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江西社会科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71 条
-
论残雪小说的女性叙事
-
作者:
姚艳玉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残雪
女性意识
叙事
小说
-
描述:
残雪在其小说中站在女性之立场,运用独特的叙事话语,打破传统男性的叙事模式,从而解构了男性高大、威猛之形象,肯定了女性意识。而残雪义无反顾地摧毁传统的女性形象,则可视为对男权意识的曲折反叛和对女性意识的巧妙张扬。
-
关汉卿杂剧的女性主义阐释
-
作者:
潘莉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关汉卿
杂剧
元代
女性主义
-
描述:
关汉卿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曲家。他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受到了广泛赞誉。但是,从女性阅读策略的角度来看,这些女性形象在实质上都是被古代封建男权文化规范了的性别角色,她们对现实社会的抗争也必须借助男性的力量才能完成。
-
宋代女性词女性艺术特色论析
-
作者:
黄敏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词
词境
意象
艺术特色
-
描述:
宋代女词人在词学领域不仅创造了一次女性文学的高潮,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取得了与男性平分秋色的独特成就,显现出富于女性特色的艺术魅力。本文认为,宋代女性词的女性艺术特色主要有四个特征:一、对外部世界的敏锐感受与细腻表达;二、女性形象的自我塑造;三、意象选择的心理折射;四、女性化的词境与语境。
-
悲剧性格的崇高与优美--试论唐传奇爱情王国里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啸马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中国古典小说
审美意识
爱情世界
人物性格
艺术形象
爱情主题
唐传奇
悲剧性格
文化意蕴
-
描述:
唐传奇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的显著标志,便是小说创作文学意识的自觉,并在比较成熟的程度上实现了人物性格的审美化。 (一) 唐传奇为我们展开了一个瑰丽的爱情世界,它在两个方面发挥了爱情主题的审美力量。一方面,对爱情生活的描写,触及了历史的文化意蕴,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群众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潜流;另一方面,从不同角度发掘爱情主人公的深层情感,让灵魂在爱情的甘泉和苦汁里浸润、熬煎,经历了欢愉和痛苦、希望和绝望交织的心灵历程。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物的内心情感,契合于命运遭际各不相同的悲剧性格,实现了形象
-
探寻“那一半”的幽谷迷雾——评《追寻与创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
作者:
张光芒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方法
张爱玲
“女性文学”
女性话语
主体意识
女性文学研究
男权意识
现代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一“女性文学”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视角或一种特殊对象,已成为今天研究界的一大热点。不过,近年人们最为关注的往往是新时期特别是八十年代末以来活跃在文坛上的女性文学创作及其现象,成果也较多,而对现代女性文学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尤其缺乏对其进行整体观照,并将微...
-
浅谈《喧哗与骚动》中三个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邹秀荣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迪尔西
凯蒂
南方妇道观
康普生太太
-
描述:
威廉·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着重刻画了三位女性形象,一个是被美国南方传统妇道观扭曲的代表人物康普生太太,一个是因南方妇道而受害且堕落的凯蒂,还有一个是象征人性复活理想人物迪尔西。作者在塑造三位女性人物时,鲜明地折射出福克纳爱憎分明、善恶是非的思想感情。他鞭鞑、嘲笑的是康普生太太,同情的是凯蒂,满怀激情歌颂的是地位卑微的黑人女佣迪尔西。
-
汉乐府《陌上桑》新探
-
作者:
赵敏俐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乐府
使君
女子
劳动妇女
采桑女
《陌上桑》
伦理道德
秋胡妻
《列女传》
罗敷
-
描述:
《陌上桑》是汉乐府名篇,今人对它评价极高。最有影响的说法是“这诗叙述一个太守侮弄一个采桑女子遭到抗拒的故事。诗中揭露了上层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面目,同时刻划了一个坚贞美丽的女性形象。”(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甚而有人进一步认为,它“充分体现了人民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精神。”
-
《诗经》女性的色彩描写
-
作者:
李炳海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姻爱情
象征意义
庄重和谐
《诗经》
素衣
女性形象
先秦理性精神
周代女性
扬之水
色彩描写
-
描述:
《诗经》女性的色彩描写李炳海《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许多最富于感性和精神性的东西,都是通过色彩描写表现出来的。女性形象在《诗经》人物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描写她们的时候更是离不开色彩调遣。这些用色彩刻划女性的诗篇,一方面再现了那个时代的习...
-
性别角色的颠倒与道德越界——维多利亚惊悚小说中女性人物的男性化倾向
-
作者:
李增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惊悚小说
道德越界
性别角色颠倒
现代女性
-
描述:
惊悚小说流行于英国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其中出现了许多与传统小说迥异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她们身上体现了明显的男性化特征。从性别理论上看,它是一种性别角色颠倒现象;从道德伦理上看,它是一种越界行为。这些女性人物的意义在于她们颠覆了维多利亚社会"家中天使"的形象,因而也向传统的男权社会观念、制度提出挑战。她们强悍的性格、大胆的行为、追求独立和争取法律平等的努力,表达了一种现代精神,从而使她们成为现代女性的先驱。
-
性别角色的颠倒与道德越界
-
作者:
李增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惊悚小说流行于英国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其中出现了许多与传统小说迥异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她们身上体现了明显的男性化特征。从性别理论上看,它是一种性别角色颠倒现象;从道德伦理上看,它是一种越界行为。这些女性人物的意义在于她们颠覆了维多利亚社会“家中天使”的形象,因而也向传统的男权社会观念、制度提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