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守与超越——摭论新写实之后的池莉小说创作
-
作者:
李明清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与火
池莉小说
《来来往往》
《看麦娘》
新写实小说
世俗精神
米兰·昆德拉
生存体验
女性形象
现实主义文学
-
描述:
坚守与超越——摭论新写实之后的池莉小说创作
-
原型的意义——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文化阐释
-
作者:
金昌庆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我的父亲母亲》
母亲原型
文化阐释
东方审美精神
“看”
张艺谋电影
影片
阿尼玛原型
女性形象
创作主体
-
描述:
原型的意义——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文化阐释
-
出色的艺术再创造:从川剧《激流之家》说起
-
作者:
唐思敏
来源:
四川戏剧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川剧
叙述结构
改编艺术
巴金
《激流之家》
人物描写
女性形象
-
描述:
出色的改编是再创造,特别对经典作家的经典之作的改编尤其如此。著名川剧作家徐棻根据我国文学大师巴金名作《家》改编、创作的川剧《激流之家》(2003年本,成都市川剧院演出),又一次把改编艺术的再创造演绎
-
乡原薛宝钗——兼评钗黛优劣论
-
作者:
李新灿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虚伪
乡原
生存处境
人性多面性
-
描述:
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 ,薛宝钗是最成功而又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人们对她的争议又常常是在与林黛玉作比较中进行的。薛宝钗是一个乡原典型 ,她将生存原则放在首位 ,以适量的虚伪作为生存智慧 ,她自以为是 ,真诚地劝说别人。说薛宝钗是乡原典型并不是贬低她 ,因为人类的生存处境和人性的复杂多面性使人们必然戴上人格面具 ,使人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乡原习性 ,都存在虚伪 ;说薛宝钗是乡原 ,正是对曹雪芹深刻洞察人类生存处境、人性复杂多面性的高度赞扬。以这一结论为基础 ,我们可以对钗黛优劣论作出公允的评价
-
19世纪艺术中的情色与女性形象
-
作者:
〔美〕琳达·诺克林
齐鹏
来源:
江苏画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19世纪艺术中的情色与女性形象
-
时代呼唤影视新型女性形象
-
作者:
齐殿斌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中国
人物形象
电视
艺术评论
女性
-
描述:
时代呼唤影视新型女性形象
-
男性话语·女性形象:评王鸿达小说
-
作者:
左芳
来源:
绿洲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文学评论
作家评论
人物形象
小说
-
描述:
男性话语·女性形象:评王鸿达小说
-
调整心态 塑造银行女性新形象
-
作者:
孙影
来源:
中国金融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综合素质
心理误区
银行
中国
女性形象
-
描述:
调整心态 塑造银行女性新形象
-
论明代拟话本小说的卡里斯马形象群
-
作者:
宋若云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类型化
明代拟话本
伦理
卡里斯马形象群
-
描述:
文化总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中心体系基础上的,而文学就是这种文化的形象反映。文学作品中卡里斯马类型形象的确立与这个中心价值体系的盛衰密切相关。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出现了一大批卡里斯马型人物,其中以商人形象和女性形象最为突出,这一形象群的产生正是当时价值重建的必然结果,而对伦理价值的强调同时也使拟话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了类型化的特征。
-
《野蔷薇》:混沌社会里平凡者的悲剧
-
作者:
李喜仁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尝试
茅盾
短篇小说
女性
-
描述:
茅盾早期短篇小说集《野蔷薇》中的主要女性形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敢于大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自由的“五四”新女性形象;另一类是软弱的反抗者,既向往美好的未来,又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性格缺陷,最后只有退缩、屈服、失败。他们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茅盾通过刻画这些女性形象,揭露了在时代变革过程中旧的封建势力的根深蒂固和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分化,抒发了对旧道德旧社会的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