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鬼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黎向梅   来源: 广西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鬼子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广西少数民族作家鬼子的小说作品以描写底层人物的生存境况和苦难遭遇为主要内容,笔风冷峻、鬼魅,在现当代文坛中备受关注。与之前研究文本关注点不同的是,论文关注鬼子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及其形象塑造方法,对鬼子塑造女性形象背后的思考进行剖析。为此,论文从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梳理鬼子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尽管鬼子小说文本多以男性为主,但不可否认的是,女性仍然是文本中不可缺少的人物,通过梳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可以看到,女性形象在鬼子小说中频频出现,大放异彩。论文以其作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例,将其分为母亲形象、
马俪文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尹爱妮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新价值   马俪文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纵观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银幕不乏经典的女性形象。在男性导演书写下银幕上的女性形象承载特定时代的精神伦理价值。新世纪以来,青年电影导演日益浮出水面。因为年轻,他们偏激与锐气、稚拙与纯熟赫然并存。因为年轻,他们用独特的视角阐述着丰富的当代世态人情。女性青年导演的创作日益活跃,向观众交出不错的答卷。女性青年导演的创作日益活跃,向观众交出五彩纷呈的视觉和感官盛宴。放眼中国电影的百年发展历史,电影银幕上并不乏那些经典的女性形象。女性导演的作品,与男性导演对电影银幕上的那些经典女性形象塑造拥有着不同的精神伦理价值观。
邝丽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刘文果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邝丽莎   文化内涵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从美国华裔女作家邝丽莎特殊的文化背景出发,主要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以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为线索,每个时期选取两名典型的女性进行深入研究,重点考察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下,女性面对男权的不同取舍,揭示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说明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并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对邝丽莎作品的研究现状。第一章,对邝丽莎的百年家族史和她的中国情结进行了分析,正是基于让她自豪的家族史和对中国的特殊情感,才使得邝丽莎笔下的中国女性独具魅力。第二章选取的是封建社会时期的女性,男权拥有至高无上的霸权,女性
论何多苓油画作品女性形象的意象表达
作者: 刘洋洋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何多苓   女性形象   研究   意象   油画  
描述: 近年来,女性题材的油画创作日渐盛行,并越来越广泛的吸引着艺术批评者的注意,为我们重新审视油画艺术规律提供新视角。这种站在女性的视角真实的反应她们的困惑与矛盾、抗争与妥协等思想情感的创作不仅是女性画家的特质,更为男性所热衷。何多苓作为众多女性油画创作者中的一员,在女性题材的油画创作中不仅与整个女性画家群体的视角不同,而且在整个男性画家群体中也有着他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表达。因此对何多苓作品的女性题材和其中的意象性表达作以深刻的探究,便成为极迫切的要求。本文采用色彩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文献法等多维视角,以何
《染血之室》中的女性哥特元素研究
作者: 郭立群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女性哥特   《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集》  
描述: 英国小说家安吉拉·卡特(1940-1992)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女巫”。她擅长经典童话改写,其作品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她的代表作品《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集》更是备受瞩目。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批评家们主要从女性主义、哥特和色情文学等方面对这部短篇小说故事集进行分析,但鲜有学者对其女性哥特的特点进行系统研究。因此,本文试图从女性哥特角度出发解读这部作品。女性哥特,作为一个文学传统,有两个标准可供参考,即“女性”和“哥特”。卡特的《染血之室》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鉴于女性哥特传统仍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卡特在
通过“劳动”的“解放”——延安文学中的妇女形象研究
作者: 孙倩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延安   家庭   女性形象   劳动  
描述: 人”,表现出去个人化、去性别化和现代化的特征。公务劳动多表现为将女性知识分子将“受苦人”“传唤”为与自己类同的“公
论中国仕女画和“月份牌”艺术
作者: 杨群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月份牌艺术   精神内涵   关联性   仕女画  
描述: 本文通过梳理传统仕女画的发展脉络与月份牌艺术的发展演变,深入研究月份牌艺术与传统仕女画内在的传承关系,以及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月份牌艺术发展的独特之处,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各个时代对女性美有不同的体认,女性形象是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内容,她们不仅是女性自身精神的反映,也是社会文化的缩影,既是画家眼中的审美对象也是其重要的表现对象。从月份牌艺术与古代仕女画精神内涵的继承性我们看到了女性艺术的成长与社会文化的进步,同时也看到了月份牌艺术的发展创新与时代的关系。月份牌艺术实质是一种独特的广告形式,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特定时
延安时期的“三八”妇女节纪念研究
作者: 陈金霞   来源: 延安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妇女解放   中国共产党   “三八”妇女节  
描述: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摆脱束缚与压迫,过上幸福健康的生活,而占人口半数的妇女史无前例的走出厨房和家庭,走向社会,为实现民族解放和自身解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真正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三八”节是妇女争自由解放的纪念日,在烽火连天的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通过开展“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宣传妇女解放,提高妇女觉悟,更有它特殊的意义。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探索延安时期“三八”妇女节纪念的具体情况,“三八”妇女节最初起源于国外,逐渐传播到中国,再在延安这片土地上生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可能性分析
作者: 梁铣娜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尔比   《动物园的故事》   女性形象  
描述: 从女性主义理论角度来看,美国荒诞派戏剧家爱德华·阿尔比的剧作《动物园的故事》在其“折衷的荒诞”叙事中呈现出来一种“厌”倾向。阿尔比在该剧中提及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四类:路人彼得的妻女、杰利的亲人
论《琐事》中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
作者: 刘春秀   来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社会   两性   悲剧命运  
描述: 《琐事》是剧作家苏珊·格莱斯佩尔颇受赞誉的一出独幕剧。它通过对一起凶杀案调查的描写,以平静的口吻和异常简约的笔墨,揭示了无比深邃的社会主题。文章通过对剧中的女性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对父权制社会中,女性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以及两性二元对立的矛盾进行揭示。
< 1 2 3 ... 28 29 30 ... 148 149 1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