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51 条
-
南方神话的幼灭-韦尔蒂《金苹果》之主题批评
-
作者:
崇宁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韦尔蒂
尤多拉·
家庭罗曼史
《金苹果》
南方神话
-
描述:
尤多拉·韦尔蒂成长于现代意识浓厚的“新南方”,是一位声誉遍及世界的美国当代女作家。作为“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后起之秀,她继承了美国南方文学的悠久传统,发扬了福克纳的艺术风格和写作手法。她的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是南方文学中的精品。韦尔蒂的写作主题是南方家庭,她主要通过对家庭关系的描写来反映南方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消极影响,从而使她对南方文化的批判更有现实的意义。《金苹果》作为韦尔蒂创作成就的巅峰之作,以20世纪初到世纪中叶的美国南方为写作背景,以漫游、情爱和自我追寻为主线,在古典文化的映衬之下展示
-
印象·中国:张艺谋电影中民俗传播的符号学分析
-
作者:
刘争气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播
张艺谋电影
民俗文化
符号
-
描述:
民俗文化是一种本土文化,最能体现一个民族和国家精神内核,研究民俗文化是研究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在大众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民俗文化的传播可以理解为民俗文化被大众媒介从原始的语境中抽离出来,通过符号的再现和再造而进行的信息传递。本文以张艺谋电影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民俗文化在以电影为代表的大众媒介中的符号表现形式,试图揭示民俗文化现代传播中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趋势。首先,从本文分析的角度对张艺谋电影进一步剖析,透过电影语言符号,从生命意识、女性形象、反叛精神和狭义气概四个角度来解读民俗文化在大众媒介中的多层表达。更为
-
王文兴小说中的日神与酒神
-
作者:
许乔凯
来源:
东吴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神
王文兴
酒神
-
描述:
王文興小說之寫作雖有其時代背景,小說人物有其社會寫實之一面,但主題著重的仍是探討人的命運與處境,強調人物的象徵性,因此富含哲學意味。本文便擬以德國哲學思想家尼采所提出的日神與酒神概念,探討王文興小說中透露的哲學思維。第一章緒論,先說明研究目的,對相關文獻作簡單回顧,指出研究範圍與方法。第二章闡述日神與酒神的意義,根據尼采著作《悲劇的誕生》中的日神與酒神觀念,分析日神夢境與酒神醉境的特質。第三章論述王文興小說中的日神,分別從少年心中的女性形象,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家的保護和限制三方面,說明日神在王文興小說中扮
-
巴图孟和小说研究
-
作者:
乌日柴夫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巴图孟和
叙事模式
小说研究
人物
-
描述:
论文简单的评论过。在本文中分三章论述巴图孟和小说的人物形象体系,叙事结构以及文化蕴含。论文由导论,正文(1-3章),结语三部分组成。导论部分详细介绍了选题依据,目前研究的概况及其研究方法。第一章将巴图
-
秦可卿形象及其死亡的叙事功能
-
作者:
蔡娜
来源:
天津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秦可卿
形象
《红楼梦》
叙事功能
-
描述:
秦可卿在百年的红学史上是颇具争议的人物。她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排名最后而又最先离去的一位,早早出场又匆匆离去。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回叙写,但却是作者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一个具有多功能效应的复合体,也是准确把握小说深层意蕴与主题的一环扣式人物,更是认识“红楼梦》叙事结构的一个突破点。小说中秦可卿以穿越的方式,向我们展示出不同时空领域的女性形象,她以一个特殊的功能符码作用于《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中,从而昭示她的存在意义。以及那扑朔离奇的死亡更对小说的叙事结构功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曹雪芹从他自己特有的创作
-
秦可卿研究
-
作者:
刘禄峰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秦可卿
悲剧
淫
-
描述:
秦可卿是红楼中主要的女性形象,金陵十二钗之一,对整个小说人物系列的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相对与秦可卿的重要性,相关总结性著作却不多,且为数不少抛开文本,曼衍无端。本文遵照一定的学术规范,摒弃猜谜式的红学研究,吸收以往有益的分析,把文本本身的研读和历史文献结合起来,做一些浅显的阐释,探讨小说人物秦可卿的形象、性格、人物关系及其悲剧性。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秦可卿的整体形象,家庭出身,以及与主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重点阐述秦可卿优伶的身份,其父兄乃秦可卿之分体,其夫为同性恋。第二部分:介绍秦可卿
-
论严歌苓:文学的舞者
-
作者:
蔡小容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极端
艺术
舞蹈
严歌苓
边缘
-
描述:
严歌苓是一位独特而卓有成就的作家。她的作品自由地驾驭复杂多元的题材,深刻地探讨人性,并拥有自成一格的语言体系。近十年来,对作家严歌苓的研究逐步升温,形成热潮,研究成果蔚为大观。在她作品的人性深度、女性形象、文化身份等方面,人们取得了种种共识,大量的成果也累叠于此。目前严歌苓研究亟待新鲜的角度切入,这也正是本论文构思的重心所在。众所周知,严歌苓在从事文学创作之前,曾是多年的舞蹈演员。舞蹈是一种优美的艺术,由人体语言构成,它与文学语言具有相通性。严歌苓从舞蹈转行进入文学领域,她舞蹈者的精神也移植、贯穿于她的文
-
反乌托邦视角下的长篇小说《2017》
-
作者:
闻超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斯拉夫尼科娃
长篇小说《2017》
反乌托邦文学
-
描述:
奥尔加·斯拉夫尼科娃(ОлъгаСлавникова),俄罗斯著名作家、评论家、记者。她的作品曾入围1997年度布克奖,2006年度“巨著奖”,并获得2000年度“巴若夫文学奖”。其长篇小说《2017》荣摘2006年度俄罗斯小说布克奖的桂冠,斯拉夫尼科娃成为继乌利茨卡娅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女作家。她的创作精雕细琢、意味深长、富于幻想、笔法细腻,因此被誉为“乌拉尔的纳博科夫”。评论家们称:“如果没有斯拉夫尼科娃,整个俄罗斯文学景象将难以想象。《2017》融合了多种题材风格,作家借古老的乌拉尔传说和对未来的神
-
多彩的塞北乡村画卷—何申小说论
-
作者:
王燕苹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何申小说
新文学史视野
审美追求
人物形象
-
描述:
何申是八九十年代以来河北文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他以自己在塞北乡村的生活经历为主要题材,创作了一系列人物形象极具特色、乡土气息浓郁的现实主义小说。何申与关仁山、谈歌并称河北省文坛的“三驾马车”,为当代新现实主义的创作与发展注入了新鲜力量。本文拟从何申作品的人物形象、审美追求以及新文学史视野这三个方面来充分阐释何申作品的当代价值以及文学意义。第一章主要分析何申作品当中的典型人物形象。通过分析何申作品中最富特色的基层干部形象、改革先富者形象以及泼辣豪爽的女性形象三个系列,探讨人物性格背后蕴含的深层的塞北地理文
-
中国现代小说中儿童形象的嬗变
-
作者:
王美珍
来源:
华侨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儿童的发现
儿童观
儿童形象
-
描述:
在中国现代小说人物形象研究中,知识分子形象、母亲形象、农民形象、新女性形象、留学生形象等都曾经成为一个时期的研究热点,并且有的已形成一个丰富的形象系列。但对中国现代小说中一再出现的儿童形象的研究却少有涉及。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现象之一是伴随着“人”的发现,大量的儿童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鲁迅用儿童视角完成了他的第一篇作品《怀旧》;1918年5月,在“救救孩子”的沉重呐喊声中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诞生了。以此为肇端,随着现代儿童观的确立,中国现代小说中创造了大量颇具内涵的儿童形象,在这些形象身上表现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