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629 条
-
浮出历史地表的黑人女性世界--读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
-
作者:
王文胜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妇女主义
《紫颜色》
男权文化
发展成长
女性意识
黑人女性
女性文学
艾丽斯·沃克
姐妹情谊
-
描述: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文坛上颇有影响的黑人女作家,她的长篇小说《紫颜色》曾荣获美国文学界的两项大奖——普利策小说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记得艾丽斯·沃克曾说过她的这部小说“忠实地保存了我祖裔文化的某些方面——譬如说,我祖父母和父母的语言,并且真实地描绘了20世纪初乃至今天不幸仍然存在的世界现实的一个明确无误的方面——男人对女人的压迫。”确实,仅沃克举出的这两点就足
-
阻隔模式与女性人物形象的类型化建构——传统女性文学类型化人物塑造意义及其消极性
-
作者:
刘卫英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题
类型化
阻隔模式
女性文学
-
描述:
阻隔模式在传统女性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如人物类型若干形象系列中 ,神女、帝妃、弃妇、荡妇、番女系列 ,阻隔的关目都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结构功能。“阻隔”模式类型创立 ,有利于作品审美表现、文化容量承载、艺术思维与神秘思维的相互结合。类型化创作有其存在意义 ,也有着不可回避的消极性。
-
从“他史”、“她史”到“两性史”——美国西部妇女史研究述论
-
作者:
鄢可然
顾洁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西部史
社会性别
西部妇女史
妇女史
女性主义
差异
-
描述:
美国西部妇女史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妇女研究发展轨迹相当。70年代受女性主义运动及新社会史、后现代主义等学术思潮的影响,研究者们致力于“她史”,使得该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80年代以后,女性研究的焦点转入社会性别理论,西部妇女史的研究中也广泛采用这一分析范畴,同时强调西部妇女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90年代以来,随着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史料的丰富,该研究从微观上强调西部妇女的族裔、文化、阶级、职业等的差异,从宏观上强调全新意义上的“两性史”,即要求在一个新的历史基准体系之下对各种妇女群体作出价值评估,并将妇女的历史编
-
英属印度妇女运动的两种趋势——兼论传统观念对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
作者:
陶笑虹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现代化
传统观念
英属印度妇女运动
两种趋势
-
描述:
本文从考察 2 0世纪初兴起的英属印度妇女运动在争取妇女社会权益、组织妇女投身政治活动中同时存在的进步势力和保守势力及二者关系入手 ,揭示印度妇女处境难以彻底改观的原因 ,并论证了以宗教文化为代表的传统观念对印度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强大负面作用。
-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通知
-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政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国务院
-
描述: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前言 21世纪,中国妇女事业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春天。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中国妇女运动和妇女事业又一次站
-
向警予与上海《民国日报》副刊《妇女周报》
-
作者:
李端生
来源:
怀化师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周报
妇女运动
向警予
民国日报
-
描述:
向警予烈士的报刊活动 ,构成了她一生革命事业的重要部分 ,因此对向警予在首次国共合作期间主编上海《民国日报》副刊《妇女周报》的活动史实作陈述与评价 ,有助于认识这位中国新闻史上杰出的报刊工作者和宣传家
-
萧红小说中四类女性的悲剧意识
-
作者:
刘慧珍
来源:
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惨命运
杀人
呼兰河传
萧红作品
萧红小说
悲剧意识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无意识
主要体现
-
描述:
在萧红作品中,不论是向命运作抗争的还是甘于受生活摆布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相同之处是悲剧的命运,不同的是走向悲剧命运的过程和方式。确切地说,萧红小说中女性形象以各不相同的方式展示了其悲惨命运。一种类型就是被无意识、无主名的杀人团扼杀的人物悲剧命运。这主要体现在《呼兰河传》中小团圆媳妇和王大姐的遭遇上。在作品中,这个黑乎乎、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是一个发育良好、活泼健壮的正常人。然而在"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思想而生活"的呼兰河人和她的婆婆眼里,她却太出格。而其原因却又如此可笑无理。一是因为
-
论吴藻词曲特质及其在女性文学史上的地位
-
作者:
薛海燕
来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吴藻
女性文学
清代词史
-
描述:
清代女作家吴藻经常在作品中抒发崇尚自由的意志。与同时代具有类似意识的女性相比 ,吴藻能够突破视男性所享有的待遇为解放尺度的思维定势 ,揭示传统力量压抑全体社会成员个性的严峻现实 ,视阈更为高远。不唯如此 ,打通不同人群之间的界限、将个性解放当作全社会共同需要的思路 ,也切入了时代要求的本质 ,在当时有着深化个性解放思潮的重要意义。吴藻词在表现其精神特质中形成了以豪宕悲慨为主的风格 ,在女性文学史上具有很高地位
-
李(吉力)人《大波》三部曲中的主要女性形象
-
作者:
向菊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我国著名四川籍作家李劼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引人注目。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波》三部曲中的蔡大嫂、伍大嫂和黄澜生太太。作品把她们的动作、情态、语言、心理活动、思想性格,刻画得微妙微肖,逼真传神。她们的形象再现了女性在当时的特定文化与历史条件下的位置与处境,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蔡大嫂代表的是小城镇的女性形象,其性格鲜明、泼辣,求生存的追求非常勇敢,敢于大胆地去爱,只是“品行太差”,一方面在袍哥和教民两种恶势力的斗争中,她是个受害者;另一方面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她不断追求着生活的新奇
-
女性立场与张爱玲的文学追求
-
作者:
吴珂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
女性视角
传统男性文化
男性化写作
他者
宗法
生存状态
女性心理
女性文学
洞察力
-
描述: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张爱玲当属最为独特孤傲的女作家了。她的文学追求和人生追求与当时文坛主流思想截然不同,而她也毫不掩饰她与主流之间这种紧张对抗甚于对话的关系。例如,在《谈音乐》中她就明确反对“英雄气”和“庙堂气”的精神追求和“清坚决绝的宇宙观”,而转而亲近一个风俗的,亲切的,有着浓厚人情味的日常世界。她不爱“大红大绿”这种强烈的对照,说“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而偏爱“葱绿配桃红”这种参差的对照。她不看重“英雄”和“超人”,却把目光投向“这个时代广大的负荷者”——凡人;她认为“人生的飞扬”无法
<
1
2
3
...
37
38
39
...
61
62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