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搜索到相关结果 381 条
-
有“性”无“爱”与无“信”有“哀”——探析木子美式网络女性私人写作之沉沦
-
作者:
陈凯丽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子美”现象
身体写作
情色话语
女性文学
-
描述:
木子美现象一度在网络飙红,木子美脱衣舞式的私人写作引发了网络评论的难分难解,性爱是众口难调的东西,做爱是人性苦笑的叛逆。女性作家的性爱书写沉沦于欲望话语是理性的缺失,同时也是人性的放纵。用身体挑战男权文化,其中有着复杂的文化含义与隐秘的话语关系。
-
作家档案 周瑄璞
-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瑄
中国小说学会
中国女性文学
临颍县
-
描述:
周瑄璞,1970年生于河南省临颍县,现居西安,中国文坛新晋实力派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多湾》《人丁》《夏日残梦》《我的黑夜比白天多》《疑似爱情》等,中篇小说集《曼琴的四月》。作品曾入选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小说排行榜"。曾获中国女性文学奖、柳青文学奖。
-
作家档案
-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中篇小说集
档案
中国文坛
长篇小说
中国小说
中国女性
文学奖
-
描述:
周瑄璞,1970年生于河南省临颍县,现居西安,中国文坛新晋实力派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多湾》《人丁》《夏日残梦》《我的黑夜比内天多》《疑似爱情》等,中篇小说集《曼琴的四月》.作品曾入选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小说排行榜”.曾获中国女性文学奖、柳青文学奖.
-
女性书写的时代意义
-
作者:
赵静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意义
女性文学
性别意识
新出路
-
描述:
女性文学伴随着女权意识的解放而如火如荼的发展。女性文学作为一种文字形态出现,吸引了广大的读者,"身体写作"、"性"成为她们创作的代名词。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深思女性文学到底能不能成为一种文学态势?女性文学到底能写出什么?本文将从书写内容、书写特点等方面分析阐释女性文学的发轫、发展,深入探讨女性文学今后的新出路及其时代意义。
-
鸡仔文学与奥斯汀女性主义观异同点对比
-
作者:
李思瑶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文学作品
女性意识
当今社会
浪漫主义
社会背景
奥斯汀
女性地位
女性主义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当今的英美文坛上,刮起一股"鸡仔文学"之风(Chick lit),那么何谓鸡仔文学?在英美文化中,年轻的女士被称为小鸡,即"chick"。所以,这股鸡仔风也是一种新女性文学的代表。当今社会,主要是面向年轻的单身职场女性文学作品,都是以女性为主角,爱
-
女性哥特视野下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中的女主人公——以简·爱和麦琪·塔里夫为例
-
作者:
王佳
王晓利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哥特
女性意识
反抗父权制
-
描述: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迅速发展,夏洛特·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简·爱》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典型的女性哥特小说。小说主人公简·爱和麦琪·塔里夫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她们打破常规勇敢自由地追求理想的生活,是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渴望成为的新女性典范。在女性哥特这一视角下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了解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作家及广大女性对父权制社会的抗争以及女性作家在反抗过程中的矛盾意识。
-
一个人的恋爱:井上荒野小说《切羽》解析
-
作者:
徐怡秋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战后文学
婚外恋
现代社会
小说创作
情感
代表作家
恋爱
心理描写
荒野
女性文学
-
描述:
井上荒野,1961年出生,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作家井上光晴的长女,自幼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文学教养。1989年以处女作《我的努里耶夫》步入文坛,一举获得第一届女性文学奖。但此后她放弃了小说创作,主要投身于儿童绘本的翻译,直到2001年才重新
-
浅析《到灯塔去》中的“非个人化”因素
-
作者:
王远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个人化
意象非个人化
叙事非个人化
-
描述:
作为"现代主义"艺术的开创者之一,现代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西方女性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她对"非个人化"理论的运用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永恒的生命力,进入了永恒的时空。本文从叙事的非个人化与意象的非个人化等方面入手,探究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对"非个人化"的理解及运用。
-
论《简·爱》的女性主义特征
-
作者:
郑宛淇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女性主义
-
描述: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女性主义的现实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女性文学作品之一。作者夏洛蒂塑造简·爱这一反抗的、独立的人物形象,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女性在社会中的处境,鼓励女性追求经济和人格独立,拥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幸福婚姻。本文旨在探索简·爱这一形象的突出女性主义特征和简·爱作为独立的“人”的形象之还原作一定位。
-
女性哥特视野下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中的女主人公
-
作者:
王佳
王晓利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迅速发展,夏洛特·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简·爱》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典型的女性哥特小说。小说主人公简·爱和麦琪·塔里夫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她们打破常规勇敢自由地追求理想的生活,是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渴望成为的新女性典范。在女性哥特这一视角下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了解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作家及广大女性对父权制社会的抗争以及女性作家在反抗过程中的矛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