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主义对男权中心的大胆挑战——评电影《安东尼亚家族》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夫多妻制   独立解放   家族   电影   自我意识   男权中心   安东尼   博爱精神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安东尼亚家族》讲述了一个饱经沧桑的女人安东尼亚大半生的生活经历,她天性善良,乐善好施,先后收养了很多孩子。随着大家族的日益壮大,她的生命也慢慢走向尽头,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后,风烛残年的安东尼亚竟能参透世事,把她的善良、智慧和大彻大悟传递给了后人。影片通过对缓缓流逝的沧桑岁月的记录,表现了伟大的博爱精神。然而,最令笔者震憾的是片中所洋溢的强烈的女性主义精神。这里所指的女性主义是指女人不再活在男人的阴影里,不再依赖男人,不再勉为其难地去建立那种世俗意义的家庭。这里所说的世俗意义的家庭,即指传统的以男性
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文学分裂意识初论
作者: 田美莲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分裂的现实状态   自审   女性分裂的心理状态   弥合   女性分裂意识  
描述: 20世纪无疑是一个中西交汇碰撞的世纪,各种文化思潮交替出演,而多元价值观念的交锋诱发着分裂。中国女性作为一种存在,在两次“世界大战”、“西方妇女运动”、“中国改革开放”与“95世妇会”等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导引下,从男权传统文化中叛离出来,并由封闭、被动的集体无意识,逐渐向开放的自主状态迈进,这其中,历史作为一种文化要素,对本来就在历史中缺席的女性有潜在的制约性、遮蔽性;而现代性作为一种终极自由的追求,存在有过渡、分裂的特性,又牵引女性走出束缚,向自我本体回归。这两种因素的存在增生了彼此的抗衡、冲突,正是在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运动指导思想的确立和发展
作者: 李静之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理论   妇运指导思想  
描述: 党对中国妇女运动指导思想的确立,是从马克思主义传入、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妇女状况的研究和理论探索开始的,大革命时期已经正式确立,苏区明确地提出了发展农妇运动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妇女运动指导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其精髓至今对中国妇女运动有着普遍意义。
幸福的彼岸在哪里——论20世纪女性文学追寻理想爱情的心路历程
作者: 梁惠娟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爱情   心路历程   爱情   女性文学   幸福的彼岸  
描述: 爱是伴随人生的一种必要的生存状态。从 2 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女性追寻理想爱情的艰难历程。她们从情爱欲望的觉醒告白到性爱标准的理性思考 ,从女性生存困境的拷问到女性本体深层意识的探寻 ,虽然她们的探索至今与理想目标尚有距离 ,但是她们毕竟是在一步步地逼近幸福的彼岸———平等、和谐、民主的两性之爱。
对历史的另一种书写——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略论
作者: 安正国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90年代   历史   女性写作  
描述: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的日益觉醒,她们开始以 清晰的性别身份书写世界、人生和历史。这种书写既有着对女性生命经验和身 体欲望等感性内容的描述,又有着对历史或现实中女人生存困境的思考与剖 析,同时向社会展示了女性生存的真实世界,让人们了解了另外一种历史。“对 历史的另一种书写”似乎成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的共同使命:放弃 对社会理想和时代公共主题的盲目认同,追求真实的私人性生存体验。在这种 使命无声的召唤下,20世纪90
在凄美中调零的花史--浅析《百年孤独》女性形象
作者: 李玉瑶   来源: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力量   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中布恩地亚庞大家族树上引人注目的艳丽“花朵”--众多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类剖析,将其中女性人物分作三股力量,而无论从属于何种类型,她们都未逃脱悲剧命运结局,无一幸免地被送上了集体罹难的履带,上演了一出在凄美中凋零的花史,并由此角度出发,对《百年孤独》的主题进行解读。
论丁玲早期创作中新女性形象的悲剧审美价值
作者: 胡彦   来源: 学术探索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郁   悲渺   新女性   生存悲剧  
描述: 丁玲早期创作中新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决定了她们的悲剧类型是一种生存悲剧。借助现代悲剧理论的启示 ,分析丁玲笔下新女性悲剧的人文内涵与审美价值 ;指出缺乏在绝望中抗争 ,在死亡中求生的悲剧精神 ,使莎菲们的悲剧审美特质更多的是悲渺、悲郁 ,而不是悲壮与崇高
红字A更红了——试论小说《红字》女主人公的人格力量
作者: 李艳梅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字》   女主人公   人格力量  
描述: 小说《红字》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 Hester Prynne颇具魅力的女性形象。本文从 ( 1 ) AnAttaction,An Adultery( 2 ) An Angel( 3) Able
谁决定了时代美女?——关于百年中国女性形象之变迁
作者: 李子云   陈惠芬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权力和塑造   时代美女   女性形象  
描述: 百年中国女性形象由传统而现代的过程 ,也即是各种社会权力塑造“时代美女”的过程。其变迁、演进、昭示的不是社会风尚、审美眼光的简单改变 ,而是资本、物质文明和技术、现代性叙事以及意识形态等各种权力进行微观运作的生动历史和符号体现。
柔情万千的感伤歌吟——庐隐的创作及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陈建维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感伤格调   日记书信体结构   爱情题材  
描述: 庐隐是“五四”时期最早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感伤色彩,无论从她作品的格调上,还是从她作品的题材上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她的小说结构的选择也透合表现感伤的内容。正因如此,使得庐隐不同于别的作家.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作之路.
< 1 2 3 ... 40 41 42 ... 61 62 6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