
来源:
当代电视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彼得
最佳女主角奖
留学美国
著名影星
陈冲
女明星
电影制作
东方女性
中国姑娘
中国女人
-
描述:
深深打动了亿万中国观众的心。《小花》中她以清纯朴实的本质表演,在当年“金鸡奖”和“百花奖”中荣获最佳女主角奖,后出国赴美留学主攻电影制作。现在陈冲以“东方女性”的形象在好莱坞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功,成为中国影艺人士近年留学美国在好莱坞发展最为活跃的一位女明星。
-
贴身处方
-
作者:
毕淑敏
王炜
来源:
英才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淑敏
男性作家
女作家
激情
婚姻
种生命
女医生
处方
女性人物
失败
-
描述:
如果不得不面对逝去的激情,如果不得不维系失败的婚姻,如果不得不屈从人性的弱点,如果不得不延续生命的悲壮,这一切的一切《红处方》女主人的温柔一帖,不知药效如何?
-
雌雄同体:性与类之想象——关于董启章的《双身》及其它小说
-
作者:
艾晓明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卓珍尼》与双性想象
雌雄同体
香港男性作家董启章的新小说《双身》
90年代中国的女性写作
-
描述:
雌雄同体是一种艺术想象,它涉及到女性主义作家的先驱们在理论和创作中探讨过的重要思路。对性别经验的正视和描述是女性文学在20世纪以来最有冲击力的一举,但我认为,性别之于文学的意义还需从艺术技巧,从叙事的层面来加以考虑。本文探讨了一位香港男性作家有影响的作品,意在说明,性别在叙事中,是可以选择的一种立场,它会带来与此立场相关的另类想象。而作为作家,无论男女,正需承接某种异己的身份,并将异性的素质纳入自身。这对90年代中国的女性写作是一个有益的启示。从早期的英国小说《奥兰朵》,到今天的香港小说《双身》,都为此双
-
妻子与姬妾——《林语堂三部曲》人物论之二
-
作者:
朱东宇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互补
儒道融合
理想性
女性观
家庭文化
象征性
哲理性
-
描述:
本文从文化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国现代华人家庭文化小说《林语堂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妻子与姬妾(情妇),认为这些人物具有儒道融合、中西互补、“二重组合”式的复合性思想个性与文化品格。表现出鲜明的哲理性、象征性、理想性的精神特征与艺术审美特征。集中体现了林语堂儒道融合、中西互补的文化价值观、艺术审美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妇女观、婚恋观与家庭文化观
-
写作与飞翔:读林白的小说
-
作者:
南帆
来源:
山花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叙述者
女性主义运动
文学
林白小说
商业文化
长篇小说
记忆型
个人化写作
女性形象
-
描述:
记忆型作家这似乎不可避免——林白的小说不可避免地成为文化冲突的前沿。一批人的眼里,林白如同女性主义运动的文学代表之一,林白的前卫姿态与叛逆勇气向男权文化发出了无畏的挑战:另一批人眼里,林白似乎患上了“暴露癖”这种怪异嗜好只能从公众那里换取道德的谴责,夸张的反文化行为必将迅速地成为商业文化的同谋,上述的冲突显然可以追溯至九十年代文化的氛围,九十年代的文化谱系之中,女性形象、解放、道德商业文化无一不是纷争
-
基督教文化的皈依 儒家文化的回归——评台湾作家苏雪林的小说《棘心》
-
作者:
杨剑龙
来源:
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教文化
杜醒秋
法国
母爱
婚姻
皈依
-
描述:
小说《棘心》生动地揭示了 2 0年代中国动荡黑暗的社会现实 ,真实地再现了知识女性在人生之途中的事业、爱情等的追求与彷徨、欢欣与痛苦。作者努力揭示出主人公杜醒秋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中所激起的内心矛盾和冲突 ,展示了主人公对基督教文化的皈依 ,对儒家文化的“回归”。作家对女性人物刻画真实、细腻 ,语言优美流畅。
<
1
2
3
...
44
45
46
...
48
49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