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黑暗王国”里的斗士
作者: 雷难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霍桑笔下的海斯特和曹禺笔下的繁漪是世界文坛上著名的具有鲜明特色和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经历颇为相似,作为所处时代和社会的牺牲品,她们都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向暗黑势力作出了种种抗争,但最终都以不同程度的悲剧而收场。本文结合这两部作品,从比较两位女性的悲剧命运入手,着重探讨了其悲剧命运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并揭示了在没有人权的制度下,单凭个人力量去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社会的根本变革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这样一个永恒的文学命题。
“乱世佳人”谱写的“青春之歌”
作者: 陆炎奇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作为艺术长廊中经久不衰的女性形象,美国小说《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与中国小说《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都以其鲜活的个性及戏剧化的人生经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塑造了两个独特而光芒四射的女性形象,同时,这两个女性形象又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东西文化在女性价值观问题上的异同。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讨斯嘉丽与林道静形象所透射出的文化内涵。
爱的缺失与个体异化
作者: 孙小孟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好恐怖分子》是英国当代小说家多丽丝·莱辛成熟期的作品之一。作者以女性的视角,诠释了母亲对女性的个体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文章从爱丽丝自幼母爱缺失入手,分析了一个因爱的缺失而导致的性格矛盾、母女关系异化、爱情畸形和个体社会定位错乱这样一个女性形象。探讨了母爱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对女性的成长、教育、情感、政治观点、社会定位等诸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文化身份研究
作者: 张利萍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作家,正是由于她的获奖,黑人文学作品才正式登上世界的文坛。莫里森通过诗意化的语言对黑人女性进行描述,突破了黑人妇女作家作品的题材,描述了从未在美国其他黑人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黑人女性形象。以《最蓝的眼睛》为例,这篇作品的主人公充分展示出了黑人心灵文化的迷茫,和他们对自己经济弱势的忧虑与无助,更展现出了在种族与性别歧视的双重压力下,美国黑人女性的意志和特征。
缀网人生的自我救赎
作者: 王援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平凡   宗教   许地山  
描述: 许地山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他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如敏明、惜官、尚洁、春桃等既是宗教的虔诚信徒,又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和人生哲学,在蛛网一般的人生中,形成了“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独特生活理念,生本不乐、虽哀犹爱、豁然达观、独立进取是她们共同的生命特质。
城镇化时代乡村女性的处境
作者: 谢彩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中国现当代男性作家的作品中,从来不乏乡村女性形象。沈从文的《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塑造经典乡村少女形象——翠翠。但是,今天当我们深入追究翠翠何以“被经典”时,或者说她具备哪些值得被认为是“经典”的特质时,我们可以发现,她的性格特征、情感状况、文化层次、生存技能等,这些问题在小说中几乎是模糊的。
从“他者”到“自我”
作者: 马春花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伊迪丝·华顿作为美国文学界的重要作家,她的许多作品都受到读者的好评和评论家的认可,但《夏天》这部她本人最钟爱的小说,却相对遭受了冷遇,对小说女主角切丽蒂的认识似乎也有失偏颇。本文借用拉康的镜像理论,认为切丽蒂实际上成为反叛、倔强、不断摆脱“他者”化境遇走向“自我”实现的自由女性的形象,试图丰富对切丽蒂以及小说本身的认识。
追求爱与自由的新女性
作者: 张福兰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19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塑造的简·爱是一个颇具魅力的女性形象,它反映了在男权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背景下,女性对爱情、自由的渴望,以及她们不断地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本文主要以爱和自由为切入点,对简·爱的人格魅力进行分析与研究。简·爱的人格魅力中,表现出了极强的现代感,对于新时期的女性而言,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找寻帷幔后被压抑的话语痕迹
作者: 董秋芳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本文从斯皮瓦克的“属下阶层”理论出发,对《印度之行》文本中的印度女性形象进行后殖民女性主义解析,揭示出印度的“属下女性”为帝国主义和男权主义所压迫的事实是存在的。但是,即便是处于从属地位,印度女性在该小说中依然留下了话语痕迹,她们并不完全是西方白人中心主义视角中被动的受害者,文本的解读者只有放弃自我对于印度女性的历史经验的主观想象和代言,了解这些属下女性的真实处境和历史经验,鼓励她们进行个体经验再现,才能真正协助她们警醒来争取主体意识和话语权的恢复。
梅里美笔下异质女性的独特存在
作者: 张香萍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沙文主义   菲勒斯中心主义   异质女性   异域形象   融合  
描述: 梅里美笔下有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以高龙巴和嘉尔曼这两个异域形象为研究基础,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形态出发,研究分析小说中所蕴含的“菲勒斯中心主义”和文化选择上的沙文主义这一内因;从比较文学跨文化形象学角度,分析异域文化与注视者文化相融的这一外因。
< 1 2 3 4 5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