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晚清女性传记与国族想象的形成研究
作者: 金正秀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国族想象   晚清   女性话语   女性传记   同胞之爱  
描述: 本论文以晚清女性英雄传记为主要考察对象,探讨“晚清”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现代民族话语与女性话语之间的双重或多重耦合关系。在晚清现代性话语试图建构现代民族国家身份的努力中,女性启蒙是其中的重要推动因素。可是,在现代性主流话语中可视化的女性,却借主流话语合法地要求女性群体的权利,故而,20世纪初中国“民族”与“女性”话语彼此借重、纠缠在一起。这种晚清民族与女性之间的多重耦合关系,很难以“民族压倒女性”的单一框架来阐释。基于此,笔者通过将晚清女性传记叙事放置于晚清英雄传记叙事的演变脉络中,旨在探讨晚清中国女性传记
明末清初词人研究
作者: 赵雪沛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女词人   主题   艺术成就  
描述: 本文所说的明末清初,是大致界定于明末五十年及清初五十年大约百年左右的词人研究。明嘉靖后,女性文学开始出现繁兴的迹象,而晚明个性解放思潮与明清鼎革带来的巨大冲击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词人的生活环境
媒介镜像与女性之困——当代西方影视作品中“老处女”形象建构
作者: 吕方兴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影视语言   叙事模式   “老处女”形象   影视作品  
描述: 本文以当代西方影视作品中 “老处女”这一性中的群体类别形象作为研究对象,用电影语言和叙事学两个不同视角分析该类人物在电影中的形象建构方式。由于“老处女”是女性中的一个群体,本文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
十二钗与曹雪芹的女性容美观
作者: 蔡毅宏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观   钗黛合一   心灵美   才智美   形体美  
描述: 《紅樓夢》中刻劃了710個人物,其中女性佔了大多數,而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金陵十二釵。故此,本文即以“十二钗正册”中的女性人物為研究對象,并试图由此分析曹雪芹對女性美的标准。研究這十二位女主角,除了根據文本外,本文還根據小說批評派各家對她們的分析,並參考八十年代後期《紅樓夢研究集刊》、《紅樓夢學刊》上發表的有關文章,及一些考證、版本資料(如秦可卿與巧姐二人分析都運用了前輩不少考證的成果),輔以舊紅學評點派的意見與脂批資料,從人物性格上作出分析歸納(從歸納中找出作者對女性審美的見解)。從十二釵各自的分析中,本人
论李少红影视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俞燕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少红   女性意识   影视作品  
描述: 回首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女性群体走过了坎坷的历程。由于男女两性在生产中地位的不断改变以及由此形成的传统男权文化的深刻偏见,中国妇女曾经被压抑在封建礼教传统之下而丧失了自我。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社会发生了重大而具深刻影响的社会变革。在这两次伟大的革命进程中,妇女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女性意识觉醒走过了从解放到自主的曲折过程。而如今,女性在承受传统语言鞭打的同时,又不经意地落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裂谷之中。如果说女性身体的解放主要靠外力——重大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制度的更新,那么,女性思想观念和精神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简史》
作者: 刘静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历史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简史》是一本由苏珊•塞勒斯和吉尔·普莱恩合编的学术文章合集,于2007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该领域的权威性著作,该书十七章中每章都详细地介绍了从中世纪到现代以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领域内某个主要代表思想、代表人物及其重要观点、争议问题及影响。译者选取翻译了其中六章: 第一章《中世纪女性主义批评》认为乔叟等中世纪作家的作品并非原型女性主义,但是却使女性主义开始关注社会性别;第二章《十七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主义批评》认为当时女性创作的文学作品数量增加,后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领域
我国农村妇女杂志和打工杂志中女性形象的研究
作者: 聂玲玲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村妇女杂志   性别歧视   混合类型   打工杂志   女性形象   性别平等  
描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大量农村妇女进入城市务工,一方面她们获得了在城市短暂就业、发展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受到了传统的父权文化和新的性别分工的双重压迫和剥削。与此相对应,主流的大众媒介很少从性别的角度关注她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因此,对“打工妹”群体的关注和研究是对我国女性群体内部再分化的弱势群体的学术和人文关怀。从性别理论和传播学理论入手,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农村打工女性经常接触的、不同类型的杂志如何描述她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是否含有性别歧视,并解读传播内容中的社会、性别和权力含义。
孤独女侠的突围——对王度庐侠情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张祎琳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孤独   悲剧侠情   女侠/病侠   呼啸山庄   女性主义  
描述: 并行不悖,相辅相成,驰誉于世。 本文通过考察上个世纪20-40年代“旧派”武侠小说创作的繁荣局面,并结合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根底和发展,杂以对三十年新文学发展的了解,意欲从“侠”这一视角进入王度庐小说
中韩二三十年代女性小说的现代性研究
作者: [韩]吴京嬉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韩国文学   女性小说   比较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女性文学  
描述: 内容提要 本论文讨论中韩二、三十年代女性小说的现代性问题。论文从中韩二、三十年代女性小说与现代性的关系入手,主要从女性主义文化理论角度研究二、三十年代女性小说所体现的现代性问题。在界定女性文学与现代性概念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中韩二十年代女性小说对现代性体验与想象,从而考察中韩不同的社会历史和现代性语境对女性性别主体的作用。其次,深入分析三十年代中韩两国的民族国家话语在女性小说上的呈现以及它与女性主体生存的联系。特别关注历史中的主流话语与女性的边缘位置之间的紧张关系。接着,比较分析了中韩二、三十年代
现代性与当代中国女性角色期待的变迁:对1949-2007年间《中国妇女》杂志的内容分析
作者: 吴玲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妇女》   女性角色   现代性  
描述: 20世纪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百年,而中国女性的角色与命运也伴随着人们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不断变化着。本文通过对1949-2007年间的《中国妇女》杂志中的优秀人物报道和封面人物,进行变量统计和文本分析,展现了自新中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优秀女性的理想形象,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女性角色期待的特征,包括形象角色、职业角色、价值取向等维度的变化趋势:首先,女性形象角色经历了从去女性化到女性气质的回归,从淡化甚至抹杀男女差别到突出女性性征和气质的转变;其次,女性职业角色期望从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妇女向经济精英、科技文化精英
< 1 2 3 4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