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中南大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52 条
-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
作者:
黄美红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陀思妥耶夫斯基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作为两性中的一极,代表着人类社会的一半,在任何一个作家的笔下,这个话题都是值得关注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女性主义批评的勃然兴起,猛烈地冲击了文学研究领域中由男性文化建构的传统,使人们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文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性别独特性和文化独特性方面的深入探索和丰富表现,开辟了当代文学研究的新境界。因此,从女性主义视野下来研究作家作品也一时成为了一种潮流,本文即是从女性主义的视野出发来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女性形象作类型分析,其女
-
广告性别歧视的道德解读
-
作者:
高桂贤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归因与对策
广告性别歧视
性别平等
-
描述:
在男权社会里, 性别平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男性为标准的追求与男性完全平等的“等同论”;第二阶段是针对不同性别而采用不同对待的“差异说”;第二阶段是现代的以发展个性、人性为内容的“男女同体论”。且“男女同体论”体现的原则在于女性与男性一样作为社会合作的一分子, 应该享有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生存和发展的平等机会。 现代社会仍然存在着对女性的歧视,体现在广告中的则是女性形象的刻板化、商品化、女性主体价值的消匿,这是在男权社会里女性屈从地位的彰显。 文章探讨广告性别不平等的经济、制度及女性个体德性修
-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之嬗变
-
作者:
姚昌美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趋势
女性主义批评家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论文以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了解和借鉴为基础,在广泛阅读和考察中国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前提下,整合了最新研究成果。以对女性意识的认识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以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呈现出的与世界对话与交流的特征为背景,力图展现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富有本土特征的理论图景,概括和归纳出其发展变化的轨迹与趋势,提出了一定的理论建构设想。 第一部分:整体性出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80年代初中国当代女性主义理论家们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译介和吸收、借鉴,以及在此条件下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在80年代中后
-
从《闺阁记》《金锁记》看赛珍珠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曾青梅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文化
女性意识
来源
赛珍珠
-
描述:
赛珍珠与张爱玲都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女作家,女性是她们共同关注的对象。《闺阁记》与《金锁记》分别代表了她们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在她们看来,女人一生中三个重要身份,特别是“妻子”和“母亲”无疑都是宗法父权为女性设定的文化概念,用以承载男性社会的意义。赛珍珠通过塑造一个从顺从到反省,从迷失到抗争,从狭隘到身心超越的女性形象来抗衡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定位,以达到反父权制的目的。这种反抗却不是以剑拔弩张的显性对立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团结男女双方,求同存异,贯通中西文化精神为宗旨,故而显得平和而富有生气。体现出作者开放的胸襟及
-
论凯瑟琳·安·波特的女性意识
-
作者:
马英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女性意识
凯瑟琳·安·波特
自我定义
-
描述:
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是二十世纪中期美国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她本着严谨的艺术态度、敏锐细致的观察,以尖锐明晰的文笔,创作出了相对较少的作品,但每部作品都强劲有力,风格独特、寓意深远。波特自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受到批评家的注意以来,就被认为是一名优秀的短篇小说家。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批评家对波特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理论对她的作品进行了研究,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提出为女性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女性文学批评的目的之一便是重新审视那些被忽略的
-
他者的悲剧:《圣殿》中的女性人物及其受害状况
-
作者:
李湘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受害状况
悲剧
《圣殿》
女性人物
-
描述: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美国20世纪公认的文坛巨匠,他一生著述丰富,思想博大精深。作为南方文学的集大成者,福克纳对南方大家族的没落、旧传统的瓦解及其处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彷徨和痛苦的探索,是其最高的艺术成就,他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他最重要的作品也大都是以此为主题。在这些作品中,他不仅深刻地表现了这些大家族的衰败,而且强烈谴责了各种非人道的道德、宗教和社会势力对人性的摧残,而这种摧残在女性身上无疑最为突出。《圣殿》(1931)一书正是福克纳最高艺术成就的体现之一,堪称抨击美国南方丑陋现实、展现女
-
《米德尔马契》中性别二元对立的解构
-
作者:
方岚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性别二元对立
双性同体
《米德尔马契》
乔治·爱略特
-
描述:
自乔治·爱略特步入文坛以来,研究者对于她本人、她的创作思想及其文学主题意蕴一直有着激烈的争议。《米德尔马契》中对女性主义所持的态度一直是爱略特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通过对爱略特经典小说《米德尔马契》的分析,探讨作者在作品中如何对男性处于中心、女性处于边缘地位的传统性别模式进行有效的颠覆。第一章从解构主义的视角讨论性别二元对立的历史背景及其理论渊源,结合相关的女性主义理论为阐释《米德尔马契》在解构性别二元对立方面所作的贡献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第二章分析小说中男性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在政治、经济、教育领域内的种种
-
亨利·詹姆斯笔下的边缘男性
-
作者:
董丽颖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兰波特·斯特莱特
边缘性
罗兰·马里特
海叶森思·罗宾森
边缘男性
-
描述:
对于被誉为心理现实主义之先驱的亨利·詹姆斯,以女性为作品的中心人物是其小说的显著特色。因此,学者和评论家们往往趋向于从许多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他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其小说中男性人物的研究。本文运用边缘理论集中研究其三部代表性作品中的三位男性人物,即《罗德里克·赫德森》里的罗兰·马里特、《卡萨玛西玛公主》中的海叶森思·罗宾森以及《奉使记》中的兰姆波特·斯特莱特,从而分析并探索其小说里的边缘男性人物。第一章“悬置男性的边缘性”旨在通过分析文本对三位男性人物的刻画来阐释詹姆斯三部作品中男性人物
-
王尔德社会喜剧中的“他者”形象
-
作者:
丁晓红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奥斯卡·王尔德
社会喜剧
-
描述: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是维多利亚时期一位著名且非常有天赋的作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多种不同文学体裁。然而最受历来的评论家青睐的还是他的社会喜剧。本文以已有的相关成果为基础,运用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中的“他者”概念分别分析王尔德社会喜剧中几种不同类型的“他者”形象。除导论和结论外,本文主体部分包括三章。第一章主要分析王尔德社会喜剧中被边缘到“他者”地位的女性角色,从女性主义视角分别分析了未婚的年轻女性和犯过错的中年女性人物的被边缘化。由于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处于其中的女性只能是男
-
女性叙述策略与女性作者权威:简·奥斯汀的《爱玛》之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
作者:
刘惠良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自由间接引语
权威
聚焦
《爱玛》
声音
-
描述:
简·奥斯汀是英国文学史上极其出色的女作家之一,她以女性特有观察力与洞见力,真实地描绘和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现实生活,尤其是他们的婚姻与情感世界。其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一扫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充斥英国文坛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继承并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高潮奠定了基础。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虽然仅出版作品六部,但被广泛阅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作为表达女性意识较早的作品,她的小说以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