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德国妇女对纳粹政权的支持
作者: 邓雪莉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纳粹政权   支持行为   德国妇女   政策性导向   第三帝国时期  
描述: 第三帝国时期作为德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在世界历史舞台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围绕德国妇女与纳粹政权的关系,着重论述德国妇女对纳粹政权的支持。第一章分析纳粹德国的妇女政策。纳粹认为妇女的角色是母亲,母性是妇女最自然的本性。作为母亲具有不同的角色,首先是民族的繁育者,其次是种族国家的捍卫者,再次是民族国家的保卫者。帝国的不同时期,母亲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依据妇女观,纳粹制定妇女在人口生育、家庭婚姻、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政策。纳粹妇女政策与种族主义、民族扩张密切相关。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妇女政策也存在发展变化的
社会转型期妇女参政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作者: 祝平燕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全球化   妇女参政   社会转型   社会支持  
描述: 比例下滑。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妇女参政程度虽然仍在提高,我国人大代表的绝对数虽然没有减少,但中国女人大代表的
鲁迅杂文中的女性形象及意义和价值
作者: 易静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鲁迅   典型性   杂文   女性形象   意义和价值  
描述: 鲁迅用笔做武器,战斗了一生,他的精神被誉为中华“民族魂”。鲁迅的杂文具有反封建传统、反军阀统治、反压迫的现实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鲁迅的笔就像一支枪,与那个时代的敌人开展了激烈的斗争。鲁迅的杂文很多篇章涉及到女性话题,鲁迅同情女性,为女性鸣不平,刻画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在鲁迅的杂文中,同样表现了和小说一样的对中国女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的关注,从而为女性的解放指明出路。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以外,分为三章,将从三个部分阐释鲁迅杂文中的女性书写的意义和价值。第一章梳理鲁迅杂文中的女性形
姜文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高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姜文电影   姜文女性观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姜文可说是中国电影界的一个传奇,无论是作为演员,还是作为导演,他都是值得浓墨重彩地加以阐述的人物。尽管他不是一个多产的导演,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他的推崇。每有作品问世都能引发一场社会讨论的风潮。迄今为止的四部片子都极具代表性地反映了姜文电影作品的风格与特色。自然,他在电影中所塑造的女性人物,也延续着他一以贯之的女性观,那是一种男性优于女性的男性中心主义的女性观。本文正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力图对这些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揭示姜文隐藏于影片中的女性观。这些女性人物主要包括《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米兰
南宋四幅镜像梳妆仕女画图像分析
作者: 马欣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镜像   梳妆仕女图   自我审视   妇德  
描述: 宋代梳妆仕女图属于中国仕女画的一种题材,在宋代普遍流行。南宋的梳妆图主要是一些小幅的作品居多,大多用小型庭院作为背景,归属于妇女生活画。其中,背景元素上的布局和描绘美女的话本在文学形式上不谋而合。不仅在文学上,并且在宋词与绘画上也同样出现和使用美女与庭园相联系的内容,梳妆图和南宋文学间似乎有着神乎其神的关联。现今流传下来的四幅南宋梳妆仕女图,作品分别是《调鹦图》、《靓妆仕女》、《盥手观花》和《绣栊晓镜》,绘画作品中都表现了女子伴随着铜镜、桌案、花卉、床榻等各种元素在小型庭园中梳妆的场景。《调鹦图》描绘了杨
城市已婚职业女性休闲参与和休闲制约研究
作者: 黄丹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休闲参与   已婚职业女性   休闲   休闲制约  
描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重新认识休闲的价值,懂得休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个人能否完整、全面、健康的发展。多彩的休闲内容、创新的休闲方式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善度余暇已成为现代人文明生活的一个意义标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和女性研究的蓬勃发展,使包括女性个人休闲生活领域的研究正在日渐为人们所关注。女性休闲是女性生活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与女性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是否充分自由地享有休闲生活是反映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并与女性的地位休戚相关。对于城市已婚职业
“花瓶”:一九三零年代职业妇女的称谓研究
作者: 桂涛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职员   表述与语境   “花瓶”  
描述: 本文讨论1930年代把女职员称为“花瓶”的不同表述方式,以探索近代中国妇女职业的社会文化意义。1930年代,国民政府开放“禁”,为接受过现代教育的知识妇女进入职业领域开辟了道路。随着1930年代初
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
作者: 李莉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私人写作   另类写作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描述: 翻开中国文学史,无论古代还是近代,女性文学在作家人数和作品数量上,都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出现于“五四”新文学运动。女性主义从西方传入中国,随着个体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也开始悄然萌发。女性作家们在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的萌芽;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人·鬼·情》与《钢琴课》
作者: 周文婷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钢琴课》   个案   中西方比较   《人·鬼·情》   女性主义  
描述: 层出不穷,新西兰导演简·坎皮恩的《钢琴课》算得上是西方女性电影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代表作,影片对女性内心感触细腻圆润的描写,被称为“女性觉醒”意识的范本。然而对于中国大陆性电影来说,基本上不是在一定的思潮
基督教女青年会与中国近代妇女运动---以基督教女青年会乡村服务事业的考察(1926-1937)
作者: 潘敏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基督教女青年会   妇女运动   基督教女青年会乡村服务事业  
描述: 妇女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内容.但到目前为止,研究中国近代妇女运动的学者几乎还没有摆脱革命史的研究框架:那种认为只有发动广大妇女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才是中国妇女运动唯一正确道路的观点,还在支配研究者的思想,使中国近代妇女运动的研究陷入困境.作者在?
< 1 2 3 4 5 ... 21 22 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