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柔石】搜索到相关结果 60 条
-
论刘庆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宁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庆邦
理想人性
底层关怀
女性形象
-
描述:
作为自乡土和矿区走进文坛的短篇小说家,刘庆邦一直以来默默关注着底层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在不断的创作中展现着底层众生相,也表达着作家本人的艺术追求,于一系列优秀作品中引起人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本文以细读刘庆邦作品的方式,以他中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同时兼论长篇。第一章通过了解他的人生经验以及创作历程来解读他的创作风格,以此基础上对他创作的独特性进行剖析,其中女性的塑造构成了他创作的审美典范。第二章对他笔下生活在乡村的女性进行探讨,可分为两大类,少女和母亲。他们的纯美、圣洁、柔韧以及坚强构成了刘庆邦柔美小说的基
-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段阳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城
分析
美学理论·影视评论及其它
女性形象
-
描述:
意蕴、高超的艺术技巧、丰富的比喻以及幽默的风格,显示出了钱钟书深厚的文学功底。无论是虚荣刻薄的苏文纨,还是善工心计的孙柔嘉,或者偏执天真的唐晓芙,或者庸俗堕落的鲍小姐,都凸显了20世纪40年代下中国
-
《倪焕之》中金佩璋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方熔熔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失望,却忽视了女性固有的特点。女性具有易柔易刚的特色,而女性解放,解放的也应该是带有封建色彩的部分,而不是把女性内涵全然都抹杀掉,这种过于极端的表现其实反映的是整个五四时代人物的局限性。
-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猎物》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胡光宇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猎物》
伊莱娜·内米罗夫斯基
女性形象
-
描述: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童年生活影响了她的创作:出身于俄国贵族并且贪图富贵享乐的母亲成了她创作的首要素材“恶母”;母亲身上所缺失的“温柔”、“贤淑”的美德在她的笔下得到了升华,并且以碎片的方式在不同作品的“母亲”身上塑造。这种两面性的性格特点集中体现在不同的“母亲”身上,并不断拓展,蔓延到作品中所有女性身上。不论“悲”还是“善”,追溯其原因,无一不逃出“男性酿造了女性的悲剧”这一定律,但是从存在主义角度出发,这些女性无一不是在苦苦追寻面对现实存在的自由意志。
-
基于文学伦理学批评下的狄更斯小说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李跃壁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
《双城记》
维多利亚时期
社会风貌
人物命运
道德品质
荒凉山庄
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
现实主义文学
-
描述:
200余人。[1]他塑造的女性大都具有美好的道德品质,热爱家庭、温柔贤淑、思想坚贞,默默地为丈夫、家庭奉献着自己,但也不乏不善料理家务、失贞的女性形象。
-
从苦难中觉悟——雪漠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一次超越
-
作者:
刘楠
来源: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越
坚韧
苦难
女性
-
描述:
在雪漠新作《野狐岭》中,莹儿、兰兰、月儿、豁子女人、雪羽儿、紫晓、木鱼妹是雪漠笔下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集温柔、善良、坚韧于自身。一方面,在男权社会的桎梏下,女性自身的奴性地位和极度的贫穷状况,使得她们承受着巨大的苦难与不幸;另一方面,雪漠并非一味地书写苦难,而是让雪羽儿、紫晓、木鱼妹在爱与宗教的滋养下实现证悟,从而摆脱苦难,实现超越。
-
浅析围城中女性的性格特征
-
作者:
刘晓静
来源:
小品文选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观
性格特征
人生观
女性形象
-
描述: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著,是大文豪钱锺书先生唯一的一篇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四个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以的爱情观为出发点,对四个女性进行了诠释,从她们与主人公
-
浅析围城中女性的性格特征
-
作者:
刘晓静
来源:
小品文选刊(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观
性格特征
人生观
女性形象
-
描述: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著,是大文豪钱锺书先生唯一的一篇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四个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以的爱情观为出发点,对四个女性进行了诠释,从她们与主人公
-
土地文化折射出的女性意识差异:郝思嘉与阿兰的对比研究
-
作者:
孔倩云
王静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郝思嘉
阿兰
女性意识差异
土地文化
-
描述:
土地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要素之一,承载着浓厚的文化信息,形成了土地文化。小说《飘》和《大地》中,土地文化与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以土地文化为依托,着重从土地文化中透析郝思嘉与阿兰的形象,对比其女性意识的差异。本文研究的重点为:土地文化与女性的形象——传统与反传统的对比;土地文化与女性的婚姻观——独立、自主与温柔、顺从的对比;土地文化与女性的归宿——成熟与消亡的对比。
-
《十二美人图》中的真实器物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清代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追求一种“病态”美。多愁善感、弱不禁风是男性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宫廷画家,还是文人画家,男人笔下的女性形象几乎个个削肩、长颈、平胸、窄臀、瘦臂、细目、樱唇,柔若无骨,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