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一样的悲情 不一样的意蕴:从刘兰芝和祥林嫂的性格比较中透视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
作者: 高红梅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祥林嫂   思想意义   刘兰芝   性格比较  
描述: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和《祝福》中的祥林嫂同为生活在封建社会中被压迫、被凌辱的女性形象,从悲剧性命运这一点来看是一样的,但从人物性格、思想意义等角度来看,又各有特点。本文通过对刘兰芝、祥林嫂性格的比较分析,进一步阐述了两部作品思想深度的差异,旨在以此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浅析《芙蓉风》里的人物形象:时爱爱
作者: 李正友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叛逆   圆形人物   生存方式  
描述: 时爱爱是《芙蓉风》里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是作者艺术理想的结晶,蕴含着作家精湛的艺术技巧。本文试着以生存方式的角度去分析时爱爱这一性形象:由农耕生存方式到地中海式(商品经济生存方式)生存方式的两个阶段构造人物形象。再用对比的方法(时爱爱与关爱芙的对比、三角恋爱的对比)分析时爱爱形象。
为爱倾斜的灵魂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传统   弗洛伊德   造形艺术   差异   思维模式  
描述: 茨威格和张爱玲这两位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性别的作家,在各自的文学作品中,却近乎巧合地塑造了同样追求爱情而不得的扭曲女性形象。文学中的造形艺术突出表现为具象化和空间感,这两位作家用独特的笔触展现了造形艺术的独特魅力,旨在探求建构中西文学造形艺术的多重因素,探求中西文学在多元化背景下的共同发展。
西江地域文化的现代书写
作者: 王敏   来源: 肇庆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元素   西江文化   钟道宇  
描述: 钟道宇在西江的历史文化传说中汲取营养,小说创作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他的"端砚"系列小说在西江的历史和时间中,上演着善与恶交织的人性冲突;取材于民间故事传说的题材注入现代元素,注重小说的叙述、结构、语言方面的艺术探索,对人性的弱点和复杂性的深刻把握,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和女性形象的塑造,都具有现代意蕴,呈现出创作的独特价值。
从心理学角度浅探陈白露的复杂性格
作者: 刘坤   来源: 长安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矛盾   自我挣扎   纯真本性  
描述: 陈白露是曹禺戏剧中的经典女性形象之一,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她聪明、美丽、有才华,然而却在腐朽的环境中堕落了,最终难逃孤独死去的悲惨结局。陈白露的悲惨命运是有其必然性的,不仅有社会因素而且还与她心理因素有关,从心理角度切入更为深刻的分析人物形象,并且从性格心理来揭示她悲剧命运的根源十分必要。
殊途同归:传统与现代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传统   现代   简爱   斯佳丽   矛盾统一  
描述: 简爱和斯佳丽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两个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两位人物存在着天壤之别,但细心比较,便不难发现,二者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有异曲同工之美。她们骨子里都很坚韧勇敢,独立自主;特别是她们都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左右摇摆的矛盾体,人物身上深刻的两面性几乎如出一辙,是殊途同归。
欲望追寻下的叛逆与回距:论《死水微澜》中的蔡大嫂
作者: 林红转   来源: 当代小说: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叛逆   欲望   回归  
描述: 《死水微澜》通过蔡大嫂这一极具叛逆性的女性形象,深刻展现了中国19世纪柬新旧交替时代一潭死水的中国社会图景及资本主义入侵下敏起的些许微澜,本文试图从欲望的角度出发对蔡大嫂的性格进行分析,揭示其身上对封建传统道德的无意识叛逆,及其思想深处对传统的自觉性遵从,这种性格的矛盾性正源自于其欲望的本能。
欲望追寻下的叛逆与回归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小说·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叛逆   欲望   回归  
描述: 《死水微澜》通过蔡大嫂这一极具叛逆性的女性形象,深刻展现了中国19世纪末新旧交替时代一潭死水的中国社会图景及资本主义入侵下激起的些许微澜,本文试图从欲望的角度出发对蔡大嫂的性格进行分析,揭示其身上对封建传统道德的无意识叛逆,及其思想深处对传统的自觉性遵从,这种性格的矛盾性正源自于其欲望的本能。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的悲剧美比较
作者: 马丽   来源: 群文天地(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时期   《红楼梦》   物语文学   主题思想   《源氏物语》   悲剧美   艺术表现手法   人物刻画  
描述: 日本平安王朝物语文学的最高成就代表《源氏物语》和中国清朝乾隆时期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两书无论在主题思想,还是人物刻画,艺术表现手法上都存在诸多的相似,并且这两本巨著都产生了感人肺腑的悲剧美效应,但由于两书作者紫式部和曹雪芹文学、道德观的不同,以及两位作者对女性形象刻画的差异,所以两者的悲剧美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屈原与宋玉文学创作差异缘起论
作者: 刘玉娇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玉   创作个性   屈原   行文风格   差异  
描述: 出身与地位的不同,造成了屈原和宋玉作品在气势上的差异;人格魅力的不同折射出二者笔下不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人品志趣的不同,使两人笔下的女性形象大相迥异;不同的个性和人生追求决定了他们作品侧重点的不同。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屈原和宋玉在出身、地位、人品人格、志趣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虽然同为楚辞代表作家,作品却呈现出迥异的风貌。
< 1 2 3 ... 251 252 253 ... 265 266 26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