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472 条
-
当代女性文学版图上的辽海风光 ——辽宁女作家创作与批评研究
-
作者:
王春荣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空间视角
当代女性文学
辽宁女性文学
-
描述:
设若当代女性文学是一张完整的地图,那么,东北女性文学、辽宁女性文学则是这个版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辽宁女性文学是出过多名荣获"鲁迅文学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素素、孙惠芬、马晓丽、林雪、王纯菲等分别在散文、中短篇小说、诗歌、文艺批评等领域成为引人瞩目的作家代表。建立女性文学批评的空间视角正是基于地域性的女性文学创作实绩。地理空间视角的批评在女性文学批评的传统基础上,能够更加深入地开掘地理、文化、性别与审美之间的多重关系,从而绘出中国女性文学多彩、立体的宏伟景观。
-
黑人女性的自我探寻之路:对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戴梅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认同
双重压迫
黑人女性观
-
描述:
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以处于社会边缘的黑人女性的生活和思想为创作题材,致力于描写黑人文化身份的缺失、黑人女性自我身份的探寻和对自己民族文化之根的探索,以求找到黑人女性获得真正解放的出路。她的前三部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和《所罗门之歌》——通过对黑人女性自我身份探求的描写,不仅集中体现了莫里森一贯的创作主题,而且展示了她不断成长的黑人女性观。 目前对《最蓝的眼睛》《秀拉》和《所罗门之歌》这三部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女性主义批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批判理论以及
-
《典范与模仿:清末民初女传教士与本地女信徒对比研究(1877-1922)》
-
作者:
杨秀丽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传教士
妇女性别意识
基督教
圣经妇女
妇女性别空间
-
描述:
本文主要藉由传教士主流刊物《教务杂志》(The Chinese Recorder)中登载的女传教士传记,以及1877、1890、1907年三次基督教传教士大会纪录为主要材料,考察1877-1922年
-
“新女性主义”的关怀
-
作者:
王中忱
来源:
读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一 《探索丁玲:日本女性研究者论集》一书即将出版,本书的四位作者——秋山洋子、江上幸子、前山加奈子、田畑佐和子—是丁玲研究界知名的“四人幫”。她们从何时得有这一称号,究竟是自称还是他称?我都一无所知,也从没有向她们求问过。 这是一个亲密融洽的自由学术组合,她们的年龄却颇有参差。田畑出生于一九三八年,在四人中最为年长,一九六○年毕业于东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学科,随后进入东京都立大学研究生院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而恰在此年五月,竹内好为抗议日本众议院强行通过新的日美安保法案辞去了都立大学文学部教授,田畑因此无缘在竹
-
李商隐诗歌「女性叙写」之研究
-
作者:
吴品萫
来源:
台湾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意蕴
叙述观点
情爱意识
李商隐
时空
阴性特质
性别
女性
-
描述:
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女性敘寫」由於牽涉到一根深蒂固的性別寄託之文化傳統,使得文學中的「女性」經常成為政治託寓的符碼,也因而不少詮釋者對於文人(特別是男性)之女性敘寫詩作之解讀,游移、擺蕩在「愛情」與「寄託」之間,在此游移的裂縫中提供了多重可能的詮釋空間,「女性」這一能指,也隨著話語背景的轉變,被不斷地重新定義與詮釋。此一特質,在李商隱詩中,尤為明顯。對於李商隱詩歌之「女性敘寫」,清代至民國許多詮釋者基於不同的閱讀策略與詮釋標準,在「寄託說」與「愛情說」之間聚訟紛紜。從義山之相關詩歌看來,確實也存在託寓的可能
-
家的意义建构:婚变女性的经验诠释
-
作者:
蔡文瑜
来源:
台湾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後殖民主义
後殖民
家
婚变女性
家人关系
女性
-
描述:
家的意義建構:婚變女性的經驗詮釋中文摘要本研究決定以「家的意義建構」為題,理解婚變女性的居家經驗,及這些經驗揭示的後殖民課題。故本研究的目的、研究設計與結論依序如后。首先,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二:(一)針對未婚、已婚與婚變這三大生命時期,理解女性的家人關係、性別規範,以及對家持有的心理/文化意義;(二)根據後殖民主義,分析現代化婦運歷程對上述居家經驗的影響,及台灣女性可能陷入的受迫困境。為達成目的,本研究決定基於詮釋學的方法論,以半結構的深度訪談法,選取符合兩種條件的受訪者:(一)第一個條件是,受訪女性
-
论艾米.洛威尔的女性主义思想
-
作者:
汤凤云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艾米.洛威尔
女性文学传统
双性同体
女同性恋
-
描述:
艾米.洛威尔 (Amy Lowell, 1874—1925)是二十世纪前期美国一位杰出的女诗人。她是意象派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也是二十世纪初“诗歌复兴”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她在诗歌作品中大胆尝试新的韵律和模式,所涉及的题材也极为广泛。在创作生涯的早期,艾米.洛威尔的意象派诗歌曾获得了人们的普遍褒奖,但是,到了后期,她的诗风发生了变化,其诗歌当中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洛威尔常被认为是一位离经叛道的女诗人,因此她的关于女性的诗歌,对于她的诗歌价值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即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来探讨艾
-
军垦文物与早期入疆女性的兵团认同
-
作者:
聂爱文
王蒙
来源: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军垦文物
兵团早期入疆女性
兵团认同
-
描述:
文物中的兵团女性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理解兵团第一代女性对兵团认同的层次性和复杂性,也拓展了兵团女
-
中共第一名女党员的壮丽“春秋”
-
作者:
夏雨
来源:
晚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共产主义小组
书香之家
一名
得意弟子
附属小学
女子师范学校
女党员
革命事业
长沙城
缪伯英
-
描述:
缪伯英是中共第一位女党员,1920年在北大由李大钊介绍入党,为中共早期革命事业和中国的妇女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李大钊的得意弟子缪伯英乳名玉桃,1899年10月21日生于湖南长沙一个书香之家,父亲缪芸
-
张漱菡小说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吕佳蓉
来源:
成功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漱菡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五○年代一般被歸類為「反共文學」的時代,其實同時也並存著女作家的興起創作、通俗小說的盛行等等,「反共文學」只是當時代的主流卻不是全部,又當時雖然女作家大量竄起、但是只有少數女作家是被研究者所關注的,例如曾擁有讀者票選最喜愛的小說的作者-張漱菡,似乎就被疏忽遺漏,因此筆者欲透過分析其作品來論述:就女性書寫而言,張漱菡作品中女性形象刻畫的意義。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論文的研究動機、問題意識以及文獻回顧等部分,最後再說明本論文的章節架構。 第二章為<張漱菡筆下的愛情模式>:透過張漱菡愛情小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