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76 条
-
一曲哀婉的女性主义赞歌
-
作者:
范晓航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红字》
父权制
霍桑
女性主义
-
描述:
霍桑的杰作《红字》的问世为他赢得了美国十九世纪伟大小说家的声誉。他的这部小说以严谨的结构、诗化的语言、高超的象征手法及模糊的语意表达使作品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同时由于霍桑把“通奸”这个敏感的社会问题引入小说并塑造了海丝特这个为争取自由幸福而勇于反抗传统社会习俗的叛逆者形象而使小说及作者本人备受关注与争议。特别是作品的模糊性及作者对女性的矛盾态度一直以来成为女性主义批评家争论的焦点。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及某些评论家得出的结论着重分析霍桑在《红字》中渗透的女性主义意识。从女性主义批评消除“二
-
颠覆与重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
作者:
柴焰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女权主义
女性写作
-
描述: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以妇女为中心,具
有开放性和颠覆性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
深入到文学、文化领域的成果。本文通过对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
评溯源及其基本概念的梳理来进一步论述这种批评理论如何从性
别意识出发,清理男权制的性政治以及如何在建立女性美学和标
举差异中,不断建树自己的理论,并进行影响研究,论述了中国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胎生于女权主义运动,因而具
-
多变的是生活,不变的椒命运-从女性视角评析《他们》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克菲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他们
-
描述:
的焦点。对欧茨作品中的女性进行女性主义的分析是近些年来开始的研究。虽然她本人并不是一位女性主义作家,但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往往生动、写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这部作品中,欧茨塑造了一幅女性群像。本文根据
-
《新华日报》副刊《妇女之路》研究(1940--1947)
-
作者:
陈可猛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妇女之路》
中国共产党
-
描述:
《妇女之路》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唯一党报——《新华日报》的副刊之一,也是这一时期专门探讨和寻求实现国统区妇女解放道路的妇女报刊。《妇女之路》共出版149期,597篇各类文章,以通俗生动、朴实无华的语言吹响了国统区妇女在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不断解放的号角。对《新华日报》副刊《妇女之路》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诞生背景、分析其业务实践、梳理其主要内容、总结其基本特点,有积极的学术意义。《妇女之路》的诞生有深刻背景。抗战爆发后,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北、华中、华南广大军
-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
作者:
高乃毅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池莉小说
女性意识
由隐到现
逐渐完善
-
描述:
情感意识的定位,从与男性抗衡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消解两性激烈的对立,其女性意识经历了由隐到现,由粗到细、由疏到密,逐渐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1、母性意识的展示与体现。池莉小说既有对慈爱
-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看《嬉雪》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
作者:
孙倩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虹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女性主义意识
-
描述:
在女性主义思潮到来之前,翻译似乎是无性的。然而事实上,翻译和性别自古以来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传统译论中,翻译和女性同处于边缘、从属的地位。翻译也被喻为“不忠的美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化转向的背景下,女性主义思潮与性别以及翻译结合起来,形成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该理论的目的在于批判将女性和翻译置于社会和文学最底层的传统观念,以Barbara Godard, Luise Von Flotow和Sherry Simon等人为代表人物,发源于加拿大并日趋成熟。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指出了翻译中普遍存在的性别化现象
-
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成长主题研究
-
作者:
刘浩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忆
性别文化
隐喻
社会文化
女性成长
-
描述:
在新时期文学发展的每一个时期,王安忆总能以出色的作品获得读者和评论家的瞩目和好评。在王安忆的各类小说创作中,以女性成长为主题的小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小说充分体现出王安忆对女性生存状态的自觉关注、对女性心理的敏锐洞察。我之所以把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成长主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王安忆这方面的小说创作摆脱了父权制文化和男性话语的束缚,解构和颠覆了男权主义,形成并建构女性自己的文学空间,致力于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建设。本论文分为引言、正文三章和结语三个部分。第二章主要阐述女性成长主题在现代文学和当
-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诺桑觉寺》
-
作者:
凌淑珍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典范
父权
《诺桑觉寺》
女性主义
-
描述:
作为英国文学界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简·奥斯丁的名作《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劝导》、《爱玛》深受欢迎。文学评论者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些名作进行了分析和评论。到目前为止,文学评论者却总是从她的结构和技巧方面来分析她的处女作《诺桑觉寺》。经过细读,本论文作者发现简·奥斯丁也在这部作品里渗透了她的女性主义观点。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思想渗透在她为这部小说所作的告示和她哥哥亨利·奥斯丁为这部小说作的序里。从她对小说里描述的男权社会的批评,和女性人物的塑造也可以窥探她的女性主义观点。
-
论中国近代产业女工(1872-1937)
-
作者:
谷正艳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近代
产业女工
中国妇女运动
经济地位
社会身份
-
描述:
中国近代产业女工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中国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这三种近代工业的产生而产生和发展的。产业女工的队伍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过程。本丈主要分四部分对此加以论述。
一、对近代产业女工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历史的考察。产业女工从1872年产生到1937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至2n世纪30年代,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个新式群体的产生与发展,不仅对社会也对中国妇女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从女工的分布、社会身份与角色的转换、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三方面分析近代
-
无法解脱的困境: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无名的裘德》
-
作者:
李小冰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观
《无名的裘德》
女性主义
-
描述: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所写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争议最大的一部。《无名的裘德》因批判社会传统,在出版后遭到了批评界的强烈非议,致使哈代放弃小说的写作,转而写诗。事实上,哈代对女性的矛盾态度也使得他和他的作品在女性主义批评者中长期倍受争议。本论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无名的裘德》,旨在探讨哈代的女性观和他对女性的矛盾态度的根源。 本文第一章介绍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状况和哈代对女性运动的关注,以明确本论文的研究背景。 第二章主要分析《无名的裘德》对父权思想压抑女性自我的揭示,从而显示哈代鲜明的女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