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42 条
-
爱,从不卑微
-
作者:
沈青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意识
弱者
女性
-
描述:
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如同一粒果核,都有着坚强而柔软的内心。本文通过对严歌苓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寻找出她们的共性以及个性,力求展现的是历史车轮下小人物的命运,从这些形形色色的女子身上,不同时代里普通人的生活也可见一斑,那些已经失去光泽的善良也在她们身上得以找回。
-
梁庄:口述实录中的城市化进程
-
作者:
刘晓伟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实小说
城中村
政治大学
今日中国
阎连科
学术研究
国家图书馆
口述实录
生活画卷
文学梦
-
描述:
收到国家图书馆馆长的邀请,在三八妇女节这天为读者做一场关于故乡梁庄的讲座,青年政治大学教授梁鸿说,一开始,她一直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担心自己关于家乡的写作完全与妇女节挂不上钩,她绞尽脑汁,也只在脑海里闪现出梁庄五奶奶、春梅和芝婶儿等女性形象,讲座临近,她干脆释然了,别管应景不应景,权当行使一次自己的女性权利吧!于是,有了3月8日下午将近一个半小时滔滔不绝的演说。礼堂里挤满了来听讲座的人,大多
-
贤妻·良母·情情:试析安娜·卡列尼娜三全齐美的迷人形象
-
作者:
彭辉丽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贤妻
安娜
情情
良母
-
描述:
《安娜·卡列尼娜》中,托翁浓墨重彩地刻画了安娜·卡列尼娜这一女性形象。小说一面世,就得到了人们的大力关注,安娜·卡列尼娜也随即被人们评为"世界文学名著中最迷人的女性形象之一"。那么,安娜到底是
-
情感和法律两种价值观念的对抗:《玩偶之家》之娜拉出走再探讨
-
作者:
马腾腾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娜拉
意义
原因
出走
-
描述:
娜拉是易卜生塑造的女性觉醒的典型形象之一,其前后形象的转变,体现了女性由男性的附属品、玩偶,到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的抗争。娜拉形象的塑造,是对男权社会下,女性地位低下、人格不自由的反叛,对当今社会女性形象的确立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而娜拉的出走,更多的是两种价值观念的对抗,一种情感至上的价值观念和法律等级下的观念的分歧。
-
试论明末环境对沈宜修创作成就的影响
-
作者:
郑琳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清环境
沈宜修
家居式结社
-
描述:
明末女诗人沈宜修,卓立于明末女性文学群像之中,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鹂吹集》。明末时代背景为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平台:明末社会对女性才德的重新认识使其创作成为可能;深厚的家学渊源为其创作埋下了种子;与叶绍袁的琴瑟和谐让沈宜修的灵性在文学互动中得到进一步激发;家居式结社使沈宜修的创作在思想的碰撞中闪耀出更多的火花
-
试论创作环境对顾太清文学成就的影响
-
作者:
黄思华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著名才女顾太清,在清中叶的女性文学大舞台上如一颗璀璨的珍珠,为女性文学的研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天游阁集》、《东海渔歌》。风云变幻的时代风潮,成为顾太清文学创作的外部契机;伉俪情深的风雅情趣,奏响了其文学作品的主流章程;京师闺友集结诗社风气日盛,为顾太清提供了丰茂的文学沃土;世事无常的人生境遇,让顾太清的文学创作更加辉煌。
-
哈代小说中新女性形象浅析
-
作者:
范宇婷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新女性
形象分析
-
描述:
哈代在其威塞克斯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新女性形象,本文以《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还乡》中的游苔莎,《无名的裘德》中的淑这三位女性为例子,来分析哈代笔下的新女性形象的特征。
-
“她”时代迎面而来
-
作者:
黄海霞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西
时代
谈判风格
总统选举
女子
女权主义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
执政党
-
描述:
2010年的10月31日,巴西最高选举法院宣布,执政党候选人迪尔玛·罗塞夫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出任新一任巴西总统。当选后,她决定带领巴西争取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大话语权。这是女性光芒在政坛上的又一次闪现;而我国政坛"铁娘子"、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就曾以犀利的言辞和机敏应对的谈判风格著称,令巾帼不让须眉,写就女子
-
浅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人物形象
-
作者:
甘伦富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悲剧命运
人物形象
-
描述:
的悲剧人生展开论述,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备受男权社会压迫、毒害,却又试图反抗的女性形象.福克纳通过“我们”这一叙事人称向读者讲述了艾米丽小姐的悲剧故事.福克纳将女主公艾米丽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耐人寻味.本文将从社会背景、家庭环境、个人价值观等方面解析艾米丽小姐的人物形象.
-
“一意孤行”与“瞻前顾后”:刘呐鸥与施蛰存对都市文明的接受比较
-
作者:
曾祥金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呐鸥
瞻前顾后
都市文明
施蛰存
一意孤行
-
描述:
刘呐鸥和施蛰存都是三十年代"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创作在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上有不少相似之处。然而,由于出身背景、生活经历以及性格爱好的不同,他们对以大上海为代表的都市文明则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态度。一个是曾经沧海,一意孤行;另一个则是初入迷津,瞻前顾后。这种差异充分体现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尤其是在其女性形象塑造和对性的描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