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山东师范大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243 条
-
“三言”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丁蕾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三言”
才子佳人
社会角色
社会思潮
-
描述:
的总集。“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其主要的篇幅和精彩部分是写世俗的人情百态,特别是爱情婚姻题材的内容约占了1/3的比例。大量婚恋题材的内容给了男女主人公最宽广的舞台集中展现其各自的社会角色
-
父权意识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赵玉君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形象
父权意识
女性解读
-
描述:
本文瞩目点在于海明威在作品创作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描摹。
文章首先对海明威其人其作进行了基本的介绍,为文章的后续展开提供了论证的起点。文章指出海明威作为一位自传性很强的作家,经历了战争以及许多个人独特的经历,这对于他的哲学观念与文学主张都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通过对作家海明威的人格倾向分析,对海明威作品中硬汉人物的多样模型获得生动描述进行了解说的例证,文章认为可以用行动哲学在作家创作中的体现这一思路对海明威作品进行理解。文章继而对海明威小说世界中关于女性形象的塑造问题进行了提及,指出海明威作品
-
电视剧中的武则天形象研究
-
作者:
程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消费文化
女性形象
电视剧
女性主义
形象建构
-
描述:
武则天的历史女性形象再次在荧屏中掀起收视热潮,进入到人们的娱乐文化视野中,是在2014年年底伴随着电视剧《武媚娘传奇》的开播而产生的。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临朝称制的女皇帝,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不断的被不同时期的导演和编剧搬上电视舞台,其女性形象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不断嬗变和被重新建构。电视剧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大众文化现象,至今方兴未艾。随着时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发展逐渐过渡到大众消费文化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电视剧成为了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追求和
-
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形态
-
作者:
邵瑜莲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九十年代电视剧
叙事策略
女性形象
男性中心主义
-
描述:
从第一部大型室内剧《渴望》诞生以来,九十年代女性形象的塑造开始成为提升电视剧收视率的亮点和引人关注、思考的社会热点。此后,女性问题越来越成为电视剧从业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出现了一大批以女性形象为主人公的电视剧。本文欲借鉴女性主义理论,尝试通过对九十年代电视剧女性热的冷透视,来解读中国电视剧,挖掘女性热背后的父权文化观念,及其所带来的电视剧文化的弊端,探求男权主义与主流意识形态、商业策略内在的关联、纠结,及其充满矛盾互动的同谋关系。在深层挖掘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九十年代电视剧文化的批判性分析,以期电视剧艺
-
试论老舍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炜炜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作品研究
现代文学
老舍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以表现市民阶层和市民性格而著称于世的,在他笔下诞生了许多不朽的艺术形象.但自老舍研究以来,人们对他笔下女性形象的研究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对整个老舍艺术研究来讲稍显不足.该文试从老舍的潜意识层面分析了他的性爱观和女性观,从中可见他传统而保守的文化观、创作观,并且又从传统文化角度论述了老舍所认可的婚恋模式并描绘了他理想的女性形象.
-
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琳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重建
自我身份
女性形象
-
描述: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39- )是加拿大当代著名诗人、小说家与文学评论家,已发表作品40多部。她的作品多次荣膺各种文学奖项,包括2000年的布克奖、加拿大吉勒文学奖以及加拿大总督文学奖等,已在世界文坛引起批评家的关注并深受读者的喜爱。阿特伍德是一位睿智的作家,她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还保持着对生活的敏锐体察,并以其富有特色的笔触,描绘出人类生活纷繁而独特的体验。在她的众多文类的作品中,阿特伍德对当代加拿大人,尤其是加拿大女性的生存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她的以加拿大为背景的小说同样体现了类似的主题,以诗
-
论许鞍华的电影创作
-
作者:
谢丽娟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许鞍华
艺术风格
主题意蕴
女性形象
-
描述:
许鞍华是一位坚持文艺类型片创作的导演,多年来她一直用自己平实冷静的镜头反映着社会的千姿百态,用充满人文关照的情怀述说着边缘人物的平凡人生,从《疯劫》(1979)到《投奔怒海》(1982),从《女人,四十》(1994)到《天水围的日与夜》(2008)再到《桃姐》(2012),她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兼具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好影片,许鞍华现如今已经成为香港文艺电影的唯一标识,在香港影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尝试在对许鞍华的电影作品的整体关照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比较研究法探讨许鞍华对漂泊与寻根主题的阐释,并探析她的作
-
元杂剧女性形象初探
-
作者:
赵晓红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情理想
元杂剧
审美情趣
女性形象
-
描述:
该文对元杂剧女性形象的研究,主要对女性形象系列进行分析,探讨元杂剧女性形象的审美情趣和进步的爱情理想.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对元杂剧女性形象系列的梳理.论文的第二部分,分析元杂剧女性形象平民化的审美情趣.主要从女性形象社会地位的下层化,思想性格的平民化、语言的本色性及产生女性形象审美情趣的原因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论文的第三部分,分析元杂剧女性形象进步的爱情理想.主要从理想爱情的产生方式,理想配偶的标准,理想爱情的基本要求和理想爱情的追求过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
通过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看其爱情婚姻观的嬗变
-
作者:
徐翔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哈代
模式
爱情婚姻观
嬗变
女性形象
-
描述:
托马斯·哈代 (1840-1928) 是独特的。尽管他的职业生涯是从一名建筑师开始的,他却获得并保持了作为一名诗人和作家的双重声誉。虽然他在一个穷乡僻壤出生、成长,并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光,他的小说和诗歌却被全世界的人们所熟知和喜爱。年轻时的哈代想做一名牧师,然而当他去世时,他却以其宿命的观点和不可知论者的身份为人知晓。他曾渴望到一流的大学接受教育,尽管热望未果,现在他却成为被世人研究最多的作家之一。他把对古朴过去的怀旧情感与人世间的哲学观点相结合,从而展示给我们独特的洞察人性的眼光。他一生用了七十多年的
-
再造巴别塔--八九十年代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简论
-
作者:
田丽红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作家
女性题材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男性小说文本中,有着陈容庞大的女性形象群落.从男作家对女性题材及女性形象的偏爱和把握上可以看出,他们力图在精神和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上对女性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以期更深刻的理解女性.客观地说,他们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当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一些男性小说文本,却发现在许多女性形象背后,仍然拖着或浓或淡的封建男权中心文化的阴影.该文旨在站在女性主义立场上,以性别的文化视角解读男作家创造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