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499 条
-
充分发挥志书的教化育人作用
-
作者:
暂无
来源:
黑龙江史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修志人员
省志办
妇女周刊
出版发行
育人作用
修志工作
中所
别第
史志办
连续刊载
-
描述:
多年的修志工作,使我们有机会领略黑龙江妇女在历史上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妇女运动发展的脉络,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发挥的作用,因此,修完志书不应束之高阁,而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主要抓了四项工作:
-
“美”的独白与死亡——从安德森《森林之死》到张爱玲的《花凋》
-
作者:
霍冬克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失语
死亡
独白
话语霸权
-
描述:
安德森的《森林之死》在格兰姆斯家的女人“喂”的行动中发现了一个没有符号的世界,同时也发现了现存文明的有限性。他在女主人公死亡时刻展现的美,成为男权视界中孤寂的独白霸权阴影里的自虐体验。“美”是一件残酷无情的达尔文主义的言词祭品。张爱玲的《花凋》以女性体验突入男权话语网络,“借语”是她的话语呈现方式,而无言的缄默——失语症,则是女性文学存在的本真状态。对女性境遇的阐发必须由她们自己来提出,发出自己的声响,证明自己的存在,“美”的证词将会在女性话语的辉映下显现历史的残酷与孤独
-
我的一个世纪
-
作者:
暂无
来源:
刊授党校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
封建家庭
编辑
妇女运动
荣华富贵
幸福生活
世纪
政协委员
革命党人
回忆录
-
描述:
编辑同志:董竹君女士1997年在她97岁高龄时出版了自撰回忆录《我的一个世纪》,书中记录了这位世纪老人的经历:一个洋车夫的女儿,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结识革命党人跳出火坑,成了督军夫人;不堪忍受封建
-
万宁市“巾帼扶贫行动”情况的调查
-
作者:
黄月楠
来源:
今日海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联组织
扶贫攻坚
妇女脱贫
城乡妇女
扶贫行动
万宁市
扶贫帮困
村委会
贫困妇女
妇女组织
-
描述:
的。1.调查摸底,制订方案。贫困人口中妇女占一半以上,她们又是贫困家庭中承受压力最大的成员,妇女脱贫的问题不解决,扶贫
-
重读《木兰诗》 品味木兰美
-
作者:
东付运
来源:
语文知识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木兰诗
劳动人民
女性意识
艺术形象
古典诗歌
重读
女性形象
阳刚之美
美学角度
-
描述:
重读初中语文第二册的《木兰诗》,从美学角度去审视木兰,蓦然感受到她是我国古典诗歌中阴柔与阳刚之美结合得最完美的女性艺术形象。柔美的木兰。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大多以柔美姿态出现,诗中常常浓墨重彩地渲染女性如花似玉的容貌美,艳丽闲雅的体态美,雍容华贵的衣
-
潘健华·明星生活形象设计(一) 皂白营造简约风采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戏剧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热爱生活
形式语言
皂白
生活常态
人物性格
生活情趣
中年女性
《苍天在上》
明星
形象设计
-
描述:
朱茵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中年女性形象:《美国来的妻子》及《苍天在上》中的田曼芳。这些人物性格鲜明,干练、矜持,多愁善感,比较成功地表现了中年女性形象的成熟美。生活常态中的朱茵热爱生活,注重享有女性应有的生活情趣,讲究生活的品质,敢爱敢恨。我们对她生活形象的设计,既注意她原有的成熟一面,又国求有所突破,渗
-
“重读”、“复述”中的超越与重建--徐坤《如梦如烟》与刘恒《白涡》之比较
-
作者:
黄柏刚
来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厌女症
菲勒斯中心主义
女性主义
-
描述:
徐坤的《如梦如烟》和刘恒的《白涡》,虽然题材和结构相同,都表现知识分子"始乱终弃"的婚外性行为,但二者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截然不同,透过叙述话语所表露的文化价值观念也截然对立,一个是男权文化观念的无意识流露,一个是女性主义文学的理性探索。徐坤在对男权经典的游戏模仿中达到了对男权文化意识的超越和女性主义的文学重建。
-
“重读”、“复述”中的超越与重建──徐坤《如梦如烟》与刘恒《白涡》之比较
-
作者:
黄柏刚
来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厌女症
菲勒斯中心主义
女性主义
-
描述:
徐坤的《如梦如烟》和刘恒的《白涡》,虽然题材和结构相同,都表现知识分子"始乱终弃"的婚外性行为,但二者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截然不同,透过叙述话语所表露的文化价值观念也截然对立,一个是男权文化观念的无意识流露,一个是女性主义文学的理性探索。徐坤在对男权经典的游戏模仿中达到了对男权文化意识的超越和女性主义的文学重建。
-
悲美·丑美·凄美——论川端康成的《美丽与悲哀》
-
作者:
刘劲予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美
凄美
虚无思想
丑美
文子
人民文学出版社
日本女性
女性形象
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
川端康成
-
描述:
悲美·丑美·凄美——论川端康成的《美丽与悲哀》刘劲予(广东教育学院)1961年1月,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美丽与悲哀》在《妇人公论》杂志连载,直到1963年10月结束。小说吸引了日本各阶层妇女的注意,也引起关心妇女问题的各界人士的重视,这是一部在社会上...
-
甘泪卿悲剧的意义
-
作者:
刘敏
来源:
国外文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完善的人
《少年维特的烦恼》
《浮士德》
爱情悲剧
黑格尔
梅菲斯特
个人爱情
德国启蒙运动
女性形象
宗白华
-
描述:
甘泪卿悲剧的意义刘敏甘泪卿是德国伟大作家歌德的毕生代表作《浮士德》中一位令人难忘的少女,也是欧洲古典文学画廊里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她出身于规矩、守旧的平民家庭,天真、单纯、善良、美丽,在与浮士德相遇后,全然不计后果地献身于爱情,给自身带来了一连串的...
<
1
2
3
...
42
43
44
...
48
49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