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影像上海-城市的双向书写
作者: 李若真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彭小莲   关锦鹏   上海三部曲   城市电影   上海电影  
描述: 关锦鹏书写老上海影像的三部曲;而彭小莲,土生土长的上海导演,其口碑甚佳的“上海三部曲”(《假装没感觉》、《美丽上
宁瀛电影研究
作者: 吴小溪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宁瀛   女性视角   纪实性   都市电影   现代性  
描述: 宁瀛,,1959年生于陕西,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1981年考取公费奖学金赴意大利留学。1987年毕业于罗马电影实验中心,同年,在贝尔托鲁奇指导的影片《末代皇帝》中任副导演。1988年
萨克雷与帝国的扩张:“对位法”阅读《名利场》
作者: 牟学麟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共谋   对位阅读   帝国   《名利场》  
描述: 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作家萨克雷的扛鼎之作,《名利场》历来被人们奉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经典代表。小说着力刻画了两个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以她们的活动为线索,勾勒出一幅19世纪初期英国中上层社会的生活画卷,对人性的贪婪和社会的阴暗面做出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批判。以往对于该书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作品的主题内涵、人物形象分析以及作者的叙事技巧等方面,鲜有人将其与当时的殖民环境加以联系。本文将这部作品与维多利亚时期的殖民背景结合起来,运用“对位阅读”的方法进行解读,指出其对英帝国海外殖民进程的促进作用。“对位阅读法”是萨
赛珍珠笔下的中国人
作者: 吴学敏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文学   中国人形象   赛珍珠  
描述: 赛珍珠曾是世界文坛风靡一时的美国女作家,如今她又是中国文学界引人瞩目的研究对象。她的传奇在于和中国的深厚因缘。作为一个西方人,她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创作了大量以中国为题材的小说和文集,对于西方改变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论文在前言中细致地分析了赛珍珠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初步接纳时期,否定批判时期,理解认同时期。为本论文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学术研究的历史根据。在导论中论述了赛珍珠的作品改变了自十九世纪以来西方流行的反面中国人形象,使西方读者在“中国风情”的背后,发现了中国人与
须一瓜都市小说论
作者: 岳争艳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都市人性   “连通管”似叙事结构   记者职业   须一瓜都市小说   都市女性形象   都市意识  
描述: 二十一世纪以来福建女作家须一瓜成为当代文坛一颗闪耀的明星,引起了文学界与评论界广泛关注。评论界对须一瓜作品研究主要集中思想内涵、叙述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这三方面,但从都市小说角度切入须一瓜作品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都市文化特色恰恰是须一瓜小说最鲜明文学特性。鉴于此,本论文将须一瓜小说置于当代都市文学发展长廊中综合考察,采取历史的、比较研究方法结合文本细读、作家创作心理研究探讨须一瓜对当下都市观察深刻性与丰富性的具体表现,分析其作品艺术形式的新颖独特,挖掘其都市小说创造的成因,从而总结须一瓜作品对当代都市文学
陈铨戏剧论
作者: 石曼琳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陈铨   戏剧   剧场性  
描述: 方面来看,陈铨是一位成功的剧作家。无论是“蓝蝴蝶插野玫瑰,无情戴金指环”的脍炙人口,还是加诸《野玫瑰》的赞誉或批判,无一不是陈铨戏剧当时的强大影响力之体现。这种强大影响力产生的根源,与陈铨在戏剧创作中
唐前婚恋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研究
作者: 王雪晨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唐前   婚恋   小说   男性  
描述: 深入考察唐前婚恋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先要从大量的文本资料入手,同时通过对当时历史背景、作家背景的分析,全面剖析男性形象在婚恋小说中的独特性。由于男性在婚恋小说中的地位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所以,对唐前婚恋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的研究具有新颖性、独创性,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前人对唐前小说的研究成果,大都停留在对文本的分析,对小说结构的考察,对典型女性形象的研究上,而对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则多从社会、历史背景进行考察,并没有专门的著作把他放到婚恋的背景下研究。所以,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拟从文本入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选材问题
印第安人的土地情与生存哲理:路易丝·厄德里克小说《痕迹》的生态解读
作者: 陶虹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女性角色   文化冲突   印第安人   土地   生态批评  
描述: 路易丝·厄德里克是美国本土作家中最多产、最具有创作生命力的女作家之一。其独特的印第安口述叙述方式、地域传统的展现使她成为多元文化潮流中一个独特响亮的声音。她的小说《痕迹》虽然是描写印第安齐佩瓦人生活的“北达科他系列小说”中的第三部,却带领读者追溯了该系列小说所展现的土著文化和白人文化矛盾的源头。小说借印第安人纳娜普什的声音描写了《道斯法案》颁布后印第安人所承受的土地被剥夺、生存环境被破坏和传统文化丧失的多重创伤。随着现代生态批评热潮的涌现,印第安人小说中的土地观、环境危机意识和生态智慧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
虽生犹死:以弗洛姆的理论观照《奇境》中人物的不健全人格
作者: 张璟瑜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格   《奇境》   不健全人格   欧茨   艾里希·弗洛姆  
描述: 美籍德裔学者艾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 1900-1980)终身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相结合,创造了“人本主义心理分析学”。其主要论点是:人的基本感情植根于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1938-),是一位关注个人生存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善于刻画当代美国社会的不良现象给人类生存造成的混乱局面和心理问题的美国当代女作家。在代表作《奇境》中,欧茨深入人物内心最隐秘的地方,揭示他们的恐惧、压抑、绝望,探寻了人类的生存困境、人性的
《晚到的骑兵》与《德伯家的苔丝》的互文性研究
作者: 曹家琴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结构   互文性   互文本   人物   主题   发展  
描述: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小说中的莎士比亚”哈代曾经把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精于结构的小说、浪漫和幻想小说及性格与环境小说。评论界对哈代的“性格与环境”系列小说有较多的关注,对其它两个系列的小说也有一些研究。相对而言,对哈代短篇小说的研究较少。国内哈代小说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的悲剧解读、现代主义及女性主义的体现、哈代艺术成就的探索和宗教信仰的探讨上。研究的视角不断重复,而且研究范围局限于他后期的主要作品。《晚到的骑兵》写于1899年,是哈代优秀短篇小说之一。因其最近十年才被介绍到中国,这
< 1 2 3 ... 260 261 262 ... 264 265 26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