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顺从抑或反抗:三言中青楼女子的艰难抉择
作者: 李胜   来源: 北方文学(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楼女子   抉择   三言  
描述: 冯梦龙在《三言》中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而其中最为丰满、最为生动的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青楼女子。她们本来是“人”,然而却得不到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与保障。所以有的选择了顺从,有的选择了反抗,反抗者在反抗中凸现了她们的个性,也导致了她们的悲剧。也有的遵守了封建道德律条,顺从了命运的安排,也赢得了封建卫道士的赞誉,但是泯灭了个性,丧失了尊严,这又何尝不是悲剧!因此从她们的艰难抉择中凸显了中国女性的解放之路将是曲折而艰难的。
赛珍珠《大地》中的大母神原型解读
作者: 陈璐   来源: 北方文学(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母神   原型   《大地》   赛珍珠  
描述: 美国知名作家赛珍珠以其双重文化身份享誉世界。她的作品主要涉及她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并且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各国读者的广泛欢迎。本文试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大母神原型在她的代表作《大地》中的体现。大母神是原型批评中的一个主要原型,它以一个全能而神圣的女性形象出现,并成为原始时期人类的全部依靠。在《大地》这部作品中,中西方文化相互交织并且在一些原型人物和意象中有所体现,因此,要想更好地理解赛珍珠的双重文化身份,就必须先对书中的原型进行解读。此外,本文对大母神原型的分析还能够帮助探寻隐藏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最原始的母
在追求和迷失中:浅析现代女性文学中的“自我”找寻
作者: 陈雅楠   来源: 北方文学(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迷失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写作在文学创作的广阔空间里一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而由此产生的关于女性文学的研究从西方到东方更是一个长久以来的话题,在我国,对于女性意识等方面的研究从八十年代成为众多研究者共同的起始点。在众多作家及其作品中,女性对于“自我”意识的发掘不止一次的透过文本体现出来,作品所塑造的文学形象对于自我的发现与追求,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类型,这些发现对于女性文学的成长与研究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在男权话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社会,女性是否已经如女权主义者所说的那样“冲破了封建意识的牢笼,寻找到了那个理想中的自我”呢。这篇论文将
解读麦吉内心两种力量的对立
作者: 曾秀烨   来源: 北方文学(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悲剧   女性形象   屈服  
描述: 《弗洛斯河上的磨房》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长篇小说,作者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女性进行了反思。本文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反抗和屈服男权社会现实的内心挣扎进行了解读,指出主人公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笑”的解读——史湘云与婴宁之比较
作者: 赵巧丽   来源: 北方文学(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史湘云   婴宁  
描述: 史湘云和婴宁是两位经典的“笑”女性形象,虽为不同作者塑造,但两人身上有许多共同点:相同的身世、相同的出场、相同的外貌,相同的性情等,本文通过史湘云与婴宁的比较,使二位女子的形象更清晰地展示。
浅析关汉卿杂剧中的男性形象
作者: 徐佳超   来源: 北方文学(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思想性   关汉卿  
描述: 关汉卿留存的18部戏剧集中,前人对其中的女性形象颇多关注,在关剧中,女性俨然已超拔于男性之上;而对于男性形象的研究,有关的著作甚少。因此,我就18部剧作对其中的男性形象加以分析、总结,将其分成官吏、英雄、痴情男、权豪恶棍等四类。并对这四大类人物形象加以剖析,分析关剧的思想性。
从拉康三界理论浅析女郎夏洛特心理结构
作者: 陆飚   来源: 北方文学(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康   三界理论   女郎夏洛特   心理结构  
描述: 本文从拉康的三界理论出发,通过分析女郎夏洛特的主体心理结构,对丁尼生的诗歌《夏洛特》中主人公女郎夏洛特作为一个独立女性形象在男权社会中走向死亡的原因做出解读。文章首先阐述拉康三界理论,然后分别从想象界的自我、象征界的主体和实在界的无意识主体三个方面来分析女郎夏洛特的三层心理结构,最后得出女郎夏洛特的悲剧原因在于象征主体对男权社会的妥协和实在无意识主体对自由平等的追求的矛盾。她的悲剧是注定的:在男权社会追求女性的自由平等只是一种受无意识主体诱惑的自杀行为。
浅析《城堡》中“女性拯救”的原型解构
作者: 高敏   来源: 北方文学(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原型   女性拯救   城堡  
描述: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的方法,从女性角度出发,追溯了卡夫卡小说《城堡》中女性形象的神话原型,分析卡夫卡对传统男性叙事中的女性拯救原型的消解与重构。
透析“偏见”——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
作者: 董宇霏   来源: 北方文学(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个性   性格   婚姻观  
描述: 《傲慢与偏见》是出自英国小说家筒·奥斯汀笔下的一部著名文学作品,以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村文化为背景,围绕不同阶级层面的男女婚恋过程中所呈现的错综复杂的情节展开的。伊丽莎白是本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她聪慧睿智、活泼善良、自尊自爱、勇敢独立且善于思考,“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万万要不得的”也足以说明了她爱情至上的婚姻观;小说中所塑造的伊丽莎白的形象与英国传统女性形象大相径庭,这一反传统的新型女子也被后人称为“天下有情人的榜样”。本文从伊丽莎白的性格特点、婚姻观及个性塑造三方面进行分析,呈现“偏见”背后的人物
从女性视角解读《战争与和平》中的海伦与娜塔莎的形象
作者: 扬四美   来源: 北方文学(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伦   女性视角   灵魂   肉体   娜塔莎   象牙女郎  
描述: 该论文选取了《战争与和平》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一海伦和娜塔莎,一个被塑造成浪荡、追求感官刺激的堕落形象,一个则是贤妻良母、热衷于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的理想女性形象。论文首先分析了海伦被塑造成肉体化身的事实和原因,揭示背后隐藏的“托尔斯泰主义”的“灵魂”与“肉体”观念。接下来对作家笔下的理想女性一娜塔莎的形象进行分析,从十三岁、十六岁到结婚后的形象变化过程进行细致论述,展现出娜塔莎被男权文化牵制、驯服的完整过程,对这一形象塑造进行批判,指出娜塔莎实质纯粹是按男性希望来塑造出的“象牙女郎”。最后分析这两个人物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