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搜索到相关结果 30 条
-
日本女子大学的女性学研究与教学
-
作者:
赵树勤
赵红杰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学研究与教学
特征
日本女子大学
-
描述:
文章从女性学研究背景和中日同属东方文化入手,对女性学在日本女子大学的研究与教学情况予以详细介绍,同时对其科学化、具体化、微观化的发展趋势、研究手段多样化、研究成果实践化等相关特征进行归纳和分析,挖掘出了一些带启示价值的内容。
-
政治夹缝中女性意识的隐秘流露——二十世纪“十七年”时期(1949-1966)女性文学的尴尬处境
-
作者:
王传满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时期
女性意识
政治夹缝
女性文学
-
描述:
“十七年”时期的文学给人的印象是英雄的文本、革命的文本、无性的文本 ,所以作为文学一翼的女性文学始终没有被另提别论 ,以至有人认为“十七年”不存在女性意义上的文学 ,戒除对“女性文学”作过于狭隘的理解 ,充分考虑“十七年”女性文学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语境 ,我们方可发现 ,“十七年”女性文学一定程度上仍然在对社会生活和女性生活的文学表现中 ,或隐或显地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与此同时 ,也应正视它所内蕴的女性主体意识明显缺失的不足。
-
斩不断的“情爱”情结——女性文学情爱主题特征概述
-
作者:
张华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准自叙传"形式
乌托邦
情爱主题
女性文学
-
描述:
论文在梳理女性文学情爱主题流变的基础上,归纳出情爱主题的四个特征:即情爱主题由理性的对应向内在化、纯粹性转变;情爱主题由模式化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主观色彩强烈的"准自叙传"形式;对建构神话和乌托邦的执着,其中包括从精神恋神话到"性唯美"神话的建构以及从寻找理想男子汉到单性爱情乌托邦的营造。
-
三十年代女性小说论
-
作者:
李奇志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体创新性
社会政治化
女性文学
30年代
女性本体性
-
描述:
文章试图在兼顾现代女性文学历史传统以及小说流派性主体性的同时 ,侧重于梳理 2 0世纪 3 0年代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女性小说所具有的几个普遍性特征 ,即社会政治化形态 ,回归女性本体形态和小说文体的创新性形态。
-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及其女性创作主题
-
作者:
丁琪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意识
亚文化群体
内省意识
-
描述:
由于童年经历和教育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张爱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女性意识极其强烈的作家;她以女性特有的关照方式和性别敏感切入那个特定时代女性生活的内部,展示了她们不自主的卑微生存处境,再现了女性封闭、沉默匮乏、依附性等亚文化群体特征;张爱玲认为女性的这种群体悲剧一方面是根深蒂固的传统男权文化长期控制、压迫、引导的结果,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女性自甘为奴。作家这种深沉、严厉的女性内省意识,在五四以来的现代女性文学史上有着不同寻常的标志性意义。
-
试论张欣小说中的地域文化色彩
-
作者:
赵改燕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都市文学
张欣
女性文学
岭南文化
-
描述:
张欣小说以描写南国都市生活和都市女性为主 ,其关注当下生存的创作主题 ,着力刻画都市平民的形象塑造 ,以及富于个性的艺术表现手法 ,都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 ,折射出岭南文化的地域特色和时代内涵 ,这使其作品在都市文学和女性文学中独树一帜 ,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
-
社会性别与性别诗学——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笔记之二
-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性别诗学
两性和谐
-
描述:
社会性别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对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重要贡献 ,它标志着西方女性主义学者的理论自觉。作为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 ,它是在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被介绍进中国来的。社会性别理论对于开阔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先在的理论视野 ,对于 2 0世纪 80年代普遍运用的性别本质论限度的认识与反思 ,尤其对于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坚持开放办刊,走特色发展之路,取得明显成效,2003年度文学艺术类论文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中居于全国高校学报前列
-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质量意识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
高校学报
-
描述: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社科学报由“全、散、小、弱”向“专、特、大、强”方向发展,具有扭转高校办刊历史的划时代意义。这一历史性变革将极大地改变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格局,对进一步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促进中华文化复兴产生积极作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正是在意识到高校学报的学术使命并认清了高校学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率先打破高校学报几十年一贯制的大杂荟面孔,大胆自我定位,实行专业倾斜,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紧密结合本校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和重点学科建设
-
自审·批判·超越——试析20世纪女性写作的自审视角
-
作者:
胡慧翼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判
生命本体
女性意识
自审
-
描述:
20世纪女性写作有一个鲜明的自审视角,所谓的自审,指向的是男权文化传统积淀下来的女性丑恶和她的本质弱点。凌叔华、张爱玲、王安忆、铁凝等一批女作家感应时代的氛围,切入到对女性文化负面的不同观照层面,和对类的自我作出了灵魂审视和冷峻批判。对女性"恶"的批判审视是为了女性精神的更新和超越,是为了建构成熟健全的新型女性人格。她们的女性写作在20世纪女性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
郭小东论
-
作者:
陈忠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微观分析
人性
曼陀罗
评论
知青文学
个性化
小说世界
中国当代
女性文学
知青运动
-
描述:
郭小东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