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威尼斯商人》中波西亚话语的语用模糊分析
作者: 李义成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西亚   语用模糊   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  
描述: 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波西亚话语进行语用模糊分析,希望进一步阐释语用模糊对这一性形象成功塑造的作用。
黛玉和婴宁的哭笑人生
作者: 邵路燕   来源: 德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婴宁   真性情   世俗   自然   黛玉  
描述: 黛玉和婴宁是我国古代小说中两个不朽的女性形象,二人一哭一笑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在哭笑的背后二人却有着相同的本质。黛玉和婴宁一生不同的经历以及不同的结局却反映出她们一样的人生悲剧,这种人生悲剧不仅仅是黛玉和婴宁的,而是整个人类的悲剧,自然的原生态的真性情在世俗社会面前是那么脆弱那么不堪一击。
透析《嘉莉妹妹》消费意识形态下的人际关系
作者: 江淑青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嘉莉妹妹   人际关系   消费主义  
描述: <嘉莉妹妹>创作于美国向消费主导型社会转型的时期,人们的行为和心理越来越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德莱塞通过嘉莉,这一在消费浪潮中沉浮的女性形象,揭示出消费主义笼罩下的社会特征及展现于其中的人际关系.本文以文本分析和文化批评相结合,分析体现在主人公身上及其所处环境中的消费主义的特征,探讨消费主义对人们人际关系的影响.
母亲,草原文明的守护者:《黑骏马》母亲形象浅议
作者: 姚俊平   来源: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意识   母亲   草原文明   守护者  
描述: 张承志是位理想主义者,追求理想与真理,是其创作的重要主题。内蒙古草原则是承载他乌托邦之梦的第一块大陆。《黑骏马》通过对母亲对草原的礼赞,让我们理解了草原的生存法则,草原母亲的博大胸襟和守护自己精神家园的顽强毅力,而这也是张承志面对失落的现代文明后的精神皈依。本文将从母亲的角度分析草原女性形象,理解张承志对草原母亲的崇拜热爱。
解读夏目漱石《梦十夜》之第一夜
作者: 贾会晓   来源: 开封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百合       《梦十夜》  
描述: 《梦十夜》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备受关注的一部作品。作品由十个相对独立的梦境构成,包含了漱石对爱情、艺术、命运、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在第一夜中,作者以瑰丽的文采、奇妙的构思描述了一个神秘、犹如梦幻、匪夷所思的爱情故事,塑造了漱石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和他的理想爱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漱石的爱情观。
从东方主义看《金锁记》的翻译
作者: 陈会琴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主义   他者   意义明晰化   增译   《金锁记》   异化  
描述: 东方主义是一门学科,东方总是作为一个与西方对立的"他者"形象出现。《金锁记》的英译本是张爱玲想打入英语主流世界的一个努力,表现了明显的东方主义色彩,译本中出现了异化、增译和意义明晰化等特点。但是张爱玲并没有成功,因为美国读者对她所创造的"他者"不感兴趣,她所确立的旧中国保守的女性形象激不起他们的窥视欲望。
殊途同归:传统与现代:小说《飘》与《简爱》人物比较
作者: 曾郁林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传统   现代   简爱   斯佳丽   矛盾统一  
描述: 简爱和斯佳丽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两个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两位人物存在着天壤之别,但细心比较,便不难发现,二者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有异曲同工之美。她们骨子里都很坚韧勇敢,独立自主;特别是她们都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左右摇摆的矛盾体,人物身上深刻的两面性几乎如出一辙,是殊途同归。
论夏洛蒂·勃朗特的自卑心理及其在《简·爱》中的投射
作者: 刘春萍   来源: 文学教育·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外表自卑   夏洛蒂   简·爱  
描述: 自1847《简·爱》出版以来,众多的文学研究者已从不同角度对夏洛蒂及其《简·爱》做出了相关研究。不论是读者还是文学批评家都比较倾向于认为夏洛蒂是一位独立、自尊、自强的维多利亚时代新女性形象,然而却少有人注意到夏洛蒂独立自强的背后其实纠缠着她自身强烈的自卑心理,尤其是外表的自卑心理。本文将主要运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解析夏洛蒂的外表自卑心理及其在小说《简·爱》中的投射,进而揭示这种自卑心理形成的文化心理原因。
探讨陈白露之死与日出的蕴意
作者: 黄顺文   来源: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拯救心灵   理想追求   曹禺   陈白露  
描述: 陈白露是曹禺在《日出》中创造一个女性形象,对于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以及她为什么选择在日出前死去,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有同情的也有批判的,为还原一个真实的陈白露,本文试着走进陈白露的内心,从人性发展的角度来寻找她走出婚姻、走进社会到走向死亡的心路历程,找到陈白露选择在日出前死去的原因,探讨她的死与日出所蕴含的深意。本文分析认为陈白露的死是因为灵魂已死,这是她救赎灵魂的方式,毁灭正是为了重生——理想的复活。
爱的悲歌:渡边淳一作品《失乐园》人物分析
作者: 蒙雪雯   来源: 文学与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关系   爱情观   精神家园缺失  
描述: 日本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可称是一部奇书,作品通过一个看似平常的婚外情悲剧故事,探讨了现代社会人两性关系与社会伦理道德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塑造了日本现代男权社会中精神家园缺失而内心失落的男性形象和敢于追求真爱的女性形象。作品中透露的爱情观和死亡观令人深思。
< 1 2 3 ... 250 251 252 ... 265 266 267
Rss订阅